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
概述
典型症状为沿皮纹走行的圆形或椭圆形玫瑰红色斑疹
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过敏、药物、免疫功能紊乱等相关
本病有自限性,多对症治疗,可给予药物及紫外线照射等治疗
营养均衡清淡饮食,避免搔抓,避免感冒、避免接触可疑过敏物质
玫瑰糠疹是什么?
定义
发病情况
玫瑰糠疹比较常见,春秋季节多发,男女发病无差异,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年及成年人(10-40岁)。
玫瑰糠疹是怎么引起的?
玫瑰糠疹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等相关,也可能与过敏因素相关,还可能由某些药物(如巴比妥类、异维A酸等)引起。
关于病因有多种学说理论,目前多认为可能与人疱疹病毒HHV-7及HHV-6感染有关。
玫瑰糠疹是艾滋的前期症状吗?
玫瑰糠疹不是艾滋病的前期症状,但艾滋病可以合并玫瑰糠疹,或表现出类似的皮肤损害。
玫瑰糠疹与艾滋病无直接关系。玫瑰糠疹发病原因目前并不明确,可能与人疱疹病毒感染或过敏等相关。而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当患者有高危性行为,怀疑自己有艾滋病时,当及时的医院进行相关化验以排除。
玫瑰糠疹怎么彻底治疗?
玫瑰糠疹没有彻底治疗的说法,可以自愈不复发,也可能反复发作。
玫瑰糠疹为一种自限性疾病,自愈周期一般4-8周,部分人愈后不复发,但也有部分患者会迁延多年,或反复发作。玫瑰糠疹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如瘙痒者给予抗组胺药物,也可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
玫瑰糠疹患病后不必过分焦虑,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病因
致病原因
玫瑰糠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未明确,关于病因有多种学说理论,目前多认为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疱疹病毒感染
可能与人疱疹病毒HHV-7及HHV-6感染有关。
免疫功能紊乱
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玫瑰糠疹的发病过程,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因妊娠等因素导致免疫力降低的人群更易患玫瑰糠疹。
药物因素
多种药物可以引起玫瑰糠疹样发疹,这些药源性发疹皮损范围较广,病程相对较长。
目前这些药物与玫瑰糠疹发病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
部分学者认为本病与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有关,但尚未得到证实。
过敏反应、胃肠中毒皮肤表现
有学者认为本病是感染的过敏反应、胃肠中毒皮肤表现等。
其他病因
精神紧张、妊娠、患有脂溢性皮炎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概率。
症状
前驱症状
少数人在出现皮疹前会有一些不适,称为前驱症状。
全身不适、低热。
头痛。
关节疼痛。
咽痛、咳嗽。
流涕。
食欲下降。
淋巴结肿大等。
典型皮损
皮疹大多出现在躯干及四肢近端,也可能在颈部、面部等部位。
母斑(又称原发斑、前驱斑)
初起皮损为单个的玫瑰色淡红斑,直径为2~5厘米或更大,呈椭圆形或环状,边界清楚,上面覆盖细小糠秕样鳞屑。
常发生在躯干、颈部和四肢近端。
通常容易被忽视,或未引起重视。
子斑(又称继发斑)
母斑出现后数天或2~3周内,子斑会迅速分批出现。子斑形态与母斑相似,但皮损更小。
子斑常先出现在躯干(胸、背、腹),随后发生于颈部、上臂、股部,也有可能出现在面部、头部、手足。有些人的皮损在颈部、股部、腹股沟、腋窝部位较多。
子斑成对称性、散在分布,分布范围较广,大小不一,比母斑小,一般直径为0.2~1厘米,玫瑰色,呈椭圆形,斑片中间有细碎鳞屑,鳞屑外缘附着在皮肤上而内缘游离,皮损长轴一般与皮纹走向一致。
自觉症状
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度至中度瘙痒症状。
消退
一般消退后不再复发。
少数人的皮疹持续数月至数年不能自行消退。
不典型皮损
20%的人会出现不典型的皮损。常见下列症状。
反向玫瑰糠疹
皮损主要在面部、四肢远端,严重时伴发热。
或初起为足底和足侧面的急性水疱发疹,其后特征性皮损遍布躯干、前臂及下肢。
巨大型玫瑰糠疹
母斑巨大,如掌心大小或更大。
子斑数量少,环状或融合成大斑片,出现在母斑周围,一般仅在躯干部位。
丘疹型玫瑰糠疹
主要位于躯干,表现为大量红色毛囊性微小丘疹广泛分布,直径1~2毫米,丘疹间有小的椭圆性红斑,中央有细小鳞屑。
多见于5岁以下幼儿或妊娠妇女。
水疱型玫瑰糠疹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
在新发疱疹区域同时或稍后出现典型皮疹。
伴渗出、结痂、严重瘙痒,掌跖部位类似汗疱疹或脱皮。
荨麻疹型玫瑰糠疹
形似轻度荨麻疹,躯干出现小风团,逐渐融合。随后出现典型鳞屑,瘙痒剧烈。
紫癜型玫瑰糠疹
皮肤上微小紫癜,可有小丘疹、红斑、鳞屑。
皮损长轴与皮纹平行,皮损消退后可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银屑病样玫瑰糠疹
大部分皮损为鳞屑较厚的浸润性红斑,形似银屑病。
顿挫型玫瑰糠疹
只有母斑,没有子斑。
局限型玫瑰糠疹
皮损局限于下腹、乳房、颈部、腋窝、头皮、腹股沟或掌跖等部位。
不对称型玫瑰糠疹
罕见类型,皮损单侧出现,不对称。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躯干、四肢、颈部等部位批量出现椭圆形玫瑰色斑片,覆有鳞屑,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可适度清洁皮肤,不要用力搓洗或搔抓,以免加重皮肤损害。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是否有疲倦、发热、头痛等情况?
