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概述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于1978年国外首次报道,近年国内报道逐渐增多。是噬菌体Ⅰ群金葡菌所致的疾病,以发热、晕厥、低血压、皮疹及多脏器系统功能障碍等为特征。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什么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肌肉酸痛以及充血性红疹等相关表现,可能危及到生命。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常见的原因是皮肤粘膜的感染,比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女性使用阴道栓者,可能会导致该病。总体上来讲病情严重,可能导致严重的休克、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尤其是未及时得到治疗者,病情可快速进展,从而危及到病人的生命。
因此,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需及时就医,给予相应的处理,比如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如果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需要使用万古霉素等相关的抗生素,还需要给予补液、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及采取其他辅助性的处理措施。
药物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病因
与TSS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大部分属噬菌体Ⅰ群29型或52型。这些类型的金葡菌能产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症状
前驱期1~4天,表现为发热、畏寒、肌痛、疲乏、关节痛、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
1.皮肤黏膜表现
2.低血压或体位性晕厥
休克一般在发热后72小时出现。可出现体位性晕厥。
3.多器官损害
患者有肝脏、心脏、肾脏和脑组织损害,严重者可表现为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月经相关的患者,阴道有恶臭性排出物,宫颈充血、糜烂,双侧附件压痛等。
检查
检测血清TSST-1抗体,如阳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诊断
1.突发高热,体温在38.9℃以上。
2.皮疹(弥漫性斑状红疹)。
3.发病后1~2周出现皮肤脱屑。
4.低血压或直立性晕厥。
5.全身至少有3个或3个以上器官受侵害。
6.血、咽拭子及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如缺少以上一项则视为可疑病例。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经期的女性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创口感染。选用安全可靠的经期保护用品。在月经期若有发热、头痛、吐泻等症状时,宜及早取出阴道塞,并立即就医。严格执行新生儿室、烧伤病房、外科病房等的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金葡菌引起的交叉感染;及早查明一切金葡菌感染灶,予以适当抗菌药物,并施行必要的手术如切开引流等。纠正各种免疫缺陷。日常要加强锻炼,合理饮食,提高身体免疫力。
1.对症治疗
(1)立即住院并强化治疗,立即撤除阴道塞,隔膜或其他异物。
(2)抗休克,必须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防止和治疗低血容量,低血压或休克。以生理盐水和平衡液为主。注意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钾、钙等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3)及时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的患者需用呼吸机暂时辅助呼吸。
(4)必要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抗生素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
(1)局部处理,除去阴道塞。如为手术及创口感染等引起者,则须作引流及局部清洗。
(2)应用抗菌药物,可减轻菌血症及减少复发。用药原则同金葡菌感染。首选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如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萘夫西林(乙氧萘青霉素)分次静滴或肌注。亦可选头孢唑林、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红霉素,庆大霉素。
预后
患者死亡多由顽固性休克或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病死率为5%~13%。
预防
选用安全可靠的经期保护用品在月经期若有发热、头痛、吐泻等症状时,宜及早取出阴道塞,并立即就医。注意经期卫生尽量避免创口感染。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后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