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扁平疣
概述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扁平状良性赘生物
表现为淡褐色或皮色的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多为多发
可通过接触扁平疣患者皮肤感染HPV或自身传染而发病
以冷冻、激光、外用药物(咪喹莫特、维A酸软膏等)治疗为主
扁平疣是什么?
定义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致的皮肤良性增生性疾病,为扁平状良性赘生物。
临床表现为略凸出皮肤表面的扁平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可为正常肤色,也可为灰白色、淡褐色,表面光滑,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多出现在面部或四肢部位,没有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痒感。扁平疣较多时可能会影响美观。
发病情况
扁平疣主要见于青少年,多为多发,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手背、前臂等部位,其病程多为慢性,部分人皮损可突然消退。
扁平疣最简单去除方法是什么?
扁平疣没有最简单的去除方法,效果较佳者为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也可以选择外用药物。
激光是直接以高能量激光破坏疣体,液氮冷冻治疗以低温冷冻,使疣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损伤,而使疣体脱落。但冷冻、激光均为损伤性治疗,都有可能遗留色素沉着瘢痕等。
也可遵医嘱外用维A酸软膏、咪喹莫特等,但用药较久需要坚持。
扁平疣怎么样彻底去掉?
扁平疣并没有彻底去除的方法。
扁平疣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有一定的自身传染性。目前的治疗只是去除疣体,减少复发,并没有彻底根治的说法。临床上常用激光、冷冻、外用维A酸软膏等去除疣体,但其仍有复发的可能性。
发现扁平疣后,应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诊断和治疗。
扁平疣克星是白醋,是真的吗
白醋是扁平疣的克星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白醋作为日用品,对扁平疣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对于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皮肤有破溃,会造成更多伤害。
原理上来说,扁平疣的治疗多是以物理的方法破坏、去除疣体,建议患者不要盲目使用偏方,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疗手段治疗,以防止相关副作用发生。
病因
致病原因
扁平疣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2型、3型、10型(HPV-3、HPV-10)感染所致。少数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28型、41型(HPV-28、HPV-41)等其他型别的HPV感染所致。
扁平疣会传染,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也可以在自身的不同部位之间传染。导致扁平疣传播的基本条件分为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
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会把人乳头瘤病毒传染给别人。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染
直接接触扁平疣患者的患处皮肤,可引起病毒传播。
扁平疣有自身传染性,用手摸长有扁平疣的皮肤,然后搔抓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导致扁平疣在自身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与患者共用毛巾、其他个人物品等也可感染扁平疣。
易感人群
所有人都有可能得扁平疣,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及皮肤有外伤的人易患本病。
诱发因素
阳光照射:可能会诱发扁平疣。扁平疣常见于面部、手背、前臂等阳光暴露的皮肤。
免疫力降低:疲劳、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自身疾病等均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此时更容易受到人乳头瘤病毒的侵袭,从而发生扁平疣。
外伤:皮肤有外伤者易于发病。
发病机制
人乳头瘤病毒可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和角化过度,这些细胞堆积在一起,就会在皮肤表面形成扁平突起的小疙瘩。
症状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体后,通常会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症状,一般潜伏6周至2年。
主要症状
扁平隆起的小疙瘩。
大小:粟粒至绿豆大小。
颜色:多为正常肤色、灰白色、淡褐色。
形状: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性质:表面光滑。
数量:数目不定,分布或稀疏,或密集成群。
好发部位:面部、手背、前臂及颈部。
其他症状
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可能会有轻微的瘙痒。
同形反应(科布内现象):经搔抓后,出现沿抓痕分布的,呈线状或串珠状排列的丘疹
扁平疣持续数月或数年后,皮疹颜色发红,或发痒,不久可自愈,一般不留瘢痕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23
扁平疣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面部、手背、前臂及颈部等部位出现扁平隆起的小疙瘩,建议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可适度清洁皮肤,如果面部出现皮肤损害,避免化妆遮盖。
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引起出血和继发细菌感染。
避免接触患处后再搔抓他处,以免导致其他部位出现相同的皮肤损害。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是否有疲倦、发热、头痛等情况?
皮疹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近期是否接触过该病的患者?
