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化脓性肉芽肿
概述
化脓性肉芽肿是毛细血管瘤的一种特殊亚型,位于皮肤或黏膜表面,呈息肉状
一般无自觉症状。易破溃出血,可伴疼痛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创伤、孕激素水平、药物等有关
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激光、冷冻、硬化、光动力学治疗及外科手术
定义
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血管丰富的皮肤良性肿物,是由反复刺激引起的皮肤黏膜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分叶状增生形成的息肉状损害。
该病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分叶状毛细血管瘤、妊娠肉芽肿等。常发生在外伤、妊娠期后,伴溃疡及肉芽组织。
发病情况
可发于任何年龄,好发于青少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性,牙龈损害多见于妊娠期女性。
可发于任何部位,常发生于身体易受外伤部位,成人最常发生于躯干或四肢,儿童更常见于头颈部,一项包含289例患者的病例研究显示好发部位依次为牙龈、手指、唇、面部、舌和足底。
病因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由以下因素引起:
创伤
常发生于创伤后,1/3患者有轻微外伤史。可能与创伤造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孕激素
妊娠期女性发病较高,可能与体内孕激素水平改变有关。
药物因素
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司他夫定依法韦仑利托那韦等,口服维A酸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BRAF抑制剂如维莫非尼,VEGF受体抑制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也可引起本病。
症状
早期症状
早期表现为皮肤出现小红点,受刺激后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小丘疹,一般无自觉症状,无压痛。
中期症状
肿物缓慢或迅速增大,形成有蒂或无蒂结节,直径可达0.5~1cm,表面光滑或呈小分叶状,质软,触碰易破溃出血。
后期症状
破溃出血后可出现组织坏死、溃疡和结痂。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自觉面颈部、上肢等皮肤出现针孔大小的红点,因创伤、怀孕等进展为丘疹息肉状肿物,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不要在皮肤表面涂抹遮盖性化妆品,以免影响医生观察。
可手机拍照记录皮肤病变的变化,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皮肤病变的?
皮肤病变发生的部位有哪些?是否伴有瘙痒或疼痛?
皮肤病变持续多长时间了?
近期是否出现病变面积变化或颜色改变?
皮肤病变是否曾出现出血、破溃现象?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出现类似症状?
是否有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
患病时是否处于妊娠期?
是否近期发生外伤、伤口感染?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组织病理检查
皮肤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司他夫定依法韦仑利托那韦
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
诊断
主要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如皮肤镜、组织病理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有皮肤创伤或感染、怀孕、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面颈部、上肢,多为单发。
皮损初起多为针孔大小的红点,因反复轻微刺激,在皮肤或黏膜上形成生长迅速的,易破裂的红色丘疹息肉
如果不经治疗,可在数周到数月内缓慢或迅速增长,在皮肤表面形成半球形凸起,质软有弹性,触碰易破溃,出血。
常无自觉症状,偶有糜烂、脓液渗出、结痂,可伴疼痛。
皮肤镜检查
医生常使用皮肤镜来观察皮肤病变。皮肤镜是一种可以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
该检查无创,不会引起疼痛。
皮肤镜下表现为红色均一区域,其表面或伴随血管结构、白色衣领征、白色铁轨征。
组织病理检查
需进一步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做组织病理检查,医生会取一部分病变组织进行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显微镜下表现为皮肤浅层放射状排列的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间质发生水肿,混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形成被纵行纤维性间隔而分隔的血管瘤,呈分叶状分布。
鉴别诊断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多不对称,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块大小不一,可呈扁平状、结节状或菜花状,表面多有溃疡形成。颜色多呈黑色、黑褐色、灰褐色、灰白色、灰红色等。
