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子宫内膜癌
概述
源于子宫内膜的一种恶性肿瘤
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排液,腹痛,腹部包块等
病因不明,存在遗传倾向,并可能与内分泌改变及激素替代治疗有关
早期以手术为主,晚期多采用化疗、放疗和综合治疗
定义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
该肿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疾病分型
病因学分型
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
Ⅰ型
多见于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妇女。
其发生与雌激素相关,常合并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疾病。
多伴有内膜不典型增生,一般是早期,进展慢。
典型组织学类型有子宫内膜样腺癌,对孕激素治疗有反应。
Ⅱ型
大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
与高雌激素无关,无内分泌代谢紊乱。
伴有萎缩性内膜,低分化、侵袭性强。
典型组织学类型有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对孕激素治疗通常无反应。
病理类型
根据2014年女性生殖器官肿瘤WHO(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主要有以下病理类型:
单纯内膜样癌:包括鳞状分化、绒毛腺型、分泌型。
浆液性癌: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浆液性乳头状癌。
透明细胞癌。
癌肉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低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
混合细胞腺癌。
未分化癌。
发病情况
发病率
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子宫内膜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发病率为63.4/10万。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多在55~60岁。
70%~75%发生于绝经后。
近20年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病因
致病原因
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
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
由于无周期性排卵,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长期的单一雌激素作用致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甚至癌变。
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个单位(kg/m2),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增加9%。
与BMI<25的女性相比,BMI为30~35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大约增加1.6倍,而BMI>35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3.7倍。
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患病风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高血压者患病风险增高1.8倍。
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每次妊娠均可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末次妊娠年龄越高,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也越低。
卵巢肿瘤
有些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常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引起月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内膜癌。
外源性雌激素
单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疗如达5年以上,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10~30倍。
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替代治疗,则不增加罹患内膜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
约20%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又称Lynch综合征)患者,其终身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70%。
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其他家庭成员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也相应增加,尤其是一级亲属的风险更高。
药物
三苯氧胺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可导致内膜增生,发生子宫内膜癌危险性增加。
生活方式
目前已知有些生活方式因素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饮酒、吸烟等。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癌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
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直接与缺乏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持续刺激相关。
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无明确关系,可能与家族遗传倾向、基因突变有关。
高危人群
一般建议,对于有如下高危因素的女性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
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
长期服用单一雌激素或他莫昔芬的女性。
未生育的女性。
绝经延迟的女性。
伴有无排卵性疾病的女性。
合并功能性卵巢肿瘤的女性。
体内高水平雌激素的女性。
同时存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的女性。
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女性。
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者。
症状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有些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
主要症状
不规则阴道出血:常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呈持续性或间断性。
月经异常:周期紊乱,出血量增多,淋漓不尽。
阴道排液:早期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带,可伴有异味。
疼痛:多为阵发性下腹痛或持续性腹痛,有时伴腰骶痛向下肢放射。
腹部包块:中晚期可摸到腹部包块,一般为实性,活动度欠佳,有时有触痛。
其他症状
消瘦、乏力。
低热。
下肢水肿。
腰骶部疼痛,有时疼痛放射到下肢。
并发症
严重出血:癌体破裂,内膜脱落会引起子宫严重出血。
子宫内膜化脓性感染:腹痛加剧,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子宫穿孔:病变穿透子宫肌层出现穿孔,但较少见。
尿潴留:晚期可因癌肿压迫尿道,出现排尿困难,引起尿潴留。
肠梗阻:癌肿压迫肠道可引起肠梗阻,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排便不畅。
贫血:长期出血、消耗、营养不良会引起贫血。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03
子宫内膜癌自测
就医科室
妇科
女性若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就医。
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淋漓不尽。
阴道不规则出血。
下腹痛,阴道有较多分泌物,或有血性分泌物。
在下腹部摸到包块。
健康查体发现有子宫内膜异常。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子宫内膜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所以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应做好定期防癌体检。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阴道出血或白带异常?多长时间?
月经是否正常,有无紊乱或出血量增多?
是否有乏力伴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病史?
是否有外源性雌激素治疗史?
