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榕树须
简介
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发汗、透疹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榕树须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
中药介绍
榕树须为桑科无花果属(榕属)植物榕树的气根。
用于治疗感冒,麻疹不透,风湿骨痛等。
主要药性
味苦、涩,性平。归心、小肠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4~11月采收,割下气生根,扎成小把,鲜用或晒干。
性状特征
干燥气生根呈木质细条状,长1米左右,基部较粗,直径4~8毫米,末端渐细,多分枝,有时簇生6~7条支根。
表面红褐色,外皮多纵裂,有时剥落,皮孔灰白色,呈圆点状或椭圆状。质韧,皮部不易折断,断面木部棕色。
气微,味苦、涩。
储存方法
放置在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饮,治伤散瘀;验真假麻风,作茶饮。”
《岭南采药录》:“凡患寿疮,以之煎水熏洗;以之浸酒,治跌打,能散疲;煎作茶饮,可验麻风真假,真者觉其味甘。”
《药性考》:“固齿。。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活血,发汗,透疹。
主治病证
感冒,麻疹不透,风湿骨痛,跌扑损伤。
作用分析
清热解毒
榕树须味苦,性平,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治疗感冒。
祛风活血
榕树须入心经,能祛风活血、治伤散瘀血,适用于治疗跌扑损伤。
发汗
榕树须善于发汗、祛风湿,适用于治疗风湿邪气郁结在人体肌肉骨骼之中导致的风湿骨骼疼痛等症状。
透疹
榕树须味苦,性平,善于使疹子更容易发出来,适用于麻疹没出来或者没出全的症状。
临床应用
皮肤病,麻疹不透
治疗湿疹、阴痒,可单用煎水后外用洗患处。
治疗小儿面部烂痒,可单用煎水后外用洗患处。
治疗神经性皮炎,可单用捣烂后外敷于患处。
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与黑醋一同煎好后等待温凉后含漱。
跌打损伤
治疗跌打损伤,可单用或加樟树二重皮用水煎后冲酒服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榕树须的提取物具有抗脑血栓及改善凝血功能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榕树须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榕树须根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
浸酒制药酒;捣碎后用酒炒后外敷或用水煎后外用洗。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长段,干燥,筛去灰屑。
制成中成药
清热凉茶
药物组成:苦瓜干、鸭脚木、白茅根连翘淡竹叶、榕树须、水翁花、木蝴蝶、猪笼草、岗梅、相思藤、凤尾草布渣叶甘草广金钱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祛湿消滞。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口舌臭苦、大便秘结等病症。
金花跌打酊
药物组成:红花、龙血竭、香附两面针、樟脑、千斤拨、木香、白木香、乳香没药莪术牛膝骨碎补、金不换、黄柏、黄连、三叉苦水、鸭脚木皮、榕树须、土鳖虫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用于跌打损伤。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榕树须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榕树须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有榕树须过敏史的人群禁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榕树须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如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