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光敏性皮炎
概述
紫外线照射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变,发病前多接触有光敏物质
多表现为曝光部位多形性皮损,伴有明显瘙痒
对紫外线敏感以及服用或接触了光敏物质可导致,职业因素也有一定相关性
严格避光、防晒,避免接触光敏物质,对症处理,以药物治疗为主
定义
光敏性皮炎从广义上来讲是一种对紫外线过敏引起的皮肤病,是由于患者对紫外线敏感,或服用、接触了外源性光敏物质导致的。
从狭义上来讲光敏性皮炎属于慢性光化性皮炎疾病谱中的一种,在这个疾病谱中的疾病如持久性光反应、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等,无论在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上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或病程中的不同阶段。
当人体接触光敏性物质以后,经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的照射,形成短暂的光敏性接触性皮炎,经原发性光敏物质的反复刺激,使机体呈现一个持久敏感的状态,从而引发疾病。
本文主要介绍狭义上的光敏性皮炎,广义上的光敏性皮炎请参考紫外线过敏。
发病情况
本病好发于室外工作者,男性多见,约占90%,大多在50~70岁间,50岁以下少见。
75%的病例伴有接触性和光接触性皮炎,且可在光敏感性发生之前出现。15%的患者有湿疹史。本病发病初期,春夏季加剧,但病程较长后,一般无明显季节性。
病因
致病原因
病因至今未明。临床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提示本病为迟发性变态反应
本病的致病光谱包括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可见光。光敏物质常见某些植物成分、香料及光敏性药物。欧美国家研究发现,最常见的变应原是菊科植物提取物、芳香剂及杀虫剂等。
职业性光敏物质包括煤焦油、沥青、香料、染料、荧光增白剂等。
药物包括一些磺胺类药物、四环类抗生素、利尿药、避孕药等。
蔬菜类如芹菜、灰菜、紫云英、雪菜、莴苣、茴香、苋菜、荠菜、萝卜叶、菠菜、荞麦、香菜、红花草、油菜、芥菜等;水果类如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
国内研究发现变应原的阳性率依次是芳香混合物、秘鲁香脂、对苯二胺、氯化钴及硫酸镍。常见于电镀液、涂料、橡胶、塑料、杀虫剂、除草剂、精油、染发剂、彩色玻璃、合金、电镀物品等。
诱发因素
室外工作者:室外工作者暴露在户外,更容易接触到光敏物质,较普通人群发病的风险更大。
过敏体质:过敏体质者接触或服用光敏性物质,发生本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复杂。紫外线和致敏物是发病的两大重要因素。光敏性物质是主要的致病源,在接受致病光谱的照射后出现过敏反应。
免疫系统及免疫机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分子机制可能与光敏物质持续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色氨酸代谢障碍、过敏体质、细胞敏感性增高、皮肤组织中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对紫外线的易感性增强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
好发于面、颈、手背、前臂伸侧等暴露部位,严重者也可累及非暴露部位。多伴有瘙痒和烧灼感。
急性期多表现为暴露部位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可有散在的丘疱疹和轻度渗出。
慢性期为暗红色、苔藓样、绿豆至黄豆大小、扁平肥厚的丘疹,搔抓后可呈现苔藓样变和表皮剥蚀。严重者可发展为类似淋巴瘤样的皮损。
皮损消退后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
并发症
长期搔抓皮肤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人工皮炎红皮病等并发症,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等,甚至有发展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可能。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面部、颈部、手背和上肢等暴露部位,反复出现红斑、小丘疹、小水疱等,常伴有瘙痒,日晒后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女性患者就诊前需要卸妆,不要带彩妆就诊,影响判断面部皮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皮疹最早出现的时间?持续多久了?
皮疹出现的部位有哪些?
皮疹有哪些形态,出现的顺序如何?发病过程中有没有渗出等?
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
病史清单
从事何种职业?
最近有无暴晒或接触特殊化学物质?
近期是否服用可以致敏的物质?是否服用光敏药物?
家族中有无类似情况?