是否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专科检查:宫腔镜、阴道镜、活检病理、肿瘤标志物等。
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检查。
影像检查:阴道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MRI)、PET-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雌激素类药: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己烯雌酚片。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03
子宫内膜癌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
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三联征。
长期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或长期服用他莫昔芬
临床表现
月经紊乱。
阴道不规则出血。
阴道流液,有较多分泌物。
下腹痛。
妇科检查
下腹部有包块,有时伴压痛。
子宫体增大,可有触痛。
宫颈可有举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合并贫血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
尿常规:了解有无尿路感染。尿路感染者尿中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
阴道分泌物检查:用于排查阴道感染和子宫内膜感染。
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用于评价肝脏和肾脏功能。
细胞学检查:通过宫腔刷、宫腔吸引涂片等方法获取子宫内膜标本,可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但阳性率低,不推荐常规应用。
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CA125、CEA、CA19-9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常规检查,也是初步筛查的方法。
经腹B超: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回声不均或宫腔内赘生物,有无肌层浸润及其程度等,其诊断符合率达80%以上。
阴道超声检查:有性生活史的患者可选择经阴道超声检查,其准确率比经腹部超声更高。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子宫内膜癌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情况。
子宫内膜及肌层结构,用于明确病变大小、位置,肌层侵犯深度。
宫颈、阴道是否侵犯,是否侵犯子宫体外、阴道、膀胱及直肠,以及盆腔内的肿瘤播散。
观察盆腔、腹膜后区及腹股沟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如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肉瘤等)。
评价化疗的疗效及治疗后随诊。
CT与X线检查
对于有MRI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可选择CT扫描。
子宫内膜癌常规行胸部X线摄片,但为了排除肺转移,必要时应行胸部CT检查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
较少用于子宫内膜癌初诊患者。也不推荐常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后的随访,仅当可疑出现复发转移时考虑行PET-CT检查
但存在下列情况时,可推荐有条件者在治疗前使用PET-CT:
有临床合并症不适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可疑存在非常见部位的转移,比如骨骼或中枢神经系统。
活检病理提示为高级别肿瘤,包括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乳头状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和癌肉瘤。
妇科特殊检查
分段诊刮
又称诊断性刮宫,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
可以明确是否为癌,子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
可以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腺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对于围绝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的患者,分段诊刮还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分段诊刮的标本需要分别标记送病理学检查,以便确诊或排除子宫内膜癌。
阴道镜检查
阴道和宫颈黏膜多无异常,有时可见宫颈口有血性液体。
宫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有无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变范围,及宫颈管是否受累等。
直视下对可疑病变取材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较早期的病变。
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准确率接近100%。
病理学检查
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并可确定病理分型,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分期
手术-病理分期
手术-病理分期是手术切除子宫,并经病理诊断后得出的分期,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子宫内膜癌的转移浸润状况,并由此制定正确的术后治疗方案,便于不同的肿瘤治疗中心进行疗效的比较。
目前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发布的手术病理分期标准。
Ⅰ期:肿瘤局限于宫体。
ⅠA(G1,2,3):病变浸润无或<1/2肌层。
ⅠB(G1,2,3):病变浸润≥1/2肌层。
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未超出子宫。
Ⅲ期:肿瘤局部/或区域播散。
ⅢA(G1,2,3):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
ⅢB(G1,2,3):累及阴道和/或宫旁组织。
ⅢC(G1,2,3):转移至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Ⅳ期:膀胱和/或直肠转移、和/或远处转移。
ⅣA(G1,2,3):病变累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G1,2,3):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注:G1、G2、G3代表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数字越大,分化越差。
临床分期
以下患者一般采用FIGO 1971年发布的临床分期标准,不适合手术-病理分期。