是否有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HPV检测、皮肤组织病理、血常规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免疫抑制剂(口服、注射):环孢素、甲氨蝶呤
疣治疗外用药物:维A酸、水杨酸、咪喹莫特、鬼臼毒素、阿昔洛韦
其他:维生素片/胶囊、蛋白粉、其他保健品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23
扁平疣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外伤史,出现皮肤破损。
家里有成员出现类似症状。
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有过亲密接触。
临床表现
症状
面部、颈部、手部等部位,出现肤色或浅褐色的,扁平隆起小疙瘩。
体格检查
医生观察皮肤病变的部位、特点、分布规律,可初步诊断。
医生常使用皮肤镜来观察皮肤病变的位置。皮肤镜是一种可以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该检查属于无创检查,不会引起疼痛。
实验室检查
HPV-DNA检查:需要从皮损处取一点组织,如果在皮损组织检查到HPV-3型病毒,有助于进一步确诊扁平疣。
组织病理学检查
医生在询问病史和检查皮损情况后,可能会做皮肤病理检查,需要从小疙瘩上取一小块做检查,明确诊断。取样本过程可能会有一点疼,但可以忍受。
病理结果:皮肤角化过度及棘细胞层肥厚,可发现典型的空泡细胞。
鉴别诊断
毛发上皮瘤
相似点:皮肤丘疹
不同点:毛发上皮瘤主要表现为小米到豌豆大的圆形或卵圆形坚实丘疹,往往是正常皮色,或是略带淡黄或淡红色,有的半透明而像粟丘疹,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有家族发病的倾向。
汗管瘤
相似点:皮肤丘疹。
不同点:汗管瘤大多长在下眼睑、面颈部、腋窝和外阴等部位。表现为孤立散在的一个或密集分布的多个的小丘疹,一般直径几毫米,个别大的甚至可以有1厘米;丘疹为红色、棕褐色、淡黄色或者和皮肤颜色一样,表面具有蜡一样的光泽,多数像粟米粒一样。
扁平苔藓
相似点:皮肤丘疹。
不同点:扁平苔藓儿童发病较少,累及皮肤时一般会造成有光泽的、扁平的红色或紫色丘疹,这些丘疹好发于手腕、手臂或腿部,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区域,往往剧烈瘙痒,在痊愈的过程中颜色可变暗。
脂溢性角化症
相似点:皮肤丘疹。
不同点:脂溢性角化症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良性表皮性肿瘤,好发生在头面部、手背部,单发或多发,呈褐色或黑色的丘疹、斑片或斑块,表面粗糙呈乳头瘤样,通常无自觉症状。
治疗
治疗目的: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
治疗原则:尽早治疗、坚持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相结合,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
医生会根据皮损的位置、数量、大小等情况,来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
维A酸类药物:如维A酸、他扎罗汀和阿达帕林等,能促进上皮细胞的分化及生长、抑制角化过度及皮脂分泌。
5%咪喹莫特乳膏:属于免疫调节药,没有直接抗病毒作用,适用于治疗轻中度扁平疣,效果明显优于治疗重度扁平疣。治疗时取适量乳膏均匀涂抹于皮损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完全吸收,6~10小时后清洗掉。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常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阿昔洛韦:对病毒有抑制作用,可使用乳膏剂。
水杨酸:有去角质、杀菌、消炎的作用。
氟尿嘧啶:使用软膏剂可遗留色素沉着,面部慎用。
斑蝥素:有一定抗病毒作用。
内用药物
口服药物: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口服异维A酸胶囊、阿昔洛韦片等药物治疗。
肌内注射药物:主要为免疫调节剂,如西咪替丁左旋咪唑、干扰素注射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剂、胸腺肽注射剂等。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期间,应坚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治疗,不要听信偏方土方,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
面部等敏感处皮肤,要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5%氟尿嘧啶软膏可遗留色素沉着,面部慎用。
物理治疗
适用于扁平疣数目较少者,包括冷冻、电灼、刮除和激光等。
注意:面部扁平疣使用冷冻、激光治疗,容易遗留色斑、瘢痕,要谨慎选择。
液氮冷冻治疗
原理:液氮冷冻治疗可使冷冻区域内的组织坏死,其作用机制是冻结组织内的水分,使细胞脱水而死亡。
优点:相对无血或出血少, 反应轻, 基本无痛, 兼有麻醉和良好的杀菌防感染作用, 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缺点:治疗区域疼痛、水肿、水疱、出血等情况。
激光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
原理:可通过热效应破坏、汽化疣体,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缺点: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存在局限性,不适用于疣体面积较大的患者,因疣体面积较大时不容易被彻底去除,并易导致并发症或疣体复发。
Q开关Nd:YAG激光
适用情况:治疗褐色、淡红色的扁平疣有效。
原理:可通过定向光热分解作用破坏、汽化疣体,直接杀灭部分病毒,而不会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同时能激活机体的局部免疫功能,进一步杀灭残余病毒。
优点:具有损伤小、不良反应少、治疗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对一些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可作为一种首选治疗方法。
缺点: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费用昂贵、仅能用于稳定期皮损的治疗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