是否治疗过?效果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光斑贴试验
诊断
诊断依据
本病主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必要时需要行光激发试验、光斑贴试验、光生物剂量测定和/或病理检查。
病史
既往有持久性日光暴露史、服用可疑药物/食物史。
临床表现
急性期多表现为暴露部位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可有散在的丘疱疹和轻度渗出。
慢性期为暗红色、扁平肥厚的丘疹,搔抓后可呈现苔藓样变和表皮剥蚀。
皮损消退后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
最小红斑量测定
用于测定患者在紫外线照射后,出现红斑反应的最小曝光剂量,测定值越小,说明对紫外线越敏感。临床上怀疑光敏的患者必须先测定最小红斑量(MED)。
光斑贴试验
光斑贴试验基本原理是可疑变应原和皮肤接触一段时间后,在一定剂量的长波紫外线(UVA)照射下是否发生光变态反应,来确定光照性疾病诊断,并通过患者避免接触阳性变应原来达到治疗目的。
操作方法
第1步:敷贴光斑贴变应原。将变应原注满聚乙烯塑料制成的IQ芯室,一般为15微升,以保证与皮肤完全接触;再将2份完全相同的变应原分别贴于背部两侧,避开肩胛骨和中线,避开急性渗出的皮肤,一侧为照射侧,一侧为对照侧,中间至少间隔3~5cm,并做好标记。
第2步:变应原封闭24或48小时后去除,观察有无单纯接触变应性反应。照射侧接受UVA 5J/cm2或更小剂量照射,对照侧要避免光线照射。照射结束后,两侧均用防水铝箔覆盖。
第3步:照射后24、48、72小时,观察两侧的反应,包括红斑、丘疹、水肿、水疱,用0~4级表示反应强度。
结果判读
判读时间:分别在照射后的24、48、72小时判读试验结果,以观察某些变应原随时间产生的反应,同时也需鉴别刺激反应与变态反应,具体鉴别标准同斑贴试验
判读标准: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小组(ICDRG)的推荐,用0~4级表示反应强度,>1级为阳性结果。阳性变应原可以是现有皮肤病的病因或加重因素,也可能是既往接触性皮炎的原因。阴性结果只说明患者目前对所检测的光变应原无接触过敏及光接触过敏。
病理检查
长期反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病理检查排除T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
湿疹
皮肤发生丘疹、水疱、红斑,以及增厚、粗糙(苔藓样变)等损害,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无明确光敏史;光生物测定对紫外线无异常反应。
暂时性光反应
患者大多数避光后能好转痊愈,不存在持久性光反应。
皮肤T细胞淋巴瘤
斑片期皮损无特异性,类似湿疹皮炎等,逐渐发展为略高起的浸润性斑块、褐红色隆起性结节,多伴有剧烈顽固性瘙痒。光生物剂量测定在正常范围,组织病理:浸润的细胞多以CD4+为主,光敏性皮炎为CD8+为主。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病情,避免诱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查找、去除病因,结合药物对症治疗控制病情。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局部治疗
糖皮质激素类: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具有抗过敏、抗炎、减轻皮疹、止痒等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等,属于非激素类外用药物,具有抗炎、止痒等作用。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PED-4抑制剂):如克立鹏罗,属于非激素类外用药物,具有抗炎、止痒等作用。
系统治疗
口服烟酰胺、羟氯喹,辅以抗组胺药、B族维生素,有一定疗效。
急性加剧期,可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雷公藤制剂控制病情。
预后
治愈情况
对皮损面积小、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完全治愈。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因瘙痒加剧可能会出现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等,在经过正规积极治疗后,疾病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治愈的时间相对较长。
预后一般较好,如不注意防晒及再次接触可以致敏物质,可引起光敏性皮炎的复发。
危害性
该病没有生命危害。病史较长的患者可能会留下局部色素沉着,影响外观。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尽量避免强烈日光下的户外活动。外出一定做好防晒,包括物理防晒及化学防晒。如擦防晒霜、打伞、戴帽子等。加强皮肤保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饮食管理:过敏体质者避免过量使用光敏性蔬菜,如菠菜、芹菜、香菜、油菜、灰菜、苋菜等,水果类如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
病情监测
日常需要注意观察皮疹形态,出现皮疹增多、瘙痒加剧时及时来医院就诊。
预防
避免接触光敏物质,严格防晒。可使用防晒霜、外出时打伞、戴宽沿帽、穿长袖等。建议涂至少防晒系数(SPF)为30的广谱(UVA和UVB)防晒霜。避免服用光敏性药物及食用光敏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