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阴道发育异常
概述
阴道由副中肾管(又称苗勒管)和泌尿生殖窦发育而来。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双侧副中肾管发育并融合形成子宫和部分阴道。而泌尿生殖窦上端细胞增生,形成实质性的窦-阴道球,并进一步增殖形成阴道板,而后阴道板腔化,形成阴道。来自于副中肾管与来自于泌尿生殖窦的阴道部分融合形成完整的阴道。副中肾管的形成和融合过程异常以及其他致畸因素均可引起阴道的发育异常。按照阴道异常的临床表型来分,阴道发育异常分为:先天性无阴道、阴道部分闭锁、阴道横隔阴道纵隔阴道斜隔。阴道发育异常的临床表现常常表现为闭经、痛经、性生活障碍等。治疗总的原则是:解除梗阻、缓解痛经、尽量保留生育功能。
病因
1.副中肾管发育不良
包括子宫、阴道未发育(MRKH′s综合征),是一种没有生殖潜力特征的生殖系统机能缺陷。
2.泌尿生殖窦发育不良
泌尿生殖窦未参与形成阴道下端,典型的患者表现为部分阴道闭锁,闭锁处可以很厚,占阴道长度的一半以上,多位于阴道下段,其上段阴道发育可以正常。本病发生率低,约1/ 4000~1/ 5000。
3.副中肾管融合异常
(1)副中肾管垂直融合异常 起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阴道占1/ 4,如果这部分增多,来源于副中肾管的阴道部分就会减少。副中肾管垂直融合异常可看作是向下生长融合的副中肾管尾端与向上生长的泌尿生殖窦相接处未贯通或部分贯通所致,分为阻塞性和非阻塞性两种,也称为完全性阴道横隔和不完全性阴道横隔,据报道阴道横隔的发病率为1/ 2100~1/ 72000。横隔可位于阴道的任何部位,但更常见于阴道中、上段交界部,其厚度为lcm,阴道横隔很少伴有泌尿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异常。
(2)副中肾管侧面融合异常  两侧副中肾管完全融合异常导致双阴道畸形或称完全性阴道纵隔,以对称性阻塞为特点;两侧副中肾管部分融合异常导致单侧阴道阻塞、阴道斜隔,以非对称性阻塞为特点;下端副中肾管融合失败导致部分性阴道纵隔,阴道纵隔常伴有双子宫、双宫颈、同侧肾脏发育不良。
(3)副中肾管垂直-侧面融合异常  表现为垂直、侧面异常同时存在,也可以合并泌尿道发育异常,此类畸形不属于前述任何一种分类,如阴道纵隔合并不完全性阴道横隔。
(4)副中肾管无效抑制引起的异常 性腺发育异常合并副中肾管无效抑制时,表现为外生殖器模糊,如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虽然存在男性性腺,但其雄激素敏感细胞质受体蛋白基因缺失,雄激素未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副中肾管抑制因子水平低下,生殖器向副中肾管方向分化,形成女性外阴及部分阴道发育,使基因型为男性的患者出现女性表型。
症状
阴道发育异常的临床表现常常表现为闭经、痛经、性生活障碍等。
1.先天性无阴道
常表现为MRKH′s综合征。由于副中肾管不发育或发育不良,表现为原发闭经,染色体46,XX,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先天性无阴道或短浅阴道盲端,伴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即始基子宫,通常输卵管和卵巢外观正常,常合并其他系统先天性异常,包括骨骼、泌尿系统,特别是肾脏发育异常或肾脏移位。约有1/10患者可有部分子宫体发育,且有功能性子宫内膜,青春期后由于经血潴留,出现周期性腹痛,无月经初潮,就医检查获得确诊。或者由于长期无月经或直至婚后因性交困难就诊检查而发现。
2.阴道闭锁
泌尿生殖窦发育不良,临床上常表现为阴道闭锁。阴道闭锁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时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往往难以察觉。直至患者进入青春期建立月经周期后,才会发现无月经来潮,阴道积血、周期性腹痛并呈进行性加剧,盆腔可扪及包块。盆腔B超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症状出现的早晚、严重程度与子宫内膜的功能有关。根据阴道闭锁的解剖学特点将其分为:①Ⅰ型阴道闭锁。即阴道下段闭锁而阴道上段及宫颈、子宫体均正常。由于患者的子宫内膜功能正常,因此症状出现较早,主要表现为阴道上段扩张,严重时可以合并宫颈、宫腔积血,盆腔检查发现包块位置较低,位于直肠前方,就诊往往较及时,较少由于盆腔经血逆流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②Ⅱ型阴道闭锁。即阴道完全闭锁,多合并宫颈发育不良、子宫发育异常、子宫内膜功能异常,症状出现较晚,经血易逆流至盆腔,常常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3.阴道横隔
分为完全横隔及不完全横隔。
完全性阴道横隔症状与阴道闭锁相似,有原发性闭经伴周期性腹痛。妇科检查发现阴道较短或仅见盲端,可在经血潴留于阴道横隔的上方触及阴道上段积血的块状物。
不完全性阴道横隔位于阴道上段者多无症状,位于阴道中段者可影响性生活,一般不影响生育。妇科检查:在横隔中部可见一小孔,阴道较短,可扪及宫颈、宫体。经期经血间歇流出,患者可以表现为经期长,经血淋漓不尽。阴道分娩时影响胎先露部下降。
4.阴道纵隔
分为阴道完全纵隔及不完全纵隔。