在皮肤镜下,黑色素瘤主要呈均一红色区域伴血管结构,可有色素网络、蓝白膜状、中心白点等表现,一般不存在白色衣领征,可作为皮肤镜鉴别点之一。
组织病理表现,黑色素瘤在光镜下见瘤组织呈腺泡状、弥漫性及编织状排列。基底部或溃疡边缘表皮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
细胞形态较为多样,体积增大,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具有明显异形性,病理性核分裂较常见。胞质内含细小均质的黑色素颗粒。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部,边缘不规则,肿块大小不一。颜色多呈黑灰色、黑色、红色等。可有少许鳞屑的淡红色斑片,线状半透明隆起性边缘。
在皮肤镜下,基底细胞癌主要呈均一红色区域伴血管结构,可有蓝灰色卵圆巢、多发性蓝灰色小球等,无白色衣领征,可作为皮肤镜鉴别点之一。
组织病理表现,基底细胞癌在光镜下肿瘤团块的边缘部位细胞呈栅栏形排列,和周围正常细胞组织之间存在缝隙。细胞为卵圆形,边界不清,嗜碱性胞质较少,细胞间桥不清。
其他血管性疾病
如血管瘤、卡波西肉瘤和血管角质瘤等。
在皮肤镜下无明显特征,也可表现为化脓性肉芽肿在皮肤镜下的结构,因此,主要依靠病理活检鉴别。
其他非血管性疾病
如Spitz痣、透明细胞棘皮瘤角化棘皮瘤鳞状细胞癌等,在皮肤镜下一般无白色衣领征,可作为皮肤镜鉴别点之一。难以鉴别者可依靠病理活检。
治疗
治疗目的:根治皮肤或黏膜上的肉芽肿病变。
治疗原则: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治疗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口服或外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外用0.5%或2%噻吗洛尔滴眼液、口服普萘洛尔等。
注意用药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评估,并且在治疗期间严格监控患者的心率、血糖和血压情况。
激光治疗
对于直径小于1cm的化脓性肉芽肿有较好疗效,但可能出现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凹陷性瘢痕等。
口腔黏膜化脓性肉芽肿
可用Nd:YAG激光、二极管激光、Er,Cr:YSGG激光、Er:YAG激光与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皮肤表面化脓性肉芽肿、
可用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及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冷冻治疗
多种冷冻剂可供选用,如液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其中液氮应用最为广泛,治疗生长于皮肤表面的化脓性肉芽肿最有效。
硬化治疗
通过注射硬化药物,如2%聚多卡醇,针对性地消除小血管、曲张静脉和异常血管,常伴浅表瘢痕。
光动力学治疗
利用光敏剂,如5-ALA,直接氧化杀伤细胞、激发免疫反应以及诱导细胞凋亡。79%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但注意治疗后要需避光。
外科手术
包括刮除术、电凝术等。将突出于体表的肉芽组织切除,再利用刮除、电凝等方式将皮下剩余的肉芽组织清除。
化脓性肉芽肿的直径越大,手术瘢痕越长。
化脓性肉芽肿冷冻治疗没有效果怎么办
化脓性肉芽肿冷冻治疗没有效果可进行微波、电灼、激光等物理治疗。对于皮肤损害比较大的患者,应使用手术切除。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化脓性肉芽肿,又称分叶状毛细血管瘤,是主要发生于皮肤及黏膜的一种良性获得性增生性毛细血管肿瘤。当冷冻治疗无效时,还可选择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较小的肉芽肿和部分孕期化脓性肉芽肿可能会自行消退,无需治疗。
2.较大的化脓性肉芽肿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激光、电凝、液氮冷冻和外用药物(如咪喹莫特乳膏、维A酸凝胶等)等。
化脓性肉芽肿冷冻治疗没有效果可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选择以上方法治疗。对于皮肤损害比较大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为良性病变,不同人群、不同部位注意选择不同治疗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可治愈。
治愈后病变区域可能出现瘢痕色素沉着及减退等。
危害性
本病如果不经治疗,一般不会自然消退,可出现反复破溃出血,皮损面积扩大,病变区域反复出现红肿热痛,造成活动不便,可能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适量吃鱼、禽、蛋、瘦肉,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所需维生素等。
生活管理
体育锻炼时注意佩戴好护具,避免外伤,如发生创伤,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发生感染。
其他
妊娠期女性发现皮疹或皮损久不愈合,建议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预防
加强伤口日常护理,预防感染。
妊娠期女性保持皮肤、黏膜清洁,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皮疹、创伤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