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海蜇蜇伤
概述
被海蜇触手上的刺丝囊小管刺入人体并释放多种毒素,引起中毒、过敏反应等
皮肤局部红肿、瘙痒、刺痛,严重者可出现头晕、恶性、呕吐,甚至休克、死亡
海蜇触手释放多种毒素,致使人体发生中毒、过敏反应等
局部处置、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等
定义
海蜇的触手上有刺丝囊小管,刺入人体时会释放多种毒素,造成感染、中毒、过敏反应等。
海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由半球形的伞部和口腕部组成,通体透明或半透明。其口腕部的丝状触手上有密集的刺丝囊,能分泌毒液。
发病情况
海蜇在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沿岸水域均有分布。
我国沿海地区经常发生海蜇蜇伤事件,其中以秦皇岛市、威海市、大连市及三亚市报告病例居多。
每年6~9 月为海蜇蜇伤的高发期,男性略多于女性。
病因
海蜇通体透明或半透明,不易被人发现,一旦接种人体,其触手上的刺丝囊小管刺入人体并释放多种毒素。海蜇毒素主要有类蛋白毒素、多肽和酶类、强麻醉剂、四氨铬物、组胺、5-羟色胺等。
类蛋白毒素、弹性蛋白酶、羧肽酶等能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造成心肌细胞溶解,还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严重受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跳骤停。
激肽样成分可使局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皮肤充血水肿、疼痛、发痒、水疱、糜烂、出血等。
磷脂酶、皂素等溶血毒素,具有直接溶血作用。
毒素还可造成肺水肿、肾功能损害、精神或神经症状。若大量毒素进入体内,可使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扩张,通透性急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导致患者出现顽固性低血压或休克。
症状
主要症状
轻型蜇伤仅出现局部皮损表现,中、重型蜇伤可引起全身过敏反应、休克,甚至死亡。
海蜇蜇伤的临床表现与海蜇种类、患者年龄、健康情况、皮损面积、受伤部位、就诊时间、个体敏感程度等有关。
患者皮损面积越大、皮损部位越接近躯干、就诊时间越晚,则病情越重,越容易出现并发症[1~4]
局部症状
蜇伤部位可有触电样刺痛、麻木,瘙痒及烧灼感。
局部可有线状红斑、丘疹或风团样损害。
典型损害为鞭痕状皮损,皮损走行多与触手接触方向一致,可伴有水疱、瘀斑,甚至表皮坏死等。
全身过敏反应
海蜇毒素进入人体后,可以影响各个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2~5,7]
皮肤黏膜改变
皮肤出现潮红、发紧、瘙痒、荨麻疹及水肿,多发生于口唇、眼周及耳部。
呼吸系统
可能出现咳嗽、气短、胸闷、呼吸困难,以及咳出大量泡沫样痰等。
循环系统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低血压甚至休克,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水肿、头痛、头晕、意识丧失等。
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吞咽困难、唾液增多等。
运动系统
可出现弥漫性肌痛、关节痛、肢体肿胀肌肉痉挛抽搐等。
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
血液系统
凝血功能异常、溶血,表现为皮肤淤点、瘀斑,呕血、黑便、血尿等。
其他
发热、寒战。
结膜炎: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等。
过敏性休克
过敏表现: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伴有一些过敏相关的症状:如畏寒,皮肤潮红或苍白、荨麻疹;眼、口唇、咽喉黏膜发生水肿,咽喉堵塞感;胸闷、喘鸣、憋气、发绀;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出汗等。
休克表现:血压下降至休克水平,伴出冷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四肢湿冷、发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如发生海蜇蛰伤事件,应立即开始院前急救,尽快转运患者至有动物伤害救治经验的急诊科或急诊外科,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医师进行规范处置。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保护伤处,避免抓挠伤处,避免污染。
家属应陪同就医,以防发生意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局部出现皮疹
是否出现伤口红肿痛?
是否出现皮肤、黏膜出血?
是否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
是否出现了发热、头晕、头痛?
是否出现恶心、呕吐?
是否出现抽搐及昏迷?
病史清单
是否有过其他动物致伤病史?
是否有过敏史?
是否有过破生风感染病史?