作用:不仅能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还能清除亚临床期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细胞,从而降低疣体复发率。
使用方法:局部使用光敏剂如氨基酮戊酸(ALA)后进行光照,可使皮损处感染的细胞死亡。
刮除术
用特制的刮匙刮除皮损。
物理治疗注意事项
保护创面
物理治疗会产生创面,可能会出现水疱,然后结痂,应减少与水的接触,不要戳破水疱,痂皮也要让它自然脱落,不要用手去抠挠,避免感染或留下瘢痕。
可外用抗菌软膏预防细菌感染。
注意防晒
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比如打遮阳伞或戴遮阳帽,以免创面留下色素沉着。
饮食注意
避免饮酒。
手术治疗
自体疣植入
手术原理
通过手术将皮肤上的疣植入到皮下脂肪层,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抗体,来清除表皮上的人乳头瘤病毒,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手术方法
一般选择手或前臂等处比较隐蔽部位的凸起、较大的疣体1~2个。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用手术刀片切取完整薄层疣体,然后在上臂切开一个小口,将疣体深植到切口内。
外科切除
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疣体,痛苦大并易形成瘢痕,且瘢痕下存留亚临床感染病灶,易导致疣体复发,因此此法现已不作为扁平疣的推荐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扁平疣,中医称之为扁瘊。中医的治疗方法也较多, 包括中药内服及外用、针灸等。
中药治疗
涉及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汤剂、洗剂、糖浆剂、酊剂、片剂等。使用中成药外用制剂,须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中医科进行。常用方法如下。
针刺法:治疗扁平疣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针刺刺激腧穴,增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方面的机能,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从而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其抗病毒能力。
耳针法:刺激耳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调节机体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将耳针留置于双侧耳的穴位上,外贴胶布,早晚用手轻压留针处。
火针法:将针尖烧至红透白亮,此时针尖的温度高达600~800℃,迅速点刺疣体,高温可杀灭疣体病毒。
穴位注射法:将川芎注射液或防风注射液推注到选取的穴位内。
前沿治疗
咪喹莫特乳膏与脱氧核苷酸注射液联合治疗扁平疣的效果显著,能消除疣体,控制疣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咪喹莫特属于咪唑喹啉类药物,是一种小分子免疫调节剂,该药物无法直接发挥抗病毒的功效,但是该药能介导体内的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的功能,间接达到抵抗病毒的目的,以消除疣体。
脱氧核苷酸注射液治疗扁平疣,是通过调控体内免疫水平,促进外周淋巴细胞功能的改善,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合成内源性干扰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跃程度,同时提升单核细胞的吞噬、趋化功能,继而阻止病毒复制,以达到治愈扁平疣的目的。
预后
治愈情况
扁平疣可以自愈,多在2~3年自行消退。在消退前,扁平疣处的皮肤常出现轻度红肿,一般消退后不会留下痕迹。
少数可复发。
早期、规范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危害性
扁平疣好发于皮肤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颈部、手臂,而且发病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色素沉着,不仅看起来不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长期下去甚至会影响社交等日常活动。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低盐低油。
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如辣椒、麻椒、咖啡、可乐、茶等。
少食用煎炸、烧烤、油腻、生冷食物,如油条、冰激凌、炸鸡等。
戒酒。
多补充优质蛋白,如豆浆、豆腐、奶类、鸡蛋、瘦肉。
适当增加新鲜的水果、蔬菜的摄入。
皮肤管理
避免搔抓扁平疣疣体和正常皮肤,因为病毒可以从搔抓后的皮肤破损处种植,局部会长出新的疣体。
洗脸时避免用力摩擦,不宜过度清洗,可以使用温和的洗护用品,注意润肤,减少对患处皮肤的刺激,防止新损害发生。
女性患者尽量少化妆。
男性患者的面部尤其是胡须部位有皮损时不要用剃须刀刮脸,建议改用电动剃须刀或者用剪刀剪除胡须。
冷冻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水肿,继而起水疱,大部分水疱会逐渐自行吸收,随之结痂。不可自行刺破水疱或揭掉痂皮。痂皮脱落前创面不能沾水。
避免饮酒,外出要做好防晒工作。
家庭管理
扁平疣病程较慢,多在2~3年自行消退,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要鼓励支持患者。
减少传染
避免与他人共用清洁洗漱用具,毛巾衣物等分开放置,皮肤有明显皮损时尽量避免亲密接触,预防感染他人。
患者接触过的物品,比如毛巾、水杯、拖鞋等,要经常清洗消毒,可以先将物品清洗干净,再用沸水煮20分钟左右,也可以将物品放在太阳下曝晒3小时左右。
避免搔抓患处皮肤,以免因自身接种而导致身体其他部位感染。
预防
现有的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并不能预防扁平疣。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扁平疣,但不能完全预防。
避免接触扁平疣患者及其毛巾等日用品。
扁平疣患者毛巾、枕巾等个人用品,要定期清洗消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
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戒烟,坚持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