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子宫内膜样腺癌
概述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
多表现为异常的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
发病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续刺激有关
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定义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
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根据有无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选择相应的辅助治疗,晚期患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发病情况
子宫内膜样腺癌占子宫内膜癌的80%左右。
多见于绝经期和绝经期后妇女,以55~65岁为发病高峰。
部分侵袭性患者,即病理分级高、肌层浸润、局部淋巴血管浸润和远处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为16%~66%。
病因
致病原因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刺激直接相关,缺乏孕激素对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过度增生的状态,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者,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危⼈群。
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由于无周期性排卵,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长期的单一雌激素作用致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甚至癌变。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谢异常综合征的表现,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kg/m2),子宫内膜癌的相对风险增加9%。糖尿患者或糖耐量异常者患病风险比正常人增加 2.8倍;高血压者增高1.8倍。
初潮早与绝经晚:晚绝经的妇女在后几年大多为无排卵月经,因此延长了无孕激素协同作用的雌激素刺激时间。
不孕不育:不孕不育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而与之相反,每次妊娠均可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此外,末次妊娠年龄越高,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也越低。
卵巢肿瘤:有些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常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引起月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内膜癌。
外源性雌激素:单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疗如达5年以上,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10~30倍。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替代治疗则不增加罹患内膜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散发性的,约 4%的内膜癌患者存在可遗传的基因突变。
其他:他莫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修饰剂,既可表现出类雌激素作用,也可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与不同的靶器官有关。他莫昔芬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可导致内膜增生,发生子宫内膜癌危险性增加。
生活方式:目前已知有些生活方式因素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饮酒、吸烟等。
症状
主要症状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症状与子宫内膜癌相似,约90%的患者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症状。
阴道流血
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
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阴道排液
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
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血性排液,可有恶臭。
下腹疼痛
肿瘤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液,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肿瘤浸润子宫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其他
晚期可出现腹胀、腹痛、消瘦等症状。阴道出血量多时可伴有贫血。
就医
就医科室
妇科
若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未绝经时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持续阴道出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肿瘤科
如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可以到肿瘤科进行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需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以方便进行检查。
特别提醒:若伴有异常阴道排液,可用手机拍照记录,以便给医生提供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绝经后阴道流血情况?
是否在尚未绝经时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等症状?
是否阴道排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
是否下腹部出现过疼痛?
近期是否消瘦了?
上述症状持续了多久?
在什么情况下上述症状会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是否有消化道肿瘤、子宫内膜癌家族史?
是否有肥胖症、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是否有围绝经期出血史?
是否使用过雌激素类药物或他莫昔芬治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
影像学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磁共振。
病理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报告。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雌孕激素:他莫昔芬,或者其他雌激素受体修饰剂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以下病史:
消化道肿瘤子宫内膜癌家族史。
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病史。
围绝经期出血史。
长期雌激素用药史、他莫昔芬用药史。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或尚未绝经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还可出现阴道排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下腹胀痛等症状。
体征
可出现面色、口唇发白等贫血及消瘦体征。
妇科查体部分患者子宫增大,有时可伴明显压痛。
宫颈管内偶有癌组织脱出,触之易出血。
实验室检查
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
提示子宫内膜癌可能存在子宫外转移风险。
一般大于35kU/L可提示值偏高。
注意事项:抽血进行该项检查时无需空腹,但炎症或者放射损伤等因素也会引起CA125异常升高。
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
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及深度,可对异常阴道流血的原因作出初步判断,并为选择进一步检查提供参考。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注意清洗外阴,以保持外阴清洁。
盆腔CT
可用于评价病变侵犯子宫外、膀胱、直肠情况,显示腹/盆腔、腹膜后及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以及腹盆腔其他器官及腹膜转移情况。
对于有MRI禁忌证的患者应选择CT扫描。
盆腔磁共振
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用于明确病变大小、 位置,肌层侵犯深度、宫颈/阴道是否侵犯,是否侵犯子宫 体外、阴道、膀胱及直肠,以及盆腔内的肿瘤播散,观察盆腔、腹膜后区及腹股沟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检查前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如体内有金属(如金属节育器、心脏起搏器、骨折固定钢板等)需告知医生。
PET
不是常规检查,当怀疑出现复发转移时考虑行 PET检查。
宫腔镜检查
目的: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有无癌灶存在,癌灶大小及部位,并可在直视下活检,对局灶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评估宫颈是否受侵更为准确。
