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类丹毒
概述
类丹毒,是由类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此菌可引起猪等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也可传染给人。损害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肿胀,红或紫红色,边际稍隆起,中间稍下陷,向周边发展,可伴低热。偶有水疱、坏死,局部灼痛或痒感,伴淋巴结肿大。全身型少见,败血症更少见,可致死亡。与接触鱼、肉并有小外伤感染有关,潜伏期1~5天。治疗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其他抗生素。
病因
本病的病原是猪红斑丹毒丝菌,或称猪丹毒杆菌,多存在于病畜生肉上(特别是病猪或病鱼),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从事肉类或罐头加工的工人以及渔业工作者。
症状
潜伏期为1~3天。初起时患处疼痛,可有轻微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数日以后皮疹出现。通常发生于手部,表现为一个疼痛的红点,逐渐扩大,成为一片边界清楚的紫红色斑状肿块,边缘部分稍高起,不化脓,也不破溃,可有水疱。自觉瘙痒或刺痛,手指如被波及,常因肿胀及按痛不能自由屈伸。
本病损害多较局限,少数患者有弥漫或泛发的皮疹,为边界清楚的紫红斑,中央部分逐渐消退,成为环形、回形或奇形怪状的损害,可以远离病菌进入皮肤的部位。患者有发热及关节炎症状。
大多数患者经3周自然痊愈,有些患者在皮疹消退后不久,在原处或附近未患病处又发生皮疹。
本病与丹毒皮损有时相似,但丹毒为鲜红色斑,水肿显著,好发于小腿及颜面,全身症状明显。类丹毒皮损多呈紫红色,好发于手指及手足背,全身症状较轻,有职业接触史,有条件者做患部组织培养,猪红斑丹毒丝菌阳性。
一般分为局限型、全身型及败血症型三种类型:
1. 局限型类丹毒:较常见,好发于手部。感染后1~2日局部皮肤暗红肿胀,逐渐形成境界清楚的紫红色斑,中央部分消退,边缘隆起向周边扩展,偶有水疱和坏死,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灼痛和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不治亦可于数周或数月后自然痊愈。
2. 全身型:皮损弥漫或泛发,伴发热及关节症状。
3. 败血症型:皮损更多,全身症状更重,可出现心内膜炎,甚至致死。后两型很少见。
检查
1.皮损涂片
偶可见致病菌。因病变较深,阳性率低。
2.皮肤组织培养
猪红斑丹毒丝菌阳性。
诊断
1.皮损多呈紫红斑,境界清楚,呈局限型或弥漫型分布。
2.全身症状较轻:一般无自觉症状,重时有发热、关节痛甚至心肾内脏受损。
3.好发于手指及手腕部位。
4.有职业接触史、外伤史。
5.患部组织培养猪红斑丹毒丝菌阳性。
鉴别诊断
1.丹毒:二者皮损有时相似,但丹毒为鲜红色斑,水肿显著,好发于小腿及颜面,全身症状较明显。血中中性白细胞增高。
2.蜂窝织炎:多见于颜面、躯干部,皮损为弥漫性红肿,伴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严重全身症状。细菌检查可鉴别。
3.多形红斑:无外伤及职业接触史,除发于手指、手背外,亦可在身体其他部位见有皮损。
治疗
首选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麦迪霉素
皮损局限者治疗以大剂量青霉素肌肉注射,或于病灶周围以青霉素与盐酸普鲁卡因混合作环状封闭。局部禁用水洗。弥漫型或发生败血症者,除用青霉素外,可内服磺胺类药,或注射免疫血清。
接触猪肉及鱼类等水产品时防止刺破及切伤皮肤。做好肉品加工及水产部门的卫生防疫工作均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