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简介
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脾胃虚寒的患者慎用
中药介绍
牡蛎(oyster shell)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主要药性
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
全年均可以捕捞,去肉,洗干净,晒干,然后碾碎。以内面光洁、色白者为佳。
性状特征
牡蛎
为不规则的碎块,颜色为白色,质硬,断面为层状。气味微小,味微咸。
煅牡蛎
煅牡蛎是牡蛎的炮制品,为不规则的碎块或粗粉。颜色为灰白色,质酥脆,断面为层状。
储存方法
牡蛎及其炮制品均应储存在干燥的容器内,放在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热疾。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本草备要》:“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老血疝瘕。涩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固大小肠。。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主治病证
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
作用分析
重镇安神
牡蛎味咸、性寒,质地较重,入肝、肾经,具有重镇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引起的心悸、失眠多梦等。
潜阳补阴
牡蛎味咸、性寒,药性沉降,入肝、肾经,具有潜阳补阴的功效,适用于肾阴虚不能滋养肝脏、阴虚阳亢引起的头晕目眩,烦躁不安,耳鸣等症状。
软坚散结
牡蛎味咸,能够软坚散结,常用于治疗痰湿留滞、痰火郁结等导致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瘤等。
牡蛎也可以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导致的妇女下腹部有结块。
临床应用
肝阳上亢证
心神不宁证
治疗心神不宁所致的心跳剧烈、惊恐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牡蛎常与龙骨一起使用,也可以配伍朱砂、琥珀、酸枣仁等药物同用。
瘰疬痰核、癥瘕积聚
滑脱诸证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牡蛎具有镇静、抗惊厥、镇痛、保护脑、提高免疫力、抗肝损伤、抗氧化、抑菌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牡蛎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牡蛎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30克,一般打碎先煎。
本品可入丸、散。外用时适量,研末干撒,或者调敷,或作扑粉。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宜用生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宜用煅牡蛎。
炮制方法
牡蛎
取原药材,洗干净,干燥,然后碾碎即可。
煅牡蛎
取干净的牡蛎,放置在耐火的容器内,然后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再取出,放凉后碾碎即可。
常见配伍
牡蛎配鳖甲
牡蛎可以重镇安神,软坚收敛;鳖甲能够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二者配伍具有滋阴息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适用于阴虚阳亢导致的头晕目眩,烦躁,心悸失眠;以及热病伤阴,肝风内动所致的痉挛抽搐等;还可以用于腹部出现有形或无形的积块、有胀痛感,以及妇人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等。
牡蛎配龟甲
牡蛎可以潜阳安神,但是重镇的药效强而滋阴壮骨的药力弱;龟甲可以滋阴潜阳,强筋健骨,但滋阴健骨的药力强而重镇药力弱。
二药配伍使用,滋阴息风、强筋健骨、重镇安神的功用较佳,适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等症状。
牡蛎配白芍
牡蛎具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的作用。
二药配伍使用,既潜肝阳,又养阴血,既固涩,又敛阴,共同发挥滋阴潜阳的功用。适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不安,耳鸣目胀等。
组成方剂
桂枝龙骨牡蛎汤
功能与主治:调阴阳,和营卫,固涩精液。适用于男子遗精,女子梦中与人交合,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以及入睡后出汗,醒来后汗出停止,遗尿,心悸多梦,怕冷也怕热的患者。
救逆汤
药物组成: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牡蛎、蜀漆、龙骨。
功能与主治:镇惊安神。适用于感受寒邪引起发热,医生用火灸等方法强迫出大汗,导致惊狂、睡眠不安,也可治疗烦躁,胸腹部有气扰动,以及疟疾、感觉有气上冲等症。
金锁固精丸
功能与主治:补肾涩精。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精神不振,缺乏力气,腰痛耳鸣。
制成中成药
泻肝安神丸
功能与主治:清肝泻火,重镇安神。用于肝火亢盛,心神不宁所致的失眠多梦,心烦;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金锁固精丸
功能与主治:固肾涩精。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精神不振,缺乏力气,四肢有酸软无力的感觉,腰痛耳鸣。
龙牡壮骨颗粒
功能与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也有治疗作用。
乌鸡白凤丸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导致的身体瘦弱,腰、膝部有酸软无力的感觉,月经不调,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带下。
心通口服液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气阴两虚、痰瘀痹阻所致的胸痹,症状可见心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好;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药膳食疗
神疲消瘦、惊悸多梦
牡蛎100克,龙骨30克,山茱萸10克,粳米50克。
先把龙骨、牡蛎打碎,加水煮1小时,然后再加山茱萸煮半小时,去掉药渣留下汤汁再煮半小时,最后加入粳米熬粥。每日早、晚服。
胃病、胃酸过多
煅牡蛎适量。
将适量的煅牡蛎研成细末,然后用米汤送服即可,每次服用0.9~1.2克。每日3次。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牡蛎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牡蛎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脾胃虚寒的患者慎用牡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湿热实证的患者忌服煅牡蛎。
脾胃虚寒者慎用牡蛎。
不可多服、久服牡蛎,否则容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服用药物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生牡蛎与煅牡蛎
二者都是牡蛎的不同炮制品种,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其作用也各有偏重。
生牡蛎长于重镇安神、潜阳益阴、软坚散结,常用于治疗惊悸失眠,眩晕耳鸣,颈部淋巴结结核、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腹部出现有形或无形的积块、有胀痛感等。
煅牡蛎长于收敛固涩,常用于治疗白天不自主出汗、睡时出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带下等症;还可以治疗胃痛、泛酸。
牡蛎与龙骨
二者都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均适用于心神不安导致的受惊心悸、失眠,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容易发怒,以及各种滑脱证。二者常配伍使用。
牡蛎以入肝经为主,平肝潜阳的功效较好,虽然安神、收敛固涩的作用比龙骨差,但因为能软坚散结,常用于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腹部出现有形或无形的积块、有胀痛感等;还可以治疗胃痛、泛酸。
龙骨以入心经为主,镇惊安神的功效较好,同时外用又能敛疮,可以用于疮疡长久不收口者。
牡蛎与石决明
二者都能平肝潜阳、益阴清热,适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
牡蛎又有镇惊安神、收敛固涩的功用,适用于心神不安导致的受惊心悸、失眠,以及遗精、滑精等症。
石决明能够清肝火、益肝阴而明目退翳,适用于眼睛发红、肿痛,眼睛生有翳膜影响视力,视物昏花等症状。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