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高钠血症
概述
血清钠浓度高于正常范围上限(145mmol/L)的病理状态
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无力、恶心呕吐和淡漠、烦躁、嗜睡等
体液大量丢失后补水不足、含钠高渗液输入过多、应用高钠透析液、脑外伤等
积极治疗原发病,限制钠的摄入量,防止钠输入过多
定义
血清钠浓度>145mmol/L的水、钠代谢障碍的病理状态[1]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血钠水平超过160mmol/L才会出现症状。
分类
高钠血症根据病因分为三种类型:单纯水损失、低渗液损失、摄入钠过多。
单纯水损失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水摄入不足。如:
病理原因导致渴的感觉不足,如尿崩症患者排尿过多,或使用大量镇静剂情况下,患者无自主要求,从而导致饮水量减少或不足。
处于高温、干燥环境,特别是甲亢、高热患者处于此环境并饮水不足时。
细胞外液因失水而渗透压升高,细胞内的水会向细胞外移动,最终导致全身性脱水。
低渗液丢失
临床上较为常见,急性胃肠炎、大量出汗、糖尿病高血糖均可导致低渗液损失。
摄入钠过多
各种原因导致进入体内的钠过多,如:
食入过多含钠食物,如因淡水缺乏而饮用大量海水。
治疗时向体内注射了过多的含钠液、透析时给予高钠透析液等。
摄入过多钠,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肾功能良好者尿量明显增加,高渗时细胞内脱水。
病因
致病原因
常见于下列情况。
水摄入不足
航海迷航或沙漠中缺乏水源。
昏迷、拒食、消化道病变引起饮水困难。
口渴中枢障碍或精氨酸加压素调节异常。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或存在脑肿瘤、肉芽肿等病变等,导致渴感中枢迟钝或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
以上情况均可引起水摄入不足,导致高钠血症。
水丢失过多
经肾丢失
主要由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或应用大量渗透性利尿药引起。
未被控制的糖尿病致渗透性利尿。
长期鼻饲高蛋白流质饮食等,可致溶质性利尿。
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尿素等脱水疗法。
经肾外丢失
高热、高温环境、剧烈运动导致的大量出汗,可引起水从皮肤大量丧失。
喘息状态、过度换气、气管切开等可使水从呼吸道丢失过多。
水样腹泻。
水转入细胞内
由于剧烈运动、抽搐等,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加,细胞外的水进入细胞内,一般持续时间不长。
钠输入过多
常见于注射碳酸氢钠(NaHCO3)、过多输入高渗盐水等。
患者可伴有血容量过多。
易患因素
以下人群较其他人更易常见高钠血症。
儿童。
老年人。
危重症患者。
发病机制
水的丢失
不显性失水:经皮肤、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过多,如剧烈运动等。
经肾失水:排尿过多,如尿崩症等。
渗透性及非渗透性利尿。
下丘脑障碍
可表现为饮水过少,称为原发性饮水过少症。
部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出现慢性血容量过多,可延缓血浆抗利尿激素分泌而造成高钠血症。
水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
可见于剧烈运动后,一般持续不长。主要是因细胞内渗透压增加,促使水进入细胞内。
钠输入过多
常见于注射NaHCO3、过多高渗性盐水输入等。
患者多伴有血容量过多。
症状
主要症状
口渴
由于细胞外液高渗,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引起口渴感。
尿量减少
由于液体大量丢失,身体失水量大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通过剌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血浆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加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增高
其他全身表现
早期高钠血症患者除表现为口渴、少尿外,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软弱无力。
恶心呕吐。
心率增加。
直立性低血压:站起时头晕、心慌、眼前发黑,严重者可失去意识。
各种疾病引起的高钠血症,还可能出现与原发病相关的临床表现,并出现脱水体征。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严重的患者,由于细胞外液高渗使脑细胞严重脱水时,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易怒。
淡漠。
嗜睡。
抽搐或癫痫样发作。
昏迷。
肌张力增高和肌腱反射亢进。
高钠血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就医
就医科室
内分泌科
出现口渴、尿量减少、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和烦躁易怒等,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出现淡漠、嗜睡、抽搐、昏迷等紧急情况时,应尽快到急诊科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症状较重,特别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应由亲友陪伴就医,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口渴、饮水量和尿量减少?
症状出现多久了?开始出现症状到现在,有什么变化吗?
是否出现烦躁、易怒?
是否有恶心呕吐?
病史清单
最近是否有口渴、饮水量和尿量减少?
是否患有糖尿病,血糖水平控制得是否理想?
是否患有尿路梗阻
是否患有肾脏疾病或者心功能衰竭?
是否使用了利尿剂?
