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子宫内膜炎
概述
多表现为下腹痛、异常的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发病与病原体感染,胎膜胎盘滞留等因素有关
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及时发现和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子宫内膜炎是什么?
定义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炎症的一种,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
常表现为下腹痛、异常的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等。
分类
按发病缓急分类
急性子宫内膜炎:发病多与妊娠有关,如产褥感染及感染性流产。
慢性子宫内膜炎:多与阴道分娩后、剖宫产术后有少量胎膜或胎盘残留,或胎盘附着部的子宫复旧不全有关。有的与放置宫内节育器有关。
发病情况
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
子宫内膜炎B超可以查出来吗?
子宫内膜炎B超不能查出来。
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常表现为下腹痛、异常的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当怀疑子宫内膜炎时,可以通过宫腔镜检查、活检来确诊,不能通过B超检查确诊。
子宫内膜炎会不会自愈?
子宫内膜炎不会自愈。
子宫内膜炎发病多与病原菌感染、胎盘胎膜残留等因素所致,需要通过使用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才能治愈。
另外,在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活调理、健康饮食改善体质,有利于促进子宫内膜炎的康复。
患有子宫内膜炎,影响做试管婴儿吗?
患有子宫内膜炎,如果做试管婴儿是有影响的。
由于子宫内膜存在炎症,受精卵不容易在宫腔内着床,做试管时受孕率降低;而且,受精卵容易在宫腔外着床并生长发育,异位妊娠率增高;另外,即使受精卵在宫腔内着床,也可能会因为子宫内膜炎而导致流产,流产率增加。
病因
致病原因
子宫内膜炎多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包括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支原体、需氧菌及厌氧菌等。
病原体
外源性: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还可有支原体,如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以及解脲支原体染,其中以生殖支原体为主。
内源性: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主要的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有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葡萄球菌等)侵入外阴、阴道后,然后逐渐向上至宫颈,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经血液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部位,再经血液循环感染生殖器。
经淋巴系统传播: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是子宫内膜炎主要感染途径。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多沿此途径蔓延。
直接蔓延:腹腔内其他脏器发生炎性病变,可通过直接蔓延累及子宫腔内。
高危感染因素
年龄:子宫内膜炎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可能与频繁性活动、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等因素有关。
妊娠和分娩:产褥感染和感染性流产是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常见原因。分娩后宫腔内残留少量胎膜或胎盘,或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复旧不全,可能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腔内手术:如刮宫术、宫腔镜检查等,可能引起子宫内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病原体上行感染。
放置宫内节育器:子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长期刺激可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
性卫生不良:经期性交、不洁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侣、使用不洁月经垫等,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子宫腔内病变:坏死性的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癌可能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
发病机制
健康女性阴道内虽有某些微生物存在,但通常保持生态平衡状态,并不引起炎症。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可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引起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物等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内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症状
子宫内膜炎临床表现可因炎症轻重而有不同。
轻者可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病情严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
主要症状
下腹痛
慢性子宫内膜炎多表现为轻度下腹疼痛或坠胀感。
急性子宫内膜炎可出现急性下腹痛,严重者可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阴道分泌物增多
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可呈血性白带,如为厌氧菌感染可伴有恶臭。
部分病人可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
月经异常
月经不规律。
经量异常,以月经量增多最为常见。
其他症状
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泌尿系统症状: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并发症
慢性盆腔痛
盆腔、前腹壁(脐周或脐下)、腰骶部或臀部的非周期性疼痛。
盆腔炎症
急性子宫内膜炎若治疗不及时,可进一步发展为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静脉炎等。
可出现经期出血量大、性交时疼痛或者阴道分泌物颜色异样或者有异味等症状。
不孕
有炎症的子宫内膜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又或是受精卵着床不稳固,导致不孕。
子宫内膜炎还可能引起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等。
异位妊娠
如并发输卵管炎会阻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导致受精卵卡在输卵管管腔中,不能顺利进入宫腔,形成输卵管妊娠
可出现停经、腹痛及不规律阴道流血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妇科
出现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经期紊乱、经量异常、发热等不适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出现持续性、急性下腹剧痛,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注意清洗外阴,但应避免自行进行阴道冲洗、阴道用药。
就医前一晚避免性生活。
就医时,须避开月经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下腹痛?
是否有发热?
月经正常吗?月经期外会出现阴道流血吗?
阴道分泌物较之前有改变吗,如量、气味、性质(如脓性)?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减轻?
病史清单
是否曾患子宫内膜炎?
是否有阴道炎、宫颈炎等炎性疾病?
近期是否接受过宫腔内手术?
是否放置了宫内节育器(俗称放环)?
是否曾多次流产?
