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氨气中毒
概述
因接触过量的氨气引起呼吸系统、眼、皮肤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眼痛、皮肤灼痛、窒息、昏迷等表现
与短时间内大量接触氨气有关,常见于化肥厂、化粪池、皮革厂等生产环境
一旦发生中毒,需迅速远离污染源,清洗,采取氧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定义
氨(NH3)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称为氨气。
当人体短时间内接触过量的氨气时,可出现以呼吸道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氨气中毒。
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患者会出现剧烈咳嗽、咯大量泡沫样痰、呼吸困难乃至窒息、昏迷等表现;当氨气接触到眼结膜、皮肤时,也可发生刺激性伤害,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皮肤灼痛等刺激性反应。
不同浓度的氨气对人体伤害程度有所差异。当氨气浓度达到140~210mg/m3时可明显感到不适,553mg/m3时可立即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发病情况
目前我国氨气中毒发病情况尚无权威数据。
任何人都可以发生氨气中毒,但以职业性中毒为主。从事与氨气有关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工作的人,发生中毒的风险较高,多与防护不到位、意外事故等有关。
据研究报道,1989~2003年期间我国曾发生11起氨气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累计中毒人数124人,死亡13人。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意识和规范的不断进步,氨气中毒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病因
工业生产、生活、环境等途径均可引起氨气中毒。
致病原因
工业途径
氨广泛用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如制造化肥,合成尿素,合成纤维,燃料,塑料等。
化肥在高温下容易分解产生氨气,烈日下施肥应注意避免可能的氨接触。
生活途径
生活中的氨主要来自生物性废弃物,例如粪、尿等排泄物,生活污水等。这些废弃物中的含氮有机物成分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分解成氨。
氨水可作为烫发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和剂而被洗发店和美容院大量使用。
环境途径
氨是建筑物内常见的污染物之一。
室内氨气主要来自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有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物质随环境温湿度的改变,还原的氨气缓慢地从墙体释放,污染室内环境。
高危因素
从事与氨气有关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工作的人,发生中毒的风险较高。
发病机制
中毒途径
氨通常为气态,但也极易液化成无色液体,称为液氨。氨气或液氨蒸汽可经呼吸道吸入,皮肤或眼睛也可直接接触氨气。
损伤机制
氨气能很容易地与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氨离子。这个过程会产生很多热,对周围的组织造成严重烧伤(化学性烧伤)。
在此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碱性溶液,引起组织中的蛋白质变性和脂肪皂化,导致组织液化、坏死,并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因此,接触氨气会导致呼吸道、眼角膜和皮肤烧伤。
当呼吸道黏膜接触氨气时会出现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炎症,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道黏膜及喉头水肿会引起呼吸困难、窒息;当急性反应过后还会容易造成感染、不可逆的瘢痕,从而导致慢性肺病。
需注意,不仅氨气、液氨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当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也可损伤人体。摄入氨水可造成消化道损伤,引起胃肠道穿孔。
但与先天性高氨血症或肝硬化造成的内源性氨中毒不同,上述外源性氨损害不会引起高氨血症、肝性脑病等全身氨毒性表现。
症状
氨气中毒患者主要出现呼吸道、皮肤、眼部症状。
主要症状
呼吸道症状
咽痛、声音嘶哑、流涕。
咳嗽、咯泡沫样痰、痰带血丝。
胸闷、呼吸困难,发绀。
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
严重者可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皮肤症状
皮肤紫绀、烧灼样疼痛。
眼部症状
流泪、畏光、眼刺痛、结膜发红。
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发生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及自发性气胸。
纵隔气肿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和吞咽困难。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和面部青紫。
皮下气肿
患者可能感到皮肤发紧、隆起、触摸时有类似海绵的感觉,通常发生在颈部和胸部。
自发性气胸
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胸痛、呼吸急促、胸部压迫感和氧气饱和度降低。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休克。
就医
一旦发生氨气中毒,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施救者需做好防护,保障自身安全。
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发病过程、既往身体情况等。
就医科室
急诊科
怀疑发生氨气中毒,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接触、吸入氨气后出现眼痛、咳嗽、咳痰、胸闷持续不能缓解,或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因生活或工作中接触大量氨气、氨水,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开窗通风或到空旷地带。
如衣物上沾有含氨溶液,应立即脱去衣物。
如眼部、皮肤沾有氨气、氨水,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眼部或皮肤。如果只有一个眼睛沾有有毒物质,清洗时应保持该眼在另一眼的下侧。
施救者进入危险区域时,注意先做好防护。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眼痛、咳嗽、胸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什么时候发生的?
现在比刚发生的时候是加重、减轻还是没有变化?
周围的人是否有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接触氨气、液氨、氨水?
