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苯胺类中毒
概述
概述
乙酰苯胺类药物常用者有非那西丁及扑热息痛,其他为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阿司匹林片、小儿退热片、扑尔感冒片,安钠咖片、优散痛片、去痛片,撒烈痛片、使痛宁片、安痛定片等,中毒病例大都由于误服大量、频繁或长期应用所致;幼婴内服较大剂量小儿退热片发生中毒反应者较为多见。中毒除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等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正铁血红蛋白血症所致发绀等缺氧症状、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相继抑制症状。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急诊科、儿科
别名
无
临床症状
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发绀、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症状。
危害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肝性脑病。
并发症
重症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初呈兴奋进而又转为抑制状态,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药浓度等。
诊断
根据服药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肝肾功能损害、呕吐物中毒物分析可诊断。
治疗原则
消除致毒药物,催吐、洗胃、补液,对症处理。
治愈性
尽早治疗,预后良好。
饮食建议
早期给予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
病因
病因
多因服用大剂量或长期服用乙酰苯胺类药物所致。
流行病学
无
传播途径
无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中毒病儿除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等外,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所致的发绀,并伴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缺氧症状;同时可发生溶血性贫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由鲜明黄色转为红葡萄酒色,重症中毒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如激动,谵妄和惊厥等,以后转为抑制,病儿出现木僵和昏睡,或有血压及体温下降,甚至发生休克,长期应用可有头痛,眩晕,腹痛,发绀,贫血,乏力,激动,失眠以及肝,肾损害,偶见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病儿发生药疹,高热,颤抖,面部浮肿,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偶见剥脱性皮炎,扑热息痛对血液的毒性较小,过量可引起严重肝损害,误服2~5天后可有肝坏死或伴凝血障碍和脑病。
诊断依据
1.有服用乙酰苯胺类药物史。
2.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减少,呕吐物中可分析出毒物。
3.神经系统、消化道中毒症状。
4.肝肾功能受到损害。
治疗
治疗方针
消除致毒药物,催吐、洗胃、补液,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4.扑热息痛中毒早期(服毒24小时内)应用乙酰半胱氨酸,可防止其对肝脏的毒性。首次剂量为140mg/kg配成5%溶液口服,以后每4小时口服70mg/kg,连服3日。
预后情况
治疗及时,中毒时间短者,预后良好。
护理
饮食调理
早期给予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康复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
其他注意
新生儿及婴儿不宜用此类药,贫血,心,肺,肾,肝疾病的患者禁忌长时间重复应用此类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