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抽动障碍
概述
一种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儿童行为障碍
症状为不自主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
病因复杂,是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抽动障碍是什么?
定义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以不自主的突发、重复、快速、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发声抽动为特征。
抽动障碍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病因复杂,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分型
抽动障碍可根据症状表现和发作特性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障碍三种类型。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暂时性抽动障碍、一过性抽动障碍或习惯性痉挛,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抽动障碍类型。
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又称慢性抽动障碍。主要症状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
Tourette障碍: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是抽动障碍最为严重的类型。
发病情况
国内报道8~12岁人群中,每一百人中约有2人患有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多起病于4~6岁,10~12岁症状最明显。运动抽动症状常在7岁前出现,发声抽动症状常在11岁前出现。
男童患者比女童更多见,男女患病比例为(6~9)∶1。
抽动障碍可以治愈吗?
抽动障碍可以治愈,具体与抽动障碍的类型有关。
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症状在一年以内消失。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的病程迁延一年以上,多数患者的症状在青春期缓解,对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影响不大。部分Tourette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好,需要较长时间服药才能控制症状。
抽动障碍到15岁就没有了吗?
大多数抽动障碍患者的症状可在青少年后期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少数患者的症状持续到成年期后,甚至持续终身。
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较长时间服药治疗,但停药后症状又会复发,如Tourette障碍,多数患者在少年后期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少数患者的症状可能持续到成年期,甚至终身。
儿童抽动障碍与惊吓打骂有关系吗?
儿童抽动障碍可能与惊吓打骂有关。
儿童抽动障碍是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障碍以生物学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短暂性抽动障碍则更可能以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为病因。
惊吓打骂属于刺激性事件,可能会使儿童处于心理压力、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中,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症状
主要症状
抽动症状不自主、突发、快速、反复且不具有节律性,患者有意识地控制时可以在短时间内不发生抽动症状,但不能较长时间地控制抽动症状。
情绪激动、躯体疾病、疲劳或是其他应激事件可以导致抽动症状加重、发作更频繁。放松、精神集中时症状可减轻,睡眠时症状会减轻或消失。
抽动障碍的症状主要包括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两类症状分别有简单性抽动和复杂性抽动两种形式。
运动抽动
简单形式
眨眼、侧视、耸鼻、歪嘴、摇头、耸肩、转肩、斜肩等。
复杂形式
挤眉弄眼、拍打、触摸、旋转、跳跃、弹击等。
发声抽动
简单形式
吼叫声、嗤鼻声、咳嗽、清喉咙、犬吠声、单调声音(如发出“啊”、“呀”的声音)等。
复杂形式
突然发生不合适的音节、单词或短语,重复语言(重复自己说过的最后词语)、模仿语言(重复他人说过的最后词语)、秽语(骂脏话、大声表达淫秽言语)等。
各分型症状
短暂性抽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通常局限于面部、头颈部、上肢;少数出现简单发声抽动。
部分患者的抽动症状始终固定在同一部位,另一些患者的抽动部位可能变化不定。
抽动症状在一天内多次发生,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
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有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
简单或复杂运动抽动最为常见,部位多涉及头部、颈部、上肢。少数患者表现为发声抽动。
患者的抽动症状表现形式一般不变,也有少数患者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交替出现。
抽动可能每天发生,也可能间断性出现,但发作间隙不超过2个月。持续时间超过1年。
Tourette障碍
主要表现为多部位、多形式的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同时存在。
症状呈进行性,会随时间发展恶化。一般开始于头面部的简单运动抽动,时有时无,随后抽动部位逐渐增多,发展到颈部、肩部、四肢和躯干,形式由简单抽动变化为复杂抽动,并持续存在。
发声抽动通常比运动抽动晚1~2年出现,多为简单发声抽动,有15%~30%的患者出现秽语或猥亵行为。
抽动症状多为每天发生,也有可能间断性出现,但发作间隙不超过2个月。
症状持续时间长,常在青春期加重,可能持续到成年。
共病情况
抽动障碍中的Tourette障碍常共病其他精神障碍:
有20%~60%的患者共病强迫障碍。
部分患者还会并发情绪障碍特定学习障碍
病因
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障碍以生物学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短暂性抽动障碍则更可能以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为病因。
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已证实Tourette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有10%~60%的Tourette障碍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
其他抽动障碍也可能与遗传有关,但遗传方式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他生物学因素
神经生化因素
抽动障碍与神经生化因素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患者可能存在以下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
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受体超敏。
苍白球等部位谷氨酸水平增高。
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
5-羟色胺水平降低。
乙酰胆碱不足,活性降低。
γ-氨基丁酸抑制功能降低。
基底节和下丘脑内啡肽功能障碍。
脑器质性因素
有50%~60%的抽动障碍患者存在非特异脑电图异常。
少数患者颅脑CT可检出异常,如脑萎缩。
部分患者存在左侧基底节缩小及胼胝体减小。
部分患者存在双侧基底节、额叶皮质、颞叶的代谢过度。
药物因素
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感染因素
Tourette障碍也可能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
在学校、家庭和生活中遇到的应激事件,可能诱使有遗传易感性的儿童发生抽动障碍。
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情绪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高危因素
有抽动障碍(特别是Tourette障碍)家族史。
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脑损伤病史。
童年期生活环境不良,遭遇负性应激事件。
就医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如果孩子在18岁前出现了如下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反复出现挤眉弄眼、耸肩、转圈等动作,且难以自控。
无缘由地反复发出单音节的字,或说出明显与场景不匹配的语言,且难以自控。
儿科
儿童患者也可去小儿神经内科、儿童行为发育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抽动障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详述病史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
特别提醒:儿童患者需要家人监护,建议就医时携带患儿的相关病史资料,看护好患儿。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有哪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在哪些情境下会出现这种症状?
