•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嵌甲
概述
嵌甲是指(趾)甲侧缘长入甲沟的软组织内,引起局部疼痛的疾病
嵌甲侧的甲沟软组织出现疼痛,当继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
可能与遗传因素、指(趾)甲修剪不当、鞋头过紧、外伤等因素有关
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定义
嵌甲是指(趾)甲侧缘长入甲沟的软组织内(甲板往肉里长),引起局部疼痛的疾病。继发感染时即发展成甲沟炎
指(趾)甲由甲板、甲床和甲周3个部分构成。甲周表皮缺乏毛囊及汗腺,且较薄,较易发生炎症、损伤。
发病情况
该病多发生于足第一趾(约95%),常发生在指(趾)的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
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
足嵌甲症的发生率占足部疾病的3%~5%,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
致病原因
遗传因素:甲的曲度和轴向异常。
修剪不当:修剪指(趾)甲时剪地太短,使趾甲刺向甲沟的软组织。
穿鞋不当:穿高跟鞋、尖头鞋,或鞋子过紧时,足趾甲侧缘受压向甲沟软组织内生长。多见于女性患者。
外伤:机械性损伤、碰撞、挤压,导致甲板侧缘更接近甲沟软组织而形成嵌甲。多见于青年学生。
疾病因素:甲营养不良、厚甲症或甲真菌病等。
职业因素:多见于站立工作者、芭蕾舞蹈演员等。
高危因素
肥胖:过度肥胖可导致趾头膨大,趾甲受到侧方压力增加,形成嵌甲。
糖尿病: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中嵌甲的发生率为13.6%,高于健康人群。
发病机制
患者出现甲床组织向甲沟上皮移行,使指(趾)甲边缘嵌插入软组织中,形成嵌甲。
嵌甲压迫局部软组织,使其出现水肿、疼痛。继发感染时,炎症反复刺激,使局部肉芽组织增生,正常的甲沟被破坏。
症状
主要症状
嵌甲侧的甲沟软组织出现疼痛。
当继发感染时,引起局部持续性红肿、疼痛、化脓,甚至发生脓肿破溃、渗出及肉芽组织形成。
并发症
真菌感染
主要表现为指(趾)甲颜色改变、增厚、变脆。
慢性骨髓炎
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溃流脓,指(趾)骨缺血坏死,创口经久不愈。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指(趾)甲侧缘长入甲沟的软组织内,并引起局部疼痛,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甲病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手机拍照保存既往甲病变形态可能会给医生更多参考。
如果指(趾)甲侧缘出现红肿、疼痛症状,建议穿舒适宽大的鞋子。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甲病变发生多长时间了?
近期是否有发热的情况?
病史清单
是否局部曾有外伤史?
是否有糖尿病等慢病?
是否患过厚甲症、甲真菌病等甲病变?
是否有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皮肤细菌分泌物涂片、真菌镜检及培养
手部X线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指(趾)甲生长异常家族史。
修剪指(趾)甲过短。
鞋头过紧。
指(趾)甲外伤史。
临床表现
嵌甲侧甲沟软组织红肿、疼痛、流脓,甚至形成肉芽组织。
对指(趾)甲红肿侧施压或行走时感到疼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肿痛蔓延、有发热等症状时,常需要行血常规检查,通过白细胞计数等了解感染情况。
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
从病变处取一些脓液做成涂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可确定致病菌大致类型。
感染严重时,需要将脓液涂片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细菌种类并指导选择敏感性抗感染药物。
影像学检查
对于病程较长或疼痛剧烈者,常进行X线检查,了解指(趾)的骨质情况。
分期和分度
分期
Ⅰ期(炎症期):患者甲沟炎轻微,局部表现为侧方甲襞轻度红肿、疼痛、压痛,无脓性分泌物及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Ⅱ期(脓肿期):症状较Ⅰ期加重,除有Ⅰ期表现外,同时有甲沟内脓性分泌物,双侧甲周围皮肤肿胀高出甲板侧缘,而无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Ⅲ期(肉芽形成期):在Ⅱ期的基础上,同时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其覆盖于侧方甲周围皮肤,妨碍脓液渗出。
分度
轻度:嵌入的趾甲刺伤甲沟软组织, 出现轻度水肿、轻压痛。
中度:甲沟形成坚韧的白膜样物, 疼痛剧烈, 出现炎症反应, 红肿明显, 无化脓及肉芽。
重度:化脓伴或不伴肉芽增生。
鉴别诊断
钩甲
也称甲弯曲,好发于足拇趾甲或小趾甲,可分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