从事什么工作?如在化肥厂、化粪池、皮革厂等工作。
出现症状时的空间是否密闭、通风不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
脱水、利尿药: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
诊断
诊断氨气中毒必须有明确的氨气接触史。诊断标准需符合临床表现、动脉血气检查和胸部影像学结果。此外,需与氯气、甲醛等刺激性气体中毒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接触或吸入氨气的经历。
临床表现
症状
有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眼痛、皮肤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征
呼吸:可能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甚至呼吸窘迫的情况。
肺部听诊:可能会听到肺部湿啰音(类似小水泡爆裂的声音)等异常呼吸音。
皮肤和黏膜:可出现口唇黏膜、指甲下、手指皮肤发紫的表现。
眼部检查:可出现角膜穿孔、晶状体浑浊甚至眼球穿孔等严重损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明确患者血尿素氮、肌酐、肝功能、肾功能情况;排除贫血、低血糖、高血糖等情况。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检查血氧浓度、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浓度、pH值等,明确呼吸功能情况。
胸部X线检查
可以看到肺部纹理增粗、增多、边缘不清晰;或肺部亮度降低,出现点或片状阴影;还可发现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自发性气胸
心电图
检查心脏功能,明确是否存在心功能异常的情况。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氨气中毒分为观察对象、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
观察对象
接触氨气后仅有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异常或偶有散在性干啰音,胸部X线无异常表现。
轻度中毒
具有下列之一者为轻度氨气中毒:
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表现。
可出现声音嘶哑、喉部不适和轻度呼吸困难。
中度中毒
具有下列之一者为中度氨气中毒:
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闷或胸痛、气促、心率加快等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呈现轻度至中度低氧血症
严重的呼吸困难、喘息、口唇发紫、焦虑和恐慌。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之一者为重度氨气中毒:
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泡沫痰、紫绀、喘息、胸闷、心率增快等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呈现重度低氧血症。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喘息、紫绀、胸片或CT显示双肺广泛浸润性病变。
窒息、无法呼吸、严重缺氧和意识丧失。
并发较重的气胸或纵隔气肿。
鉴别诊断
氯气、甲醛均为刺激性气体,可导致眼、鼻、呼吸道症状,常需要与氨气中毒相鉴别。
氯气中毒
氯气中毒环境可出现类似漂白剂的强烈气味,多见于混用清洁剂、游泳池、水处理和化学工业等场所。
甲醛中毒
甲醛中毒环境中可出现独特、刺鼻的刺激性气味,多见于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的住宅、办公室、化学和制药行业。患者还可出现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表现。
治疗
治疗目的:阻止或减少氨气接触、挽救生命、促进康复。
治疗方法:包括远离危险环境、现场急救、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功能、药物治疗等。
现场急救
一旦发生氨气中毒事件,现场人员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远离危险环境
中毒者应尽快转移至空气清新的区域,远离危险区域。
如为大范围氨气泄漏引起的中毒,应转移到上风口,即风吹来的方向所在的区域。
施救者进入危险区域前应戴好防毒面具等防护工具,穿着雨衣等包裹全身皮肤,避免接触或吸入氨气。
施救同时,应及时上报负责的部门或负责人,尽快疏散可能会发生中毒的区域的人员,并避免他人经过含有氨气的区域。
如在室内发生氨气中毒,应转移到其他房间,并开窗通风。
现场处理
如衣物上沾有氨水或液氨,应立即脱去衣物。
如眼部、皮肤接触氨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眼部或皮肤15分钟以上。如果只有一个眼睛被污染,清洗时应保持该眼在另一眼的下侧。
出现意识丧失(昏迷)时,应侧卧在地上或床上,避免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引起窒息;如中毒者清醒,让其自然平卧休息即可。
有呼吸困难、窒息表现的患者需立即吸氧。
临床治疗
当患者被送至医院后,医生主要进行以下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舒缓情绪: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清洗眼睛:有眼部刺激症状时,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交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可的松眼药水滴眼。
监护:病情严重时,需要监测心率、呼吸、血压、手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维持呼吸道通畅:可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等药物,防治喉水肿及解除支气管痉挛。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氧疗
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药物治疗
主要目的是防治肺水肿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选用甲泼尼龙,早期、适量、短程使用。
脱水、利尿治疗:在病程早期需要控制液体出入量。可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脱水剂和利尿剂。
防治并发症
针对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自发性气胸的并发症,需避免剧烈咳嗽及屏气动作。
皮下气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
纵隔气肿可取坐位将气体引流至颈部皮下逐渐吸收。
气胸轻时可自行吸收,重者可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
预后
大多数氨气中毒为轻、中度,患者经及时治疗可痊愈,部分重度患者可危及生命。
治愈情况
观察对象在转移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后可自愈。如果在接触后24小时内没有出现症状,则基本上可以排除再发病的可能性。
大部分中毒者通过及时治疗可以痊愈。
危害性
中毒严重时可出现窒息、呼吸和心搏骤停等严重情况,可危及生命。
患者入院时的肺部检查结果是长期预后和死亡率的最佳预测指标。
长期吸入轻度至中度水平的氨可能引起或加重阻塞性气道疾病。
日常
氨气中毒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医生要求监测病情恢复情况。
氨气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需注意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按照生产规范。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无特殊禁忌,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营养素充足即可。
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分充足。可选择豆类、奶类、肉类、鱼类、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坚果等。
成人每日饮水量在1500~1700毫升,或按照医生要求控制饮水量。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饮品,如生葱、生姜、生蒜、辣椒、咖啡、浓茶、含酒精的饮料等。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按照医生指导进行活动,如床上翻身、床边行走、慢走等。
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运动过度。
舒缓情绪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亲友聊天、读书、看剧情舒缓的影视剧等方式缓解压力。
病情监测
需要观察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定期复查。
如原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为预防氨气中毒,生活、生产中需注意以下方面。
涉及氨气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的工作应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如戴防毒面具等。
在室内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时,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使用消毒剂,并保持环境通风。
使用或接触氯气,如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并及时就诊。
使用含氨的清洁剂或染发液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空间,并穿有橡胶、塑料等防水、长袖的保护服并佩戴护目镜。
不要把含氨清洁剂存放在易碎容器中或儿童可接触的地方,避免破损或误伤儿童。
不要立刻进入刚施用过化肥或农家肥的田地工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