是否未注意过性卫生?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阴道分泌物检查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妇科超声或磁共振成像、诊断性刮宫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菌药物: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阿奇霉素、多西环素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中成药:妇炎康片妇科千金片、妇炎净胶囊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子宫内膜炎病史、流产史、异位妊娠史或不洁性生活史等。
临床表现
出现急慢性下腹痛、月经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等。
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如果怀疑为子宫内膜炎,医生可能会进行双合诊、三合诊等检查。检查可出现子宫颈举痛及子宫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检测白细胞计数及炎症标志物是否异常,如升高提示存在感染。
内分泌激素测定:主要用于排除排卵障碍等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孕。
红细胞沉降率:常出现增快。
C-反应蛋白:常出现升高。
阴道分泌物检查:有子宫颈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有白细胞增多。
超声检查
可见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了解是否有积液及占位包块等。
对于无性生活女性首选经腹超声或经直肠三维超声,除此之外无特殊要求者首选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
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至7天进行检查,检查前需排空膀胱。
诊断性刮宫
为诊断子宫内膜炎的特异性检查,可明确发病原因及排除恶性病变。
检查目的是刮取子宫内膜和内膜病灶行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学诊断。
检查后2周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以防感染。
鉴别诊断
输卵管炎
相似点:发热、下腹急慢性疼痛、阴道异常排液、不孕。
不同点:输卵管炎检查可发现盆腔一侧或双侧压痛。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盆腔腹膜炎
相似点:发热、下腹疼痛。
不同点:子宫内膜炎下腹疼痛情况多不剧烈。盆腔腹膜炎多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痉挛样下腹部疼痛。超声、MRI、妇科检查等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急性下腹疼痛。
不同点: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与子宫内膜炎相比缺乏月经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点:下腹痛、月经异常、不孕。
不同点:子宫内膜异位症下腹疼痛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超声可见卵巢内膜样囊肿的图像特征多为单房囊肿,位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囊壁较厚,囊内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弱光点。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
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
治疗原则
进行经验性、广谱、及时和个体化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对于高热者应采用物理降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如微波、超短波等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消炎及解痉镇痛作用明显。
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性交。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感染药物。根据具体病情、药物有效性等综合考虑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若临床症状较轻,无生育要求,能耐受口服抗感染药物,可口服或肌内注射给药。
若病情严重,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或有盆腔腹膜炎;或不能耐受口服抗生素;或诊断不清,一般会建议住院治疗,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及其他综合治疗。
可选用青霉素类(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头孢菌素类(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等。
药物治疗期间,应坚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治疗,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保证治疗计划得到落实。应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和方法等。
手术治疗
急性子宫内膜炎为避免炎症扩散应尽量不进行手术,但如宫颈引流不畅,或宫腔内积留分泌物,或老年妇女宫腔积脓时,可考虑行超声或CT引导下的穿刺引流,同时予以抗感染药物。
如疑有胎盘组织残留,应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立即予以清除,待抗生素达到一定剂量、炎症得以控制时,方可行刮宫术,以防炎症扩散。
如存在黏膜下肌瘤或息肉时应考虑经宫腔镜切除或手术切除子宫。
性伴侣的治疗
建议子宫内膜炎病人出现症状前60日内接触过的性伴侣也进行检查和治疗。
如果最近一次性交发生在6个月前,则应对最后的性伴侣进行检查和治疗。
病人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性交。
预后
治愈情况
急性子宫内膜炎症状较轻时,经过药物治疗多可缓解症状,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可能会治愈。
慢性子宫内膜炎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多可治愈。
若子宫内膜炎不及时治疗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可影响生育功能。
危害性
如果子宫内膜炎未得到及时控制,可严重损害病人的生育功能,易发生宫外孕甚至不孕,严重感染时会向周边蔓延。
子宫内膜炎可能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日常饮食应注意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高热者饮食易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如酒、浓茶、咖啡、辣椒等。
生活管理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走、跑步、瑜伽等。
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注意个人卫生
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部。
内裤勤换洗,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可用开水烫洗。
选择舒适、透气、宽松的内衣裤。
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频繁更换性伴侣。
在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生殖器的清洁,以免病原体通过性接触传播。
避免经期、产褥期进行性生活。
戒烟
严格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
心理支持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与家人、朋友诉说内心感受。
家属应给予充足的关怀和安慰,多说一些积极、正面、鼓励性话语。
病情监测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复诊。
预防
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保持良好乐观的生活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定期体检,如发现患有盆腹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应积极治疗。
无生育意愿的女性应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因意外妊娠而进行人流手术。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尤其是性生活、经期、产褥期卫生。
避免在公共浴池或泳池应避免和他人使用毛巾、浴盆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