表现为甲板增厚、坚硬,生长时逐渐向趾腹或甲旁弯曲,形成钩甲。通常根据临床表现鉴别。
后天性厚甲症
表现为甲板增厚、质硬、可变色,有时呈内卷生长。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是去除嵌入的指(趾)甲,减轻症状, 防止复发。
保守治疗
防止嵌入的指(趾)甲继续向内生长,并防止复发,适用于轻中度的嵌甲。
浸泡法:将足部浸泡在温热的肥皂水中。一次浸泡10~20分钟,每日2~3次,持续1~2周。
沟槽甲板法:又称沟槽移除或夹板技术。将一小段无菌塑料管,放置在嵌甲侧,可使甲板与甲沟软组织分离,从而提供了指(趾)甲长出的通道。
角度校正技术:通过整理指(趾)甲的整个表面来修正指(趾)甲的凸起, 使其厚度减少50%~75%,指(趾)甲变薄和变软。
棉花芯插入法:向甲下塞入棉花,将指(趾)甲抬高,分离甲板与甲沟软组织接触摩擦,使指(趾)甲边缘从嵌入处抬出。棉花应先用酒精和聚维酮碘(碘伏)浸泡。
牙线引流法:将牙线放在指(趾)甲边缘下,达到分离甲板和甲沟软组织、脓液流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应进行周围皮肤消毒,每天更换牙线。
胶带牵引法:将胶带的一端粘贴于嵌甲侧周围皮肤向下拉,可暴露出深部伤口,从而缓解甲板对甲沟软组织的压力,有助于引流。
外涂药物:可外涂聚维酮碘(碘伏),或以酒精湿敷甲沟部位,也可外涂鱼石脂软膏后再行包扎。
【特别提醒】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手术治疗
适用于中、重度的嵌甲,以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全甲或部分甲板摘除术
传统的全甲或部分甲板摘除术,术后可迅速缓解症状。
只是单纯除去患侧甲板,未对甲床及甲沟软组织进行改动,甲板又会以原形重新长出,再次与周围组织互相挤压。
相关研究报道,行全甲摘除的嵌甲症术后复发率为60%~83%。
甲边缘切除和甲母质切除
纵向去除嵌入部分甲板,用浸透苯酚-酒精的棉头摩擦甲母质(位于甲根部皮肤下层,可以形成甲板)。
还可使用电烙术、射频或二氧化碳激光等外科消融破坏甲母质。
部分甲板和甲床切除术治疗
适用于慢性嵌甲、甲周组织增生肥大显著者。
切除受累部分的甲板、甲母质、甲床和肥大的甲周组织。
经指(趾)甲周软组织切除
适用于指(趾)甲周软组织严重肥厚的嵌甲患者。
保留指(趾)甲及其甲母质完整,切除大部分相邻的甲周组织。
骨痂和部分基质切除术
适用于重度嵌甲、其他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时。
完全切除包括甲板、甲床、甲母质、甲廓在内的全部甲单位附件,以及末节趾骨远端一半。
术后注意事项
疼痛管理:如果疼痛严重,可遵医嘱适当服用镇痛药。
出血管理:术后48小时内,有少量渗血属于正常现象,如渗血量多或出血不止,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预防感染:遵医嘱预防性服用抗菌药。
保持清洁:注意保持创口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创口污染或沾水,避免触碰或刺激创口,防止感染。
保护创口:拔甲创伤较大,甲床暴露时间长,愈合前应避免甲床受到磕碰、挤压等损伤,以免日后新生指甲畸形。
定时换药:遵医嘱定时到医院换药,一般开始时每日或隔日换药,以后间隔时间稍长至痊愈。
抬高患部:尽量抬高手术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限制运动:手术后第1天应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3天可适当小范围走动;术后1周可恢复正常活动,应避免剧烈运动。
其他:术后1~2周选择露脚趾或宽松的鞋子。
替代疗法
指(趾)甲矫正术
使用弹性钢丝或塑料粘贴在指(趾)甲下,使指(趾)甲生长过程中保持指(趾)甲边缘受到持续向上的力。
可以有效减轻或改善指(趾)甲的向内弯曲,减轻或消除嵌甲对软组织的压力。
预后
治愈情况
大多数患有嵌甲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获得好转或痊愈。
嵌甲容易复发,治疗后应该注意预防嵌甲反复发作。
危害性
嵌甲刺破了甲周软组织,易发生甲沟炎。未经治疗的甲沟炎容易导致指(趾)甲永久性畸形, 影响指(趾)甲美观,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可引起慢性骨髓炎真菌感染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应保持良好的修甲习惯,避免过度修剪,修平剪齐趾甲边缘。
穿鞋适脚,不宜过紧、过挤。
保持甲沟部位清洁、减少外伤,避免细菌和真菌感染
若为嵌甲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长久站立和行走。
运动管理
嵌甲患者适当减少运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饮食管理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治疗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等。
预防
正确修剪指(趾)甲,避免过短、过深。
手指甲修成圆弧形。
脚趾甲则应尽量修成平的直线型,留一截短短的白色保护边。
注意穿舒适的鞋,鞋勿过紧,鞋头不能太窄,避免挤压脚趾。
甲癣等疾病时需要及时治疗,平时注意指(趾)卫生,勤洗脚。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