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红皮病性银屑病
概述
红皮病性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较为少见,与急性进行期中一些刺激因素有关
原有银屑病皮损部位出现潮红并最终全身弥漫,可伴有发热、畏寒等
多为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如外用强刺激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等
主要通过全身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等控制症状
定义
红皮病性银屑病较为少见,是银屑病中比较严重的类型,常因在急性进行期中的某些刺激因素,如外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引起。
银屑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
发病情况
红皮病性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银屑病患病率在中国各地有一定差异。
1984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0.123%。
2008年6省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0.47%。
2017年西南4省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0.5%。
银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在40岁前发病,患病没有男女差异。
病因
致病原因
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使用刺激性较强药物。
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减量或停药方法不当。
其他银屑病可急性加重为红皮病性银屑病,如脓疱性银屑病在脓疱消退过程中也可出现红皮病性银屑病。
长期大量使用含有汞、铅的药物治疗,可引起中毒而发生红皮病性银屑病。
发病机制
红皮病性银屑病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基本一致,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精神紧张等相关。
遗传因素
患病人群中,近1/3有家族史。
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等),二级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姨、舅等)患病都可增加发病风险。
父母一方患病时,其子女发病率约为16%;父母双方患病时,其子女发病率可达50%。
已经发现特定的基因位点与银屑病有关。
只有遗传背景不足以引发银屑病,还需要其他因素参与。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参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
特定细胞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过度繁殖(形成皮肤损害)或关节滑膜细胞的炎症反应。
这些细胞和因子都可能成为治疗潜在靶点。
其他
感染: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与点滴状银屑病发病有关。
精神紧张:包括应激、睡眠障碍、过度劳累等,可导致银屑病发生、加重或复发。
不良嗜好:如酗酒、吸烟等。
创伤:如烫伤、烧伤、皮肤擦伤、手术等。
妊娠。
肥胖。
某些药物反应等。
症状
主要症状
皮肤损害
在原有银屑病发生部位出现潮红,并迅速扩大成片,最终弥漫全身。
在潮红中间,常有片状的正常皮肤,成为泡影“皮岛”,是特征性改变之一。
皮肤可肿胀。
有大量糠状鳞屑
其他症状
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胃肠道损害
糜烂性胃炎,可表现为上腹隐痛、烧灼感、腹胀、恶心、反酸等症状。
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可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跳加速、眩晕等。
心力衰竭,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疲倦、乏力、头晕等。
肝脏损害
可由某些药物如甲氨蝶呤维A酸类等引起,出现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皮肤巩膜黄染等。
内分泌功能障碍
男性可出现睾丸萎缩。
女性出现月经失调,乳腺组织增生,表现为乳腺胀痛或刺痛及乳腺肿块
肾脏病变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损害的发生随银屑病发展或加重而加重。
可随银屑病好转或痊愈而好转或缓解。
其他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引起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皮疹等。
多发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贫血、骨痛、出血、关节痛等。
心内膜炎,可表现为发热、寒战、乏力、恶心、呕吐及腹痛等。
肺炎,出现发热、咳嗽或咳痰。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银屑病治疗过程中,如果原皮肤损害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大成片,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银屑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或停药。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面部出现皮肤损害,避免化妆遮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是否有鳞屑
是否有关节疼痛、活动不便等情况?
皮疹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是否有相关病史?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近期是否患过感冒或扁桃体炎?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
近期有没有发生过创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皮肤组织病理、皮肤B超、血常规、血生化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外用):氢化可的松氟轻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
角质剥脱剂(外用):水杨酸、维A酸、他扎罗汀
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免疫抑制剂(口服、注射):环孢素、甲氨蝶呤
其他:维生素片/胶囊、蛋白粉、其他保健品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银屑病
治疗期间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突然大量减量或停药。
临床表现
症状
原有银屑病皮肤损害的位置出现潮红,并全身弥漫。
可发现“皮岛”。
体征
测量体温可发现发热。
触诊可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医生会检查皮肤损害的位置、形态、分布特点等,可发现滴蜡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等改变。
医生还可能会取病变部位的皮肤进行进一步检查,如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
常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升高、血清总蛋白量降低、白蛋白降低,重症者出现肝功能异常
需要抽静脉血检查,血常规无须空腹,血生化检查需要空腹。
影像学检查
包括皮肤B超检查。
一种无创的皮肤检查,利用高频超声显示皮肤病变结构,根据回声带情况作出判断。
一般用于评估银屑病的治疗效果。
其他
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
可以观察血管、细胞等病变情况,帮助诊断。
皮肤镜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也是无创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需要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一般进行局部麻醉后切取少量组织。
报告单上可能会出现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可有明显的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等表述。