部分年轻的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有严重的内科疾患,且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单纯放疗或因宫颈肿瘤累及而需要术前放疗患者。
Ⅰ期:癌局限于宫体。
ⅠA:子宫腔深度≤8厘米。
ⅠB:子宫腔深度>8厘米。
Ⅱ期:肿瘤累及子宫颈。
Ⅲ期:肿瘤侵及宫体以外,但未超出真骨盆。盆腔内(阴道、宫旁组织可能受累,但未累及膀胱、直肠)。
Ⅳ期:癌扩散至真骨盆外,或明显侵犯膀胱、直肠黏膜。
鉴别诊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相似点:都有出血、腹痛。
不同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大多身体状况较好,年龄较小;子宫内膜癌大多身体情况较差,年龄较大。
子宫内膜炎
相似点:都有阴道流液、发热、腹痛。
不同点:子宫内膜炎较少异常出血,月经基本正常;子宫内膜癌多有出血,月经失调。
子宫内膜息肉
相似点:都有腹痛,阴道出血。
不同点:子宫内膜息肉病变小、孤立、边界清楚;子宫内膜癌病变范围广,边界不清。影像学检查可辅助鉴别。
子宫肌瘤
相似点:都有腹痛,月经量增多。
不同点:子宫肌瘤多为经期腹痛,子宫内膜癌腹痛与经期无关。B超可辅助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
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有无生育要求、有无手术禁忌证、有无内科合并症等综合评估以制订治疗方案。
治疗选择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除不能耐受手术或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外,都应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
对于伴有严重内科并发症、高龄等不宜手术的各期子宫内膜癌,可采用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是首选治疗方法,但需要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
分期手术及辅助治疗
临床Ⅰ期
一般是指子宫内膜癌局限于子宫体。
进入盆腹腔后,首先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
术式: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根据术后病理,明确手术病理分期及辅助治疗的方案。
临床Ⅱ期
一般是指子宫内膜癌侵犯宫颈间质。
进入盆腹腔后首先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
术式:广泛性/改良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根据术后病理,明确手术病理分期及辅助治疗的方案。
临床Ⅲ期及以上
应以综合治疗为主。
一般建议行包括子宫+双附件切除在内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手术目标是尽可能达到没有肉眼可测量的病灶;
也可考虑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
病变超出子宫但局限在盆腔内(转移至阴道、膀 胱、肠/直肠、宫旁、淋巴结)无法手术切除者
可行外照射放疗和/或阴道近距离放疗±全身治疗。
也可单纯化疗后再次评估是否可以手术治疗。
或者根据治疗效果选择放疗。
病变超出腹腔或转移到肝脏者
可行化疗和/或外照射放疗和/或激素治疗。
也可考虑姑息性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术式选择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治疗局限于宫体之内膜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可以应用开腹、经阴道或腹腔镜、机器人腹腔镜等技术。
放疗
可与手术和化疗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有体外照射和盆腔内照射两种方法。
放疗选择
术前放疗:通过放疗以控制和缩小癌灶,减少手术范围,便于手术切除。
术后放疗:对手术清扫不佳或可能存在复发的患者可在术后联合放疗,放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之一。
单纯放疗:只适用于存在手术禁忌证或无法手术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放疗护理
放疗前,患者需要去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并穿着宽松、质软棉制衣服。
放疗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发痒,要避免放疗部位皮肤受到强热或冷刺激,不用热水袋,避免阳光直射。出现蜕皮和结痂时,不要用手撕剥。
清洁放疗部位皮肤时,用软毛巾,动作应轻柔,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如肥皂、酒精等。
化疗和激素治疗
化学治疗
手术后进行化疗,可以预防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也可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
常用方案
多药联合方案:
顺铂+多柔比星+紫杉醇。
卡铂+多烯紫杉醇。
异环磷酰胺+紫杉醇。
顺铂+异环磷酰胺。
单药治疗:药物有顺铂、卡铂、多柔比星、脂质体阿霉素、贝伐单抗等。
化疗护理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时,会更容易发生感染,化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着凉,减少与人群的密切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厌食、恶心呕吐:少食多餐,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止吐的药物。
发热: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如体温超过38℃,并有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复诊。
全身乏力:这种乏力往往和贫血有关,需要充足的休息并且加强营养,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能帮助缓解不适。必要时,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纠正贫血。
脱发:化疗时可能会有脱发,在治疗结束后,头发还会再长出来,不用过于担心。
激素治疗
一般用于G1、G2子宫内膜样癌。
孕激素类:甲地孕酮醋酸甲羟孕酮
抗雌激素类: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
复发和转移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局部复发的治疗
复发部位前期未放疗:首选复发部位外照射±近距离放疗。
复发部位前期进行过放疗:前期仅近距离放疗者,可选择进行手术探查切除。
病变局限在阴道或者盆腔淋巴结阳性,术后给予盆腔外照射+阴道近距离放疗±化疗。
病变超出阴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或者髂总淋巴结阳性,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外照射±化疗。
上腹部转移有镜下残留,化疗±局部外照射。
上腹部转移有残留病灶,给予化疗+外照射,再考虑手术探查切除±化疗。前期盆腔外照射,手术探查切除肿瘤后化疗。
远处转移病灶的治疗
孤立病灶:考虑手术探查切除和/或外照射或者消融治疗+化疗±激素治疗。