意义:镜下若见到子宫内膜有癌组织,可伴有出血、坏死,或浸入肌层,提示有内膜病变。
注意事项:检查前清洁外阴,检查后需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诊断性刮宫
目的: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常行分段诊刮,以同时了解宫腔和宫颈的情况。
意义:充分取得子宫内膜组织标本,明确病理诊断及病理类型,指导下一步治疗。
病理学诊断
目的:是该病的确诊和判断分化程度的检查。
意义:镜下可见内膜异常增生,癌细胞异型明显,核大、不规则、深染,核分裂活跃。
分级/分期
病理分化程度分级
Gl:高分化。
G2:中分化。
G3:低分化。低分化肿瘤的恶性程度高。
分期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期同子宫内膜癌,具体如下:
Ⅰ期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B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Ⅱ期 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Ⅲ期 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 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
ⅢB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ⅢC1 盆腔淋巴结转移
ⅢC2 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结转移
Ⅳ期 肿瘤累计膀胱和(或)直肠黏膜,(或)远处转移
ⅣA 肿瘤累计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样腺癌需与萎缩性阴道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内生型子宫颈癌等相鉴别。
萎缩性阴道炎
相似点
均可出现分泌物增多、异常出血等。
不同点
萎缩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血性白带,检查时可见阴道黏膜变薄、充血或有出血点、分泌物增多等表现,超声检查宫腔内无异常发现。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阴道还可出现脓性分泌物,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不均回声区,或宫腔线消失、肌层内有不均回声区。
子宫黏膜下肌瘤
相似点
均可出现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症状。超声均提示宫腔内占位。
不同点
子宫黏膜下肌瘤可伴压迫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情况。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可以明确诊断。
内生型子宫颈癌
相似点
均可有阴道排液增多或不规则流血。
不同点
内生型子宫颈癌因癌灶位于宫颈管内,宫颈管变粗、硬或呈桶状。
病理性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
治疗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一种,治疗同子宫内膜癌。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放疗和化疗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制定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理学类型和分子分型、临床(影像)分期、高危因素和体能状态等综合考虑确定。
早期以手术为主,术后根据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
晚期患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对于影像学评估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的高分化的年轻患者,可考虑采用孕激素治疗为主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目的
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范围及预后相关因素,同时还可切除病变子宫及其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
手术术式
包括经腹或腹腔镜手术。
手术范围
病变局限于子宫体者的基本术式是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对年轻、无高危因素者,可考虑保留卵巢。
对于伴有高危因素者须同时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也可以考虑前哨淋巴结活检。
病变侵犯宫颈间质者行筋膜外子宫或者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病变超出子宫者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尽可能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病灶。
放射治疗
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方法之一,可利用放射线将肿瘤细胞杀死。
单纯放疗:仅用于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患者。
放疗联合于手术:适用Ⅱ期、ⅢC和伴有高危因素的Ⅰ期(深肌层浸润、G3)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改善无瘤生存期,提高疗效。
化学疗法
为全身治疗,利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适用于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也可用于术后有复发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疗。
常用化疗药物:有卡铂紫杉醇多柔比星等。
不良反应:可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需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孕激素
主要用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
常见药物:醋酸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己酸孕酮等。
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有水钠潴留或药物性肝炎等副作用,停药后可恢复。
注意事项:以高效、大剂量、长期应用为宜,至少应用12周以上方可评定疗效。有血栓性疾病史者慎用。
免疫治疗
存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子宫内膜癌的二线治疗可以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
不存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子宫内膜癌,可以在其他治疗失败的情况下选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加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晚期、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预后因素
早诊早治:早期诊断可优先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切除病灶,控制肿瘤的发展。
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病变范围:恶性程度低,累及范围越小,越有利于治疗。
患者全身状况:患者一般状况好,没有出现消瘦、贫血等情况,有利于选择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可提高疗效。
子宫肌层侵犯≥1/2、宫颈间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均为目前已知的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需注意营养搭配,可选择补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牛肉、瘦肉、鸡蛋等,以补充营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饮水。
注意减重,控制在标准体重为宜。
生活管理
加强外阴部位的清洁,可早晚用清水进行清洗。
勤换内衣裤,注意内衣裤与其他衣物单独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心理支持
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治疗、护理方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可多给予患者关心,多陪患者说话,也可适当散步、听听轻音乐。
随诊复查
定期复查有助于观察该病有无复发或转移。
一般术后2~3年内每三个月需进行1次复查,3年后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也可遵医嘱按时进行复查。
复查项目包括阴道细胞学检查、腹盆腔超声、血清CA125检测等。
预防
预防措施
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绝经过渡期妇女月经紊乱的诊治。
雌激素替代治疗应严格遵医嘱进行。不乱用雌激素,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子宫内膜情况。
乳腺癌患者口服他莫昔芬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子宫超声检查。
筛查
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密切随访或监测:
超声是可初筛的检查方法,但不能作为单独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方法。
子宫内膜活检术:取得少量内膜进行细胞学或微量组织学的病理诊断。具有创伤小、门诊诊室可取样的优点。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