鉴别诊断
红皮病性银屑病需要与其他类型的银屑病、药疹特应性皮炎毛发红糠疹鱼鳞病等鉴别。
其他类型银屑病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皮肤损害,表面覆盖有鳞屑
不同点:关节病性银屑病可能有关节和周围组织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脓疱性银屑病有明显脓疱。
药疹
相似点:都可出现全身潮红、脱屑等症状。
不同点:药疹可无银屑病病史,服药后出现症状。
特应性皮炎
相似点:都可出现红斑、丘疹等改变,皮肤表面都可较为粗糙。
不同点:特应性皮炎可发生于小儿,皮肤可因长期搔抓形成苔藓样病变,表面无鳞屑。
毛发红糠疹
相似点:都可出现丘疹和鳞屑。
不同点:毛发红糠疹质地相对坚硬,成片分布,鳞屑细小而薄,不易刮除。
鱼鳞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皮肤潮红,皮肤损害可在全身出现。
不同点:鱼鳞病引起红皮病时,常在小儿出现,有鱼鳞病家族史,经过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突变基因。
治疗
红皮病性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心理治疗,减少刺激,一般不选择物理治疗,防止刺激皮肤。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红皮病性银屑病主要采用全身治疗,并且常采用联合治疗。
全身药物治疗
口服或注射给药,包括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等,合并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免疫抑制剂
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有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或哺乳、白细胞计数减少,活动性感染性疾病、酗酒、免疫缺陷及其他严重疾病等时避免使用。
维A酸类药物
可以调节表皮增殖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等。
常用药物包括阿维A酸等。
有致畸作用,孕妇、备孕期女性、哺乳期妇女禁用。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针对特异靶点的药物,有报道生物制剂对红皮病性银屑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观察。
适合常规治疗无效,或耐受性差的红皮病性银屑病。
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及依奇珠单抗等。
抗生素
伴有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治疗有帮助。
常用的药物是青霉素,另外还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甲砜霉素等。
外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保湿剂、润肤剂、维生素D₃类似物(如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维A酸类药物(如他扎罗汀维A酸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糖皮质激素等,也可选择焦油制剂等。
糖皮质激素虽然效果明显,但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中成药
需经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可用以下药物治疗银屑病,但尚需积累循证医学证据。
复方青黛胶囊(丸)、郁金银屑片、银屑灵、克银丸消银颗粒消银片等。
其他
伴有高热电解质紊乱患者要积极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
对高热可用布洛芬等药物降体温,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
水电解质不平衡对症处理,可用乳酸钠等,注意肝肾功能情况。
以上药物均应遵医嘱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治疗
红皮病性银屑病发病较急,常引起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需要消除思想负担,提高治愈信心。
中医治疗
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辨证论治。
可以使用涂擦、封包、药浴、熏蒸、溻渍等方法用药。
此外,还可根据证型选择中药口服。
其他
红皮病型银屑病要避免经常沐浴,以免刺激皮损。
注意皮损处的清洁,防止感染、破损处皮损。
头部皮损严重时不要留长发。
预后
治愈情况
治疗较为困难,容易复发,整体预后不佳,没有合并症者预后相对较好。
急性者需1~2个月才可缓解,也可能出现数月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情况。
危害性
红皮病性银屑病较为严重,发作较快,容易引起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
容易反复发作,影响工作生活,并且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严重者可出现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防止外伤、摩擦等。合理使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皮肤干燥。常用的保湿剂有凡士林等,其他的乳液、霜剂、软膏等均可选用,注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
避免经常沐浴,不要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避免用力搓洗,防止皮肤损害破溃发生感染。
选择宽松、透气性好、触感舒适的衣物,减少衣服对皮肤的刺激,防止汗液等刺激皮肤。
皮肤损害可能会伴有一定程度的瘙痒,要避免搔抓。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诱发银屑病,最好戒烟戒酒。
生活环境
保持居住环境湿度适宜,避免过度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内放一盆水等提高湿度。
床单等应当及时清理脱落的皮屑,定期更换,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饮食管理
避免食用已明确过敏的食物,包括坚果类、麸质(如小麦)等。
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低盐少油、忌辛辣为主。
应少吃鱼、虾、红肉和高糖的食物,炎症严重时应忌食。
宜进食高蛋白质、低脂肪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橙子、苦瓜。食用瘦肉、鸡蛋、豆腐、牛乳等。
适量的多喝白开水,成人应保证每日摄入1500~1700毫升。
不要喝浓茶、咖啡等。
其他
面对病情可能反复或复发的情况,需要理性对待,保持乐观、理性的心态,可以借助倾诉、文体活动等减轻焦虑心态。
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药物,切勿盲目就医,或听信传言等使用其他药物。
按照医生的要求复诊,了解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监测有无并发症。
预防
预防病因
银屑病有遗传倾向,但并不是子女一定会发病。
感染可能会诱发银屑病,因此要治愈并且预防感染,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密切接触,合理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受凉等。
严重失眠、情绪波动、过度日晒等,可能引发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因素。
合理用药
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时,不要擅自减量或停用。
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等可能加重银屑病的药物。
不可盲目相信偏方、根治等方法,以防加重病情。
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注意保护皮肤,合理使用保湿剂,避免搔抓、摩擦、高温等导致皮肤损伤。
养成良好的作息,保证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如果出现失眠等情况,及时就诊。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等。
超重人群可以通过运动、饮食控制等方法减重。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尤其咖啡、可乐、浓茶等;提高蔬菜、水果的摄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