症状有加重趋势吗?
病史清单
有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血亲吗?
患过任何精神心理方面疾病吗?
以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诊断是什么?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
其他检查:心理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
抗抑郁类药: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
中枢兴奋剂:哌甲酯速释片、哌甲酯缓释片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钠、托吡酯
诊断
诊断流程
医生在诊断前需注意了解患者完整的病情、病程及家族史,在进行诊断时主要从患者诊时发育状况、躯体疾病情况、心理社会性紧张刺激的严重程度几方面考虑。
为排除特定神经疾病或某些药物或物质的生理效应等情况,需进行临床检查,可能包括:体格检查、神经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医学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关于三种类型的抽动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短暂性抽动障碍
A. 单一或多种运动和/或发声抽动。
B. 自第一次抽动发生起持续少于1年。
C. 于18岁之前发生。
D. 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可卡因)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亨廷顿舞蹈病、病毒性脑炎)。
E. 从不符合Tourette障碍或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A. 单一或多种运动或发声抽动持续存在于疾病的病程中,但并非运动和发声两者都存在。
B. 抽动的频率可以有强有弱,但自第一次抽动发生起持续超过1年。
C. 于18岁之前发生。
D. 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可卡因)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亨廷顿舞蹈病、病毒性脑炎)。
E. 从不符合Tourette障碍的诊断标准。
Tourette障碍
A. 在疾病的某段时间内存在多种运动和一个或更多的发声抽动,尽管不一定同时出现。
B. 抽动的频率可以有强有弱,但自第一次抽动发生起持续超过1年。
C. 于18岁之前发生。
D. 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可卡因)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亨廷顿舞蹈病、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当患者仅出现运动抽动而没有发声抽动的症状时,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风湿性舞蹈症
风湿性舞蹈症又称小舞蹈症,同样多见于儿童,为风湿性感染所致,常为单侧的舞蹈样症状,无发声抽动。
有风湿性感染的体征和阳性化验结果,可据此与抽动障碍相鉴别。
亨廷顿病
又称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动作笨拙、不能做精细动作、周身不自主舞蹈样动作)、精神障碍、智能减退等。
亨廷顿病多在30岁后起病,有阳性家族史,可据此与抽动障碍相鉴别。
肌阵挛癫痫
肌阵挛癫痫是癫痫的一种发作类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常伴有意识障碍,脑电图节律高度异常,可据此与抽动障碍相鉴别。
Wilson病
Wilson病又称肝豆状核变性,由铜代谢障碍所引起,发病年龄多在7~12岁,患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锥体外系症状和精神症状。
角膜色素环(K-F环,虹膜周围出现黄金或绿金环)是Wilson病特有的体征,可据此与抽动障碍相鉴别。
急性肌张力障碍
急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通常在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早期出现。表现包括肌肉不自主的持续型痉挛性收缩,可出现异常扭动或有节律的运动。
患者完全无法克制运动障碍症状,且有明确的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史,可据此与抽动障碍相鉴别。
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通常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数月至数年后出现。表现包括持久性、异常的不自主运动。
迟发性运动障碍常由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药物所引起,可根据用药史与抽动障碍相鉴别。
转换障碍
转换障碍又称癔症、功能性神经症状障碍,表现为突然产生感觉或运动方面的神经症状,但无法查出器质性疾病。
转换障碍一般发生在8岁之后,发病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通常缺乏抽动障碍的抽动症状时强时弱的特点,症状的变化与心理因素和暗示有关。
强迫障碍
强迫障碍患者的强迫动作表现可能与运动抽动相似。
强迫障碍患者主观上知道重复动作无意义,有克服的愿望,同时仍主动做出重复动作;抽动障碍患者的重复动作则是不自主的。可据此特征鉴别二者。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抽动障碍的治疗以及时的综合治疗为原则,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
对于短暂性抽动障碍、症状较轻的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宜采用心理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的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障碍,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抽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常考虑两个方面:针对抽动症状的治疗和针对共病障碍的治疗。
针对抽动症状的治疗
氟哌啶醇
治疗抽动效果较好,有效率为70%~80%。
服用期间应注意该药的不良反应,及时予以处理。
硫必利
适用于7岁以上患者,有效率为76%~87%。
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嗜睡、头昏、无力等。
可乐定
有效率为50%~86%,也可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因此特别适合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抽动障碍患者。
