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毛囊炎
概述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性损害
在颈、前胸、肩背等处出现半球形、周边有红晕的炎性毛囊性丘疹
由马拉色菌感染所致
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定义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毛囊炎性损害,是一种皮肤真菌病。
马拉色菌是人体正常寄生菌,在促发因素如高温、潮湿等环境因素影响下,致使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内细菌被抑制,马拉色菌大量繁殖而发病。
马拉色菌毛囊炎好发于颈、前胸、肩背等部位,呈对称分布。
马拉色菌毛囊炎以半球形、周边有红晕、孤立不融合的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为典型皮损表现。丘疹可挤出粉脂物质。丘疹数目一般数十个到数百个不等且不融合,但大小、炎症程度趋于一致。
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多无痛感,出汗后加重。
这种疾病是因人体正常寄生菌大量繁殖发病,因而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发病情况
本病好发于16~40岁人群,男女均可发病,但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皮疹亦较女性多而重。热带和亚热带潮湿地区多见。
病因
致病原因
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真菌,该真菌依赖皮肤分泌的油脂生存和繁殖。在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情况下,易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感染。
长期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以导致皮肤免疫功能下降,使皮肤易患马拉色菌毛囊炎。
高危因素
气候因素
天气炎热、潮湿、闷热,会促进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利于马拉色菌繁殖。
年龄因素
中青年人群皮脂含量高,有利于马拉色菌繁殖。
性别因素
男性皮脂分泌量高于女性,因而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发病机制
本病好发于毛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附属于毛囊的皮脂腺开口于毛囊,皮脂腺不断分泌脂质进入毛囊,使毛囊的内部形成有利于嗜脂性的马拉色菌生长繁殖的一个类似于含脂质培养基的环境。
同时,马拉色菌分泌可分解脂质的酯酶,分解毛囊内的脂质,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症状
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
好发于毛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部、双肩、胸前、背上部,少数见于面部、前臂及小腿,腹部偶尔也会发生,多呈对称分布。
皮损特点
典型皮损为成批出现的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皮肤表面实质性局限性隆起),中间夹杂有毛囊性小脓疱(局限性、隆起性、内容物为脓液的腔隙性皮肤损害)。
丘疹或脓疱直径2~4mm,可挤出粉状物,周围有红晕,数十至数百个密集或散在分布。
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多无痛感,出汗后加重。
患者多有皮肤油腻,多汗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在颈部、前胸、肩背、腹部等部位出现成批的红色毛囊丘疹、脓疱,周边有红晕,伴有瘙痒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皮肤出现丘疹或小脓疱等症状时可以拍照留取图像。
避免自行用药,避免搔抓。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毛囊丘疹发生在哪些部位,如胸背部?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是否伴有瘙痒或疼痛?
皮疹的范围和大小有什么变化?是持续增加还是稳定不变?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患过皮肤疾病?或者是其他疾病?
近期是否有长时间处于炎热、潮湿、闷热的环境中?
近期是否口服大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
平时饮食如何,是否经常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真菌学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长期过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的病史。
近期长时间处于炎热、潮湿、闷热的环境。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在毛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出现圆顶状红色毛囊小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疱,可挤出粉状物,周边有红晕,直径2~4mm。
常数十至数百个密集或散在分布,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多无痛感,出汗后加重。
实验室检查
主要目的是通过真菌学检査确认患者是否受到真菌感染,明确真菌类别,输助诊断和治疗。
真菌镜检:取毛囊角栓,进行真菌镜检查,若可见圆形、卵圆形、壁厚、芽颈较宽的孢子,成簇分布,则提示马拉色菌感染。
真菌培养:取毛囊角栓,进行真菌培养,若能分离出马拉色菌,则提示可能患有马拉色菌毛囊炎。
鉴别诊断
寻常痤疮
相似点:多发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面部及胸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有毛囊性丘疹。
不同点:寻常痤疮皮损为多样性,不仅有毛囊性丘疹,还间杂有黑头、粉刺、脓疱甚至结节、癜痕等,且皮损的大小、出现时间和炎症程度也有差别,其真菌镜检结果为阴性。
细菌性毛囊炎
相似点:均有毛囊生丘疹,有毛发从中央贯穿,周围有红晕,自觉有轻中度骚痒与疼痛。
不同点:马拉色菌毛囊炎较少形成毛囊性脓疱,而细菌性毛囊炎则多见脓疱且其真菌镜检结果为阴性。
痤疮样药疹
相似点:均有毛囊性丘疹,皆可因服用皮质激素诱发。
不同点:服用溴剂、碘剂等也可诱发痤疮样药疹,其真菌镜检亦为阴性。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相似点:均好发于青年男性。
不同点: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内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有效,而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血液中少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加重病情。
治疗
治疗目的:使马拉色菌恢复正常菌群水平,缓解症状,清除皮损,防止复发。
治疗原则:首先应纠正诱发因素,本病以外用抗真菌药为主,若皮损面积较大或反复发作,可以配合内服抗真菌药治疗,此病有复发或再感染倾向,可在痊愈后口服用药预防。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口服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
药物的作用:广谱的三唑类合成抗真菌药,对皮肤马拉色菌感染治疗有效。
氟康唑
药物的作用:吡咯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可用于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
用药注意事项:对氟康唑及其成份、或其它唑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患者慎用。孕妇慎用,哺乳期女性使用时需要停止授乳。
外用抗真菌药
联苯苄唑溶液
药物的作用:咪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可对马拉色菌有抗真菌作用。
用药注意事项:对本品或咪唑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咪康唑霜或乳膏
药物的作用: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可用于治疗马拉色菌感染。
用药注意事项: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酮康唑洗剂
药物的作用:吡咯类抗真菌药,具广谱抗真菌作用。
用药注意事项:对此药品过敏者禁用。避免接触眼睛及其他黏膜。
预后
治愈情况
经过合理治疗,多数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但是容易复发。
危害性
若发生在裸露部位,可能会影响外貌美观。
若不遵医嘱进行合理治疗,容易复发。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并无证据表明饮食在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中的证据,建议避免随意忌口,正常健康饮食即可。
健康饮食建议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油腻、辛辣的食物宜适量,多食水果蔬菜。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不熬夜。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运动管理
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等,增加免疫力。
适量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注意洗澡和换洗衣物。
心理支持
接受健康教育,了解马拉色菌毛囊炎相关知识,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识,以增强治愈的信心。
有情绪不稳定、焦虑时可向亲友或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必要时可进行心理疏导。
随诊复查
预防
在服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时,严格遵守医嘱;如非治疗需要,避免长期服用。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炎热潮湿的季节注意勤洗澡。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