是否有破伤风疫苗接种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D-二聚体增高等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动脉血气分析等。
心电图检查。
胸部X线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破伤风疫被动免疫制剂
诊断
诊断依据
患者具有明确的海蜇接触与蜇伤史,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当海蜇蜇伤史不详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时,通过显微镜下检查,皮肤内可见海蜇的刺丝囊,可帮助确诊。
海蜇接触与蜇伤史
海水中游玩、作业时,接触到海蜇。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发红、水肿,皮疹,出血局部瘙痒、刺痛、麻木等。
出血咳嗽、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
辅助检查
血常规
了解血细胞水平,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
凝血功能检查
当医生怀疑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需要做此项检查。
肾功能检查
出现少尿、无尿、血尿时,需要检查肾功能,了解肾损伤及代谢情况。
心肌酶、心电图检查
了解心肌是否发生损伤,是否出现心律失常等。
颅脑CT、肺CT
当出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时,需要做颅脑CT,了解是否存在颅脑损伤。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时,肺CT检查有助于明确肺损伤情况。
超声检查
严重的患者,需要做腹部、盆腔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内脏出血、器官损伤等情况。
动脉血气分析
当医生怀疑存在酸碱失衡时,需要做此检查。
皮肤表面刮除物镜检
从疑似海蜇蛰伤处皮肤刮除下的微屑放于显微镜下检查,如发现海蜇的刺丝囊,可帮助确诊。
诊断标准
轻型
仅有局部皮损,无明显全身表现。
中型
有局部皮损,同时还伴有轻微全身表现(畏寒、 发热、肌肉疼痛、乏力、咳嗽、胸闷、腹痛、腹泻、精神和食 欲欠佳等),但不伴有脏器功能明显受损表现。轻型患者中出现 下列情况的,如过敏体质、年龄>65岁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按中型病例处理。
重型
有局部皮损和严重的全身表现(如持续高热、肢 体严重肿胀、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外,伴有休克、急性肺水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表现时,即可诊断为重型。
鉴别诊断
如果有明确的海蜇蛰伤史,一般不需要鉴别。海蜇接触史不明确时,需要与海水中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进行鉴别。
珊瑚刺伤
珊瑚刺伤的最初反应是疼痛、红斑和瘙痒。依珊瑚种类和刺伤大小而异,人体的前臂、肘和膝是易受损伤部位,刺伤伤口周围在几分钟内可能出现红斑,1~2小时消失。极少数病例会发生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滑囊膜炎及局部溃疡和坏死等。
海蛇咬伤
海蛇咬伤可出现瞬时疼痛,后伴麻木感,伤口一般不红、不肿、不痛,被咬部位常有一对短浅如针头大小的毒牙痕,有时难以辨认。
咬伤3~6小时后,可见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筋骨疼痛,张口、吞咽、言语困难,眼睑下垂,视物模糊。中毒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不能自主呼吸,多数因窒息死亡。
海胆刺伤
海胆刺伤急性期表现为刺伤部位红肿、疼痛,随后引发皮炎出现紫红斑,毒刺数量过多时可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皮肤感觉异常、放射状疼痛、低血压、心悸、肌无力、呼吸困难、失语、耳聋、面瘫、休克等临床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慢性期表现为患处肉芽肿、创伤性关节炎滑膜炎腱鞘炎、创伤性神经瘤、持续性神经病变,乃至骨质破坏及迟发性超敏反应。
治疗
现场急救
被海蜇蜇伤后,要立即上岸,尽快脱离蜇伤环境。取下蛰伤部位附近佩戴的手表或饰物等,以组织肿胀后造成卡压。
用海水反复冲洗蜇伤部位,尽量清除局部毒液。但切勿用淡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避免因渗透压过低刺丝囊破裂引起毒素的大量释放而加重病情。
戴手套用塑料硬卡片(如银行卡)、镊子等工具清除残留在皮肤中的海蜇触手及刺丝囊。禁止用手直接接触、禁止用力摩擦蜇伤部位。
去除触手和刺丝囊后用热水浸泡蜇伤部位,水温为40~50℃,持续20分钟。
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应立即医院救治。
院内救治
根据过敏反应程度及其他器官受损情况进行病情分级,按级别进行相应处理。
轻型
用5%~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蜇伤部位,并用碳酸氢钠溶液纱布湿敷。也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局部涂擦。
医院留观6~12小时,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
中型
收住院治疗。
行血尿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行胸部X 片或胸部CT 检查。
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给予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或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
重型
收重症监护病房;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肌酶检查、肌钙蛋白以及心电图、胸部CT 等检查。
给予抗组胺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治疗。
出现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仰卧位或休克体位。
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出现喉梗阻,行紧急环甲膜穿刺术,如严重呼吸困难,应尽早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立即肌内注射肾上腺素。
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 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
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等)
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器官功能[5~7]
对症治疗
疼痛
疼痛较轻者,可口服曲马多、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注射吗啡或肌内注射哌替啶等。
肌痉挛者,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地西泮等治疗。
低血压
容量不足者需要快速补液。积极补充容量后仍为顽固性低血压者,可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等升压药。
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
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等。
若发生急性喉头水肿,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治疗,尽早气管插管,若插管困难可考虑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 后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以缓解症状。
并发症治疗
急性肺水肿
半坐位或坐位,减少回心血量。
立即吸氧,必要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应用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减轻肺水肿
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水肿消退。
根据病情适当给予强心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心律失常
注意寻找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根据患者病理生理改变进行针对性治疗。
尤其应注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出现心跳骤停者,需要立即行心肺复苏术(CPR)。
预防和治疗感染
轻型患者一般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若蜇伤严重、皮损有污染者可应用抗菌药物,常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
预防破伤风
海蜇蛰伤有罹患破伤风的风险,应按照《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的要求,预防破伤风[8~10]
预后
治愈情况
比较轻微海蜇蛰伤,仅有局部临床表现者,预后通常良好。
如并发破伤风等并发症,预后不佳。
对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有较高的死亡风险。
预后因素
预后与海蜇种类、受伤部位、受伤面积、患者个体情况,救治是否及时,以及是否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有关。
危害性
当人体被海蜇蜇伤后,毒液会引起皮肤局部损害,重者可导致全身过敏反应、休克,甚至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适当增加营养,增加自身免疫力。
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避免进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规律生活
病情稳定后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运动。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保持心理健康
对于海蜇蛰伤后出现心理创伤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病情监测
应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神志和精神状态。
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按时伤口换药处理。
如有必要,可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随诊复查
根据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医生会制定复查时间。遵医嘱按时复查。
预防
学习海蜇蜇伤及急救相关知识。
不要在海蜇密集区域、海蜇蜇伤高发区域游泳。
下雨时海蜇会向海边靠近,应避免雨后去海里游泳。
有下海游泳要做好防护,穿防蜇伤的泳衣。
遇到海蜇,包括已死亡的海蜇,不要靠近或用手抓取,防止被蜇伤。
不要用手触摸漂上海滩的海蜇碎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