症状出现后是否曾就医,进行过哪些治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结果: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检查
影像学检查:彩色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渗透性利尿药:高渗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尿崩症但未及时喝水。
使用甘露醇等药物。
大量输液。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
大量出汗、严重呕吐和水样腹泻。
接受透析治疗。
临床表现
尿少、口渴。
出现神志改变,包括烦躁易怒、淡漠、嗜睡、昏迷等。
肌张力增高和反射亢进。
抽搐或癫痫样发作。
实验室检查
血液化验
血清钠浓度:升高,大于145mmol/L。多伴随高氯血症,且两者上升的程度一般一致。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及血细胞比容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红细胞体积缩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尿液化验
尿钠浓度:多明显升高,但在早期会因应急反应而有所下降;有内分泌紊乱者,尿钠浓度多降低。
尿氯浓度:与尿钠浓度的变化一致。
尿渗透压和尿相对密度:与尿钠浓度的变化一致,多数患者由于氯化钠排出增多,水分吸收增多,渗透压和相对密度皆明显升高;有内分泌紊乱者,尿渗透压和相对密度较低。
脑CT检查
必要时行脑部CT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异常。
鉴别诊断
高钠血症经血清钠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即可诊断。鉴别诊断主要针对不同类型。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病史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可确立病因,对临床类型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尿崩症患者如果存在饮水不足时,可发生单纯性水损失。
急性胃肠炎尤其儿童、大量出汗等往往造成低渗液损失。
钠过多者可有摄钠过多的病史,如对喂养婴儿的食品成分及静脉输液的成分、输液速度进行检查和核对,有助于诊断和临床类型鉴别。
临床表现
各型高血钠临床表现均有自己的特点。
单纯性脱水者主要表现为口渴。
低渗液丢失型高血钠症,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可能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如站起来的时候出现头晕、心慌,重者可昏厥。
实验室检查
单纯水损失者血钠、血钾及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除尿崩症患者以外,都会出现尿量减少、尿渗透压明显升高。
低渗液丢失者血钠一般不超过160~170mmol/L,尿少,尿钠低(10~20mmol/L)。
钠过多者,当肾功能良好时表现为尿量多,尿钠高达300mmol/L左右。
治疗
治疗目标:恢复血浆渗透压,积极治疗原发病,严密观察出入水量和电解质变化。
治疗原则:补充低渗液体,临床类型不同,处理也有区别。
一般治疗
补水
单纯性失水所导致的高钠血症:可通过饮水进行治疗,较重者则需补充葡萄糖,适量补充每天的摄水量。
低渗液丢失所导致的高钠血症:先使用低渗盐水补充血容量,有低血压休克者则需要用生理盐水。
钠盐高摄入所导致的高钠血症:限制钠盐摄入。
采取静脉补液时应注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并密切监测血钠浓度,以每小时血钠浓度下降不超过0.5mmol/L为宜,否则易导致脑细胞渗透压不平衡而引起脑水肿
适当补钠
虽然患者血钠升高,但体内总钠量可能是减少的,只不过是由于失水多于失钠。
在治疗过程中,待缺水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纠正后,应适当给予生理盐水与5%~10%葡萄糖混合液。
适当补钾
细胞内脱水时,钾离子也同时从细胞内释出,引起血钾升高,尿中排钾也多。
若患者醛固酮增加,补液时若只使用盐水和葡萄糖溶液,易出现低钾血症,所以应适当补钾。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高钠血症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如:
尿崩症患者可使用去氨加压素
钠盐高摄入者可使用袢利尿剂氢氯噻嗪。
氢氯噻嗪和氯磺丙脲可缓解特发性高钠血症的症状。
预后
治愈情况
急性高钠血症患者的死亡率高。
儿童急性高钠血症的死亡率在10%~70%。多达三分之二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比之下,慢性高钠血症的死亡率为10%。
预后因素
高钠血症的严重程度与血钠升高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血钠越高、时间越久,病情越严重。
急性高钠血症比慢性高钠血症的症状较严重。
危害性
如高钠原因未去除,患者仍输入高渗液体,细胞内液的水分将继续进入细胞外,可导致细胞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特别是脑细胞功能,甚至发生器质性病变。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康复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饮食应高热量,易消化。
多饮水,多食清淡可口的食物、水果和新鲜的蔬菜等等。
忌食辛辣刺激、高盐、高脂等食物。
忌酒。
生活管理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的清洁。
做好防护,室内勤通风,多呼吸新鲜空气。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
心理支持
避免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也是很重要的。
病情监测
实时监测血生化指标和尿量,经常监测复查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
预防
适当控制钠和水的摄入,使血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老年人、低龄儿童应保证每日饮水量,不应以是否口渴作为喝水的标准。
剧烈运动或炎热天气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发生胃肠疾病时,如果出现呕吐、腹泻,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使用补液盐进行体液补充。
糖尿病患者应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