皮疹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是否有疱疹病毒感染?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皮肤真菌镜检/培养、皮肤组织病理、血常规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免疫抑制剂(口服、注射):环孢素、甲氨蝶呤
清洁止痒外用药: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
其他:维生素片/胶囊、蛋白粉、其他保健品
诊断
诊断依据
玫瑰糠疹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镜检等排除其他皮肤病变。
病史
有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头痛、咽痛、流涕、咳嗽等。
有引起免疫功能降低的疾病病史,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滥用抗生素等。
临床表现
躯干、颈部或四肢近端曾有单个的玫瑰色淡红斑,椭圆形,直径为2~5厘米,上面覆盖细小糠秕样鳞屑。
伴有瘙痒。
梅毒血清学检查
本项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梅毒,二期梅毒的皮损表现与玫瑰糠疹有一定相似性。
如果有不洁性生活史,比较担心,可要求进行此项检查以排除梅毒。
其他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玫瑰糠疹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无明显特征,通常不需要做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皮损类似的其他疾病。
有创检查,需要采集部分皮肤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
真菌镜检
需要刮取皮损部位的鳞屑,在显微镜下观察。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鉴别诊断
体癣
相似点:皮肤上红色皮疹。
二期梅毒疹
相似点:皮肤上红色椭圆形斑片。
不同点:二期梅毒疹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多有不洁性生活史,无瘙痒症状。早期为直径0.5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分布广泛、独立不融合,可出现鳞屑性丘疹及脓疱疹等。伴掌跖脱屑性斑疹、外阴扁平湿疣、头发虫蛀样脱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梅毒血清学检查为阳性。
银屑病
相似点:皮肤上皮疹伴鳞屑。
不同点:银屑病好发于四肢外侧、头皮及尾骨,皮疹具有白色鳞屑、发亮薄膜、点状出血的特征,可作为鉴别依据。
药疹
相似点:皮肤上红色皮疹。
不同点:药疹发病急,发病前有服药史。皮疹色红、呈多形性,瘙痒明显。经治疗可较快消退。
脂溢性皮炎
相似点:皮损部位有鳞屑。
不同点:脂溢性皮炎多发于头皮或面部,典型皮损为油腻性鳞屑。
花斑癣
相似点:可有皮肤上红色皮疹伴鳞屑。
不同点:花斑癣真菌镜检结果为阳性,可作为鉴别依据。
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治疗即可自愈。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一般治疗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酒,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急性期禁忌热水洗烫皮肤,不要用肥皂等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洗澡。
可局部涂抹成分简单的保湿剂或润肤乳,舒缓皮肤的瘙痒不适症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
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5%樟脑霜、三黄洗剂等,可以有效减轻瘙痒症状,避免搔抓皮肤。注意用药时应避免接触眼睛或其他黏膜,如口、鼻部等。
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物的主要作用是缓解瘙痒症状。
若瘙痒严重,忍不住抓挠,甚至影响睡眠者,可服用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一般不用此类药物。
病情严重或持久不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等)。
抗病毒药物
其他药物
中成药治疗
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原则。
物理治疗
UVB光疗
UVB是中波紫外线,UVB光疗是指通过紫外线交替照射红斑区域,促进皮损消退。
如果其他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采用此疗法。
过了急性炎症期,如果皮损广泛出现,病程较长,也可采用UVB光疗。
中医治疗
症状较轻者由中医师辨证后,可用紫草煎汤服用,有改善皮肤瘙痒、干燥等作用。
预后
治愈情况
大多预后良好。
玫瑰糠疹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即使未经治疗,一般发病后也能在6~8周自愈。
少数人会数月到数年不愈。
自愈后不易复发。
危害性
可能有短期色素缺失或色素沉着,持久不愈可能会遗留色素沉着。
一般没有明显损害,会影响美观,可能伴发瘙痒,甚至因搔抓皮肤继发感染。
日常
日常管理
在皮损部位外涂温和、成分简单的润肤剂,尤其是物理治疗后,使用润肤剂可减轻光毒反应,避免皮肤干燥不适。
注意皮肤卫生,不可用热水、肥皂水烫洗,避免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及清洁用品。
避免进食辛辣(辣椒、葱、蒜等)、油腻(油条、薯条等)、鱼腥(鱼、虾、蟹等)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低糖、低盐、低脂),多吃西红柿、苹果等新鲜蔬果。
避免搔抓皮损部位。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
本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因此,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积极治疗。
避免滥用药物,用药遵医嘱。
出现皮肤上的椭圆形玫瑰色红斑伴鳞屑、瘙痒,应及时就医以便确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