广泛转移:低级别肿瘤、无症状或ER/PR阳性者,可考虑激素治疗,病情进展建议进行化疗或姑息治疗。
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及监测
适应证
保留生育功能,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子宫内膜样腺癌,G1分化。
MRI(首选)或者阴道超声检查病变局限在子宫内膜,任何影像学检查无其他可疑转移病灶。
没有药物治疗禁忌证。
治疗方法
治疗前需要进行生育咨询,部分患者还需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因素检测。
持续孕激素治疗:选用甲地孕酮、甲羟孕酮左炔诺孕酮(曼月乐)。
治疗期间每3~6个月进行子宫内膜取样、分段诊刮或者子宫内膜活检。
治疗6个月后取样证实完全缓解,鼓励妊娠(坚持每3~6个月持续监测),完成生育后或者子宫内膜活检发现病灶进展时切除子宫及附件。
如果治疗6~12个月病变持续存在,建议MRI重新评估,必要时切除子宫和附件,应进行分期手术。
预后
生存率
癌症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可以用5年生存率来大致预估,其是指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 5年后再次复发概率很低,一般可视作临床治愈。
子宫内膜癌分期与预后
Ⅰ期5年生存率较高,可达80%甚至更高。
Ⅱ期5年生存率为50%~55%。
Ⅲ期5年生存率为30%。
Ⅳ期5年生存率低于10%。
癌细胞分化程度与预后
高分化5年生存率为80%。
中分化5年生存率为75%。
低分化5年生存率为50%左右。
【特别提醒】
5年生存率等统计数据仅用于临床研究,不代表个人具体的生存期,患者的个人生存期需要结合多种因素来决定,建议咨询就诊医师。
预后因素
预后因素是指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患者的存活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情况和个人体质等有关。
肿瘤恶性程度低的患者,预后较肿瘤恶性程度高的好。
肿瘤分期中,属于临床早期的患者较临床中晚期的预后好。
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预后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好。
及早进行正规治疗的患者,较晚治疗的患者预后好,治疗效果好的患者,较治疗效果差的患者预后好。
个人身体情况好的患者,较身体差的患者预后好。
复发与转移
直接蔓延
癌细胞初期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向上可沿子官角波及输卵管,向下可累及宫颈管及阴道。
若癌细胞向肌壁浸润,可穿透子宫肌层,累及子宫浆膜,种植于盆腹腔腹膜、直肠子宫陷凹及大网膜等部位。
淋巴转移
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当肿瘤累及子宫深肌层、宫颈间质或为高级别时,易发生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晚期患者经血行转移至全身各器官,常见部位为肺、肝、骨等。
日常
生活管理
饮食
加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以软质水果最佳,如香蕉、猕猴桃、橘子。
优质蛋白饮食,至少保证每日一个鸡蛋、一袋牛奶、适量的瘦肉。
不吃刺激性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等。
有基础病的患者应遵循相关的饮食要求。
高血糖患者:低糖饮食,不吃甜食。
高血压患者:低盐、低脂饮食。
高尿酸患者:应控制海鲜、豆制品、蘑菇类食品的摄入。
高血脂患者: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炒菜用植物油,不吃动物内脏。
食欲不佳时可以少吃多餐,每日可以6餐到8餐,逐渐过渡到3餐的正常饮食。
病情较重时,特别要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羹、排骨汤、炖鱼等)。
进食有困难时,多吃细软食物。
生活习惯
按时作息,每日睡眠时间,青壮年7~8小时;老年人晚间睡眠不少于6小时,并建议增加午休时间。
定期洗澡、更衣。
注意性卫生,保持局部清洁。
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从事自己爱好的娱乐活动,如看电视、听音乐。
有烟酒嗜好者需戒掉饮酒。
体力允许,可适量运动,如散步、踢毽、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家庭护理
居室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减少亲友探访,特别是要拒绝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亲友探访。
个人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和会阴部卫生,尤其是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
注意静脉注射部位的皮肤护理,可以用毛巾热敷或涂抹喜辽妥。
皮肤有破溃或感染时务必及时清洗、消毒包扎。
对卧床不起的患者,亲属应定时帮助翻身,2小时一次,以防压疮
有痰要及时咳出,咳痰有困难时亲属应帮助更换体位,轻轻拍背,协助把痰液咳出。
亲属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问题时及时安抚。
心态与情绪调整
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
确诊后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感,会害怕疼痛、被遗弃和死亡等。家人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症状。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支持,让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及其他治疗。
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建议家属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随诊复查
随诊建议,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随诊复查。
若有不适,可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随诊时间
2~3年内,每3~6个月复查1次。
3年后,每半年一次。
检查项目
CA125:如果治疗前升高,则随访期间需要定期复查。
其他检查:CT、MRI及PET-CT等检查。
预防
改善生活方式
不滥用药物,尤其是不滥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注意会阴部卫生、经期卫生。
保持健康的性生活。
远离辐射源。
不吃霉变等有毒食物。
不要滥用保健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及时治疗
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如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时处理。
定期筛查
一般建议,对于子宫内膜癌高危风险女性,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
定期进行妇科查体。
主要筛查方式为经阴道或经腹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异常情况。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