不良反应较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度镇静、头昏、低血压等。
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可乐定透皮贴剂来替代口服药,按照患儿体重给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近年在抽动障碍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已有证据证明效果较好的药物有阿立哌唑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
使用时必须从小剂量开始,药量增加需逐步进行。若抽动症状依然明显,可以维持剂量1~2周后再逐渐加量。
此类药物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良反应的风险明显低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其中有些也可能产生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
针对共病障碍和其他伴发情况的治疗
共病强迫障碍
可选用氯丙咪嗪、舍曲林、氟伏沙明等药物治疗,一般情况需要与治疗抽动症状的药物联合应用。
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可选用托莫西汀治疗,也可用可乐定或胍法新。
伴发自伤行为
应用氟西汀治疗,可减少自伤行为。也有报道称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纳曲酮)治疗自伤行为有效。
中药治疗
使用中药治疗抽动障碍也较为广泛,目前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成药有五灵颗粒,其他中医药治疗多为经验性使用。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旨在调整患者的家庭系统,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掌握应对应激事件的良好方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涉及如下几种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
主要用于在对儿童进行行为矫正的同时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训练儿童在抽动动作出现之前,能够预先防止这类习惯性反应的自动传递,以好的认知模式替代。
家庭治疗
抽动障碍患儿的家庭中,父母的抚养方式、情绪表达、认知风格等都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影响着患儿抽动症状的发展和维持。
家庭治疗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治本”,有效防止本病复发。
支持性心理治疗
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该治疗通常由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治疗重点为:
积极倾听。
引导释放情绪。
疾病健康教育。
鼓励,增强信心。
其他治疗
习惯逆转训练(HRT)
HRT可有效改善抽动并控制Tourette障碍的症状。HRT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抽动-意识训练,教患者认识抽动发作前的早期征象。
对抗-反应训练,教患者做与特定类型抽动不同的随意运动。
脑深部电刺激(DBS)
研究报道,DBS可能适用于药物难治的致残性抽动障碍。主要电刺激部位为基底节、丘脑或其他皮质下靶点。
DBS可改善抽动症状,不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尚待大型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评估。
预后
治愈情况
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在青少年后期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少数患者的症状持续到成年期后,甚至持续终身。
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较长时间服药治疗,但停药后症状又会复发。
短暂性抽动障碍
预后良好,症状可在短期内减轻或者消失。
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预后也较好,虽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一年以上),但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在青春期缓解,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
Tourette障碍
预后较差,症状最为严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
危害性
运动和发声抽动的症状会扰乱患者的正常生活,使患者社会形象受损、自尊低下。
抽动障碍易伴发其他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焦虑障碍等,这些并发症也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损害,危害性甚至可能超过抽动障碍本身。
日常
个人护理
儿童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师接受特定的心理行为治疗,按时服用药物。
症状延续至成年期的患者需要合理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劳累诱发或加重症状。适当锻炼,保持良好作息。
患者家属
应注意合理调整患儿的生活环境,避免患儿过度兴奋、紧张。
饮食上注意避免为患儿准备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茶、功能饮料等饮品。
监督患儿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关注患儿心理状况,多与孩子交流,协助孩子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预防
由于抽动障碍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缺少特定的预防方法。做到以下几点,对本病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了解家族中抽动障碍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病史,及早筛查遗传因素。
家长应注意正确的教导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学会应对各种应激事件的良好方式。
如发现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或有其他异常表现,要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