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天冬
简介
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本品还可应用于保健食品中
脾胃虚寒、痰湿内盛、食少便溏、虚寒泄泻、外感风寒咳嗽的人禁用
中药介绍
天冬(Cochinchese Asparagus Root)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因本品的植株生长茂盛,俗作门,而功效与麦冬相似,古时被称为“天门冬”,现代称为“天冬”。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可用于治疗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等。
主要药性
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广西。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切薄片。以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厘米,直径0.5~2厘米。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
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以条粗壮、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储存方法
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发霉,防蛀虫,防泛油。
古籍记载
《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
《本草衍义》:“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主治病证
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作用分析
养阴润燥
天冬味甘,性寒,质润,善于养阴润燥,能养肺阴、滋肾阴、益胃阴。
天冬可以治疗肺肾阴虚、阴虚火旺导致的顿咳痰黏、骨蒸潮热、腰膝酸痛。
天冬还可以治疗燥邪伤肺导致的肺燥干咳。
清肺生津
因为天冬性寒,入肺经,咽喉又为肺之门户,所以天冬可以治疗肺热所导致的咽喉干燥、咽喉肿痛、喑哑失音等。又因为天冬味甘、性寒,质润,所以能益胃阴、清胃热、生津,用于治疗津伤口渴,燥热消渴等。
临床应用
肺阴虚证
治燥热咳嗽,单用熬膏服用。
治阴虚肺燥有热导致的干咳痰少、痰中带血、咽痛声音嘶哑等,可与麦冬石斛知母等同用,如玉露保肺丸
胃阴虚证
治热病津伤导致的口渴及内热消渴,常与人参、生地黄配伍使用,如三才汤。
治热病津伤,肠道干燥导致的便秘,可与麦冬、火麻仁玄参等同用。
肾阴虚证
治肾阴亏虚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以及阴虚火旺导致的潮热、盗汗等,可与熟地、知母、女贞子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天冬具有镇咳、祛痰、平喘、降血糖、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天冬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天冬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2克。切片或段,生用;可熬膏或入丸、散或入酒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常见配伍
天冬配麦冬
天冬善于滋阴润燥,清肺降火;麦冬善于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两药配合使用,可增强滋阴润肺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肺热、劳嗽咯血等。
天冬配川贝母
天冬甘苦寒凉,擅长滋肺肾之阴、清热;川贝母甘苦微寒,擅长通过清泄肺热来化痰。
两药配合使用,可增强滋阴润肺、清化痰热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壅肺、伤津耗液、痰黏难咯等。
天冬配阿胶
天冬甘苦寒凉,擅长滋阴清热;阿胶味甘性平,擅长通过滋阴润燥来止血。
两药配合使用,可增强滋阴降火、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肺阴虚内热、咳痰带血等。
天冬配人参
天冬擅长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人参擅长补气。
两药配合使用,具有气阴双补,滋阴润肺清热的作用,适用于肺热耗伤气阴等。
天冬配黄柏
天冬擅长滋阴降火,生津止渴;黄柏擅长清相火,退虚热。
两药配合使用,可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梦遗滑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咽干口燥、舌红苔少等。
组成方剂
天王补心丹
药物组成:人参去芦、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
功能与主治: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神志不安,可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三才汤
药物组成:天冬、生地黄、人参。
功能与主治:滋阴清热、益气养阴。适用于热病气阴两伤、舌干口渴或津亏消渴。
制成中成药
润肺止嗽丸
药物组成:天冬、瓜蒌子(蜜炙)、桑白皮(蜜炙)、地黄天花粉知母紫苏子(炒)、苦杏仁(去皮炒)、紫菀浙贝母款冬花、桔梗、前胡黄芩淡竹叶、陈皮等。
功能主治:润肺定喘,止嗽化痰。用于肺气虚弱导致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久嗽声哑。
口炎清颗粒
药物组成: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甘草
功能与主治:滋阴清热、解毒消肿。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口腔炎症。
药膳食疗
益寿延年,去客热
黑芝麻、白茯苓(去黑皮)、生干地黄(焙)、天冬(去心,焙)各240克。
以上4味药物,捣成细散状。每次服用约一小汤匙,用温水顺入。
口干舌燥,鼻腔干燥,易出血,咽痒咽痛等
生百合60克,山药100克,白茯苓60克,天冬60克,鲜藕400克,牛奶150毫升,大枣50克,蜂蜜20克。
将生百合、山药、天冬研烂,加蜂蜜再研磨极细,与白茯苓研磨成末后调匀。红枣煮熟去核做成枣泥,加入茯苓粉混合物,调入牛奶灌入藕孔中。将藕头堵住藕孔,再用竹签固定结实,上屉蒸熟即可。(煮藕时忌用铁器,以免食物发黑)。
适用于秋燥伤肺、肺失宣降所致的口干舌燥,喝水后仍不能缓解,鼻腔干燥,易出血,咽痒咽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
腰腿酸软,神疲体倦,四肢无力等
枸杞子、天冬、五味子、麦冬、山药、人参、生地黄、熟地黄各60克,白酒3升。
分别将人参、山药、生地黄、熟地黄切片,把枸杞子、五味子中的杂质挑拣出去,天冬、麦冬切分两半,全部药物用绢袋扎紧。将酒倒入净坛中,放入药袋,酒坛口用湿绵纸封固加盖。
再将酒坛放在于锅中,隔水加热蒸约1小时,取出冷却后埋于土中以除火毒,3~5日后破土取出,去掉药袋,再用细纱布过滤1遍,贮放入干净的瓶中,静置7日即可饮用。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饮服视酒量大小,一般50~100毫升。
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腰腿酸软,神疲体倦,四肢无力,唇燥口干,自觉心慌、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胡须头发早白等。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天冬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天冬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脾胃虚寒、痰湿内盛、食少便溏、虚寒泄泻、外感风寒咳嗽的人禁用天冬,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天冬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脾胃虚寒、痰湿内盛、食少便溏、虚寒泄泻、外感风寒咳嗽的人禁止使用。
如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天冬与麦冬
两者均为百合科植物块根,都能养阴清肺、润燥生津,均可治疗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咯血、内热消渴及津枯肠燥便秘。
天冬清肺热、养肺阴的作用强于麦冬。天冬还能滋肾阴,善于治疗肾阴亏虚导致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
麦冬还能养胃生津、清心除烦,擅长治疗温热病或久病胃阴被伤导致的口干舌燥、阴虚有热或温病热入营血导致的心烦不眠等。
天冬与知母
两者均归肺、肾经,都能清热降火、滋阴润燥,均可治疗肺热燥咳、阴虚劳嗽、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肾阴亏虚导致的骨蒸潮热盗汗以及阴虚津枯导致的肠燥便秘。
知母清热泻火力较强,并且还入胃经,有益胃生津止渴的功效,多用于外感热病及胃火牙痛、口舌生疮和胃阴不足导致的口干舌燥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