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淋巴肉芽肿病
概述
概述
皮肤淋巴肉芽肿病是指大多数报告所说的皮肤霍奇金病,实际上是A型淋巴瘤样丘疹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浅表淋巴结或淋巴结群呈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伴乏力、食欲减退、消瘦、不规则低热、盗汗和瘙痒。晚期可累及任何器官,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偏瘫、黄疸、肝性脑病、尿毒症等。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别名
临床症状
浅表淋巴结肿大、乏力、消瘦、瘙痒、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偏瘫、黄疸、肝性脑病、尿毒症等。
危害
可累及全身器官,引起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偏瘫、黄疸、肝性脑病、尿毒症等。
并发症
骨折、瘫痪、偏瘫、黄疸、肝性脑病、尿毒症等。
检查
血常规、血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检查、肝功能检查等。
诊断
根据浅表淋巴结或淋巴结群肿大的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涂片等检查可诊断。
治疗原则
局限性损害可进行放疗、光化学疗法、联合化疗。
治愈性
可缓解减轻。
饮食建议
遵医嘱进行合理饮食。
病因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射线影响、细胞免疫缺陷等。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浅表淋巴结或淋巴结群特别是在颈部呈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伴乏力、食欲减退、消瘦、不规则低热、盗汗和瘙痒。晚期可累及任何器官。因颈部和腋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臂神经丛而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言语困难等。脾受累可引起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因脾功能亢进所产生症状。累及骨骼者可引起骨折、突眼、脊髓受压和瘫痪。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致偏瘫、周围神经病变和疼痛。胃肠道受累可引起溃疡、疼痛、出血、梗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累及肝脏可引起黄疸和肝性脑病。泌尿生殖系统受累可引起尿毒症。患者因细胞免疫低下,易导致病毒、细菌和念珠菌感染。
诊断依据
1.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乏力、消瘦、瘙痒、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偏瘫、黄疸、肝性脑病、尿毒症等临床表现。2.白细胞正常或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相对减少,约1/5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稍增多,早期常无贫血,晚期则有明显贫血,大多为髓性,偶或为溶血性,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中幼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常增多,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可能增多。4.红细胞沉降率稍增快,基础代谢率常增加(10%~20%),肝功能异常,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浆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
治疗
治疗方针
局限性损害可行放疗,亦可试用光化学疗法,晚期患者常用联合化疗。
放化疗
晚期患者常用联合化疗。
预后情况
原发性损害可先于其他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在数月或5~10年出现,预后较佳,患者可存活10~20年。
护理
日常护理
1.定期复诊。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适当锻炼身体,劳逸结合。3.避免外伤、感染。
饮食调理
合理膳食,进食清淡流质饮食,忌吃辛辣油腻食物。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