阴道完全纵隔:患者多无症状,性生活、生育和阴道分娩均无影响,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发现阴道被纵形黏膜分割成两条纵形通道,上达宫颈,下至阴道外口本症可发生于发育完全正常的子宫或与双子宫双宫颈或子宫纵隔同时存在。
阴道不全纵隔患者可有性生活困难或不适,妇科检查时发现阴道纵形黏膜未达阴道外口,分娩时胎头可能受阻,所以阴道融合术取决于这种畸形对于不孕和对分娩的影响程度。若阴道不全纵隔影响性生活,应行纵隔切除。若分娩过程中发现,可于先露部下降压迫阴道纵隔时切断纵隔,待胎儿娩出后再切除纵隔。
5.阴道斜隔综合征
也称Herlyn-Werner-Wunderlich综合征(HWWS),常合并双子宫、阴道阻塞(单侧、部分或完全)及同侧肾脏发育不良。总体上分为3类:①无孔斜隔型(Ⅰ型)。一侧阴道完全闭锁,隔后的子宫与外界及对侧子宫完全隔离,两子宫间和两阴道间无通道,宫腔积血聚积在隔后阴道腔。Ⅰ型患者多以痛经为主诉,发病年龄较小,而且初潮至发病时间短,Ⅰ型易被误诊为原发性痛经、阴道壁囊肿、盆腔包块等。②有孔斜隔型(Ⅱ型)。一侧阴道不完全闭锁,隔上有一个直径数毫米的小孔,隔后子宫亦与对侧隔绝,经血可通过小孔滴出,但引流不畅。③无孔斜隔合并宫颈瘘管型(Ⅲ型)。一侧阴道完全闭锁,在两侧宫颈之间或隔后阴道腔与对侧宫颈之间有一小瘘管,隔后腔积血可通过另一侧宫颈排出,但引流亦不畅。Ⅱ型和Ⅲ型(尤其是Ⅱ型)主要以阴道脓性或血性分泌物为主诉,易被误诊为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阴道炎、盆腔炎、阴道壁囊肿、盆腔包块等。
检查
1.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对于副中肾管畸形的诊断和分类均十分有效。
2.B超检查
能清晰显示泌尿生殖器官畸形及因阴道发育异常造成的相应梗阻图像,并且无创,应作为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3.MRI检查
能精确地显示泌尿生殖系统各个层面的解剖结构,准确区分子宫畸形,区分超声难以分辨的子宫肌层和积血的附件包块,有条件者应行MRI检查。
诊断
需结合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诊断。
治疗
治疗总的原则是:解除梗阻、缓解痛经、尽量保留生育功能。
1.先天性无阴道
在治疗前应明确有无子宫及其功能,是否合并有泌尿系发育异常,并且治疗前应让患者明白治疗的目的和结果,以取得积极配合。先天性无阴道的治疗时机一般选在患者近期有性生活意愿时。理想的阴道再造,应该是安全、简单地为患者再造一个解剖上和功能上都接近正常的阴道,除了具有适当的深度、宽度和轴向外,还要柔软、润滑,术后无需长期放置阴道扩张器,但至今尚无一种方法完全达到上述标准。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模具顶压法及阴道成形术。
2.阴道闭锁
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切除。
3.阴道横隔
(1)完全性阴道横隔  治疗原则为:青春期建立月经周期后一旦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必须根据阴道横隔位置、横隔厚度而定。手术应尽可能切除横隔,锐性和钝性向上、向周边分离,至上下阴道贯通,两侧钝性分离以免术后狭窄,常规探查宫颈发育情况。用可吸收线将上下段阴道黏膜吻合。术后定期更换阴道模具,直至阴道上皮完全愈合。创面完全愈合后可以性交。
(2)不完全阴道横隔  若生育前出现临床症状,则需要行阴道横隔切开手术;分娩时,若横隔较薄,可于胎先露部下降压迫横隔时,切开横隔,胎儿娩出后再切除横隔。若横隔较厚,则行选择性剖宫产手术。
4.阴道纵隔
(1)完全性阴道纵隔  该类畸形常常不需要立即治疗。双子宫伴阴道纵隔的患者,一侧宫体发育常优于另一侧,如果性交总是在发育不良的宫体侧阴道内发生,则可能引起不孕或反复流产,此类患者非孕期应予阴道纵隔切除。
(2)阴道不全纵隔  若阴道不全纵隔影响性生,应行纵隔切除。若分娩过程中发现,可于先露部下降压迫阴道纵隔时切断纵隔,待胎儿娩出后再切除纵隔。
5.阴道斜隔
经阴道斜隔切除术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也是解除生殖道梗阻最有效而且简易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勿因“盆腔包块”行剖腹探查术,避免行患侧子宫切除术,因其创伤大,并且保留积血侧子宫可能提高受孕能力。绝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只进行阴道斜隔切除术而获得治愈。保持手术重建的生殖道的开放对临床医生是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手术的关键在于能够减少斜隔切开部位的粘连闭锁。因此一经确诊即应行阴道斜隔切除术,避免仅行阴道斜隔切开术,因后者易于发生术后斜隔切开部位粘连闭锁。手术时机选择在月经期较好,阴道壁肿物张力大,易于定位。手术时经囊壁小孔或阴道内包块最突出处穿刺定位,抽出陈旧血或脓液后,顺针头纵行切开阴道隔膜达足够长,上至穹隆,下至囊肿最低点,以便引流通畅。有作者提出菱形切除多余的隔膜组织,菱边长1.5~2.0cm,切除后残余菱边电凝止血。充分暴露隔后宫颈,以肠线间断缝合切缘粗糙面,之后用碘仿纱条填塞囊腔及切口,既可压迫止血,又可预防切口回缩粘连,4872小时后取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