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外阴瘙痒症
概述
外阴瘙痒症是引起女性外阴瘙痒的疾病统称,可由多种外阴疾病引起
表现为女性外阴部、肛门及周围皮肤瘙痒,夜间加重,伴原发病症状
病因包括疥疮、股癣、阴虱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湿疹、特发性瘙痒症等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必要时手术
定义
外阴瘙痒是女性的常见症状,外阴瘙痒症是引起女性外阴部位瘙痒的疾病统称,常见于妇科炎症、外阴局部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局部皮肤上可有相应原发病的损害或表现。
分类
外阴瘙痒症可有广义或狭义之分。
广义
临床常见的女性疾病,由外阴不同疾病引起的外阴瘙痒症状。
多种局部或全身性疾病都可引起本病,通常可查找到明确病因。常见原发疾病有外阴硬化性苔藓滴虫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尖锐湿疣疥疮、糖尿病等。也可能是药物过敏或化学药物刺激等。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夜间加重。根据不同病因,还可有外阴疼痛、烧灼感、性交痛、外阴肿胀、粗糙、溃疡、黏膜增厚等表现。
狭义
狭义上理解,外阴瘙痒症是瘙痒症中常见的局限性分型,是一种发生在女性外阴部位,无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如感染、皮疹、赘生物等)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局限性瘙痒症是相对于全身性瘙痒症而言的,好发于外阴、肛周、小腿和头皮等局部皮肤。发生于女性外阴部位的也叫女阴瘙痒症。
通常不能找到明确病因,但可能与过敏、局部清洁剂刺激、内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低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
主要表现为外阴部位瘙痒,没有明显的原发皮肤损害。
病因
致病原因
局限性因素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又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
滴虫阴道炎
又称阴道毛滴虫病,也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阴道毛滴虫寄生在女性阴道内所致的寄生虫病,可通过性交传染。
其他阴道炎
前两种阴道炎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除了前两种阴道炎,还可能由其他类型的阴道炎引起本病。
细菌性阴道病:由女性阴道内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萎缩性阴道炎
又称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女性。
与老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常见于女性婴幼儿、小儿。
可能是患儿母亲传染,或接触其他患儿的衣物、浴盆等传染。也可能是卫生不良,外阴被大便污染、直接接触污物、外阴损伤、蛲虫感染等所致。
外阴疾病
外阴炎:多发生于小阴唇内外侧或大阴唇,严重时可累及整个外阴部。
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主要通过性交传播。
淋病
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
主要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播。
传染性软疣
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
多为性传播或皮肤直接接触传播。
生殖器疱疹
多为性传播。
寄生虫病
阴虱病
由外阴及肛周毛发上寄生的阴虱叮咬引起。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大多夫妻同时患病。
疥疮
由疥螨寄生在外阴部位皮肤上引起。
传染性强。
蛲虫病
由蛲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幼儿多见。
外阴部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
过敏
过敏可引起皮肤瘙痒,尤其是对内裤或卫生用品过敏时,可出现外阴瘙痒
局部刺激
外阴及周围皮肤接触到某些不适当的物质,产生刺激可能会引起本病。
常见刺激如药物、清洁剂、肥皂、香皂、沐浴露等,护肤品、卫生巾。
卫生习惯不良
外阴局部皮肤不注意卫生,被污染后未及时清洁,使外阴皮肤长时间受到污染,容易造成本病。
常见的污染物有经血、阴道分泌物、粪便、尿液、汗液等。
全身性因素
全身性因素引起的瘙痒症状通常不仅局限于外阴部位,而是全身泛发或多部位发生。
糖尿病
部分人因外阴瘙痒症状就医而发现糖尿病。如伴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则症状更加明显。
黄疸
肝脏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肝内大量的胆红素蓄积,排出不畅,返流入血。胆红素可以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皮肤表面,胆红素中的胆盐沉积在皮肤表面,对皮肤产生刺激而发生瘙痒的症状。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中晚期可出现无损伤的皮肤瘙痒,是全身瘙痒的一部分。
精神性因素
精神紧张、忧郁、焦急不安等因素可致本病发生。
内分泌失调
性激素水平低下、妊娠、经闭、月经紊乱或卵巢疾病者可见本病。
其他
维生素A和维生素B族缺乏、重度贫血、白血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白血病时会出现全身瘙痒,包括外阴瘙痒。
发病机制
皮肤源性瘙痒
皮肤的真皮乳头层和表皮下方的游离神经末梢,对炎症、干燥、其他皮肤损害产生反应,就可引起瘙痒症状。
神经病性瘙痒
感觉神经纤维经脊髓丘脑侧束传导,到丘脑及感觉皮质,如果有病理改变发生在传入通路中,就可引起瘙痒。
中枢性瘙痒或神经源性瘙痒
没有神经损伤,也可能在神经系统中出现瘙痒感觉,如胆汁淤积。
精神源性瘙痒
精神心理异常因素可引发瘙痒症状。
瘙痒介质
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类胰蛋白酶、血管舒缓素、类阿片肽等瘙痒介质,在不同的皮肤细胞、瘙痒感受器中表达,与来源不同的配体特异结合后,传导冲动导致瘙痒症状。
症状
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
主要是女性外生殖器,阴蒂、小阴唇、大阴唇,严重时累及整个外阴。
可能累及肛周、大腿根部、臀沟两侧等临近部位。
外阴瘙痒
最主要的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外阴瘙痒
通常夜间症状加重,如蛲虫病引起者。
瘙痒程度因人、因病而异,严重时瘙痒难忍。
可能会因温度变化、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因素加重。
其他症状
不同病因引起的外阴瘙痒症,会有不同的伴随症状。也可能完全没有伴随皮损或其他症状。
外阴不适
外阴疼痛。
外阴烧灼感。
局部皮肤损害等
生殖器疱疹可引起尿道口、阴道壁的米粒大小水疱。
传染性软疣引起局部圆形丘疹,丘疹中央有脐窝样凹陷。
外阴湿疹的皮损部位有边界不清的丘疹、水疱、糜烂、渗液。
阴虱病有局部红斑、丘疹、青色瘀斑
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
滴虫阴道炎可见泡沫样白带。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可见豆腐渣样、有异味的白带。
细菌性阴道炎可见稀薄、鱼腥味白带。
萎缩性阴道炎可见黄色水样白带。
幼女性阴道炎可见白带增多,脓性或浆液性白带。
局部皮肤异常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假丝酵母菌病表现为局部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
外阴硬化性苔藓、萎缩性阴道炎可有外阴灼热感、烧灼感。
外阴皮肤萎缩、变薄、色素减退,如外阴硬化性苔藓。
继发皮肤损害
继发皮损多为长期搔抓所致,可表现为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毛囊炎等。
性交痛
外阴炎、外阴硬化性苔藓等疾病可致性交痛,甚至性交困难。
并发症
继发皮肤病
继发感染:过度搔抓可引起皮肤上的抓痕、血痂,甚至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流脓等。
苔藓样变:长期过度搔抓可引起局部皮肤增厚粗糙。
毛囊炎: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
焦虑抑郁
本病发生部位隐私,如长时间不能缓解,可能会引起病人焦虑、抑郁,甚至引发精神心理疾病。
失眠
瘙痒症状多于夜间加重,严重时可导致失眠症。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外阴、肛周等部位出现瘙痒、夜间加重,伴有外阴疼痛、烧灼感、性交痛、外阴肿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妇科
部分患者可因外阴出现明显瘙痒、性交痛、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就诊于妇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皮肤病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手机拍照保存既往皮肤病变形态可能会给医生更多参考。
如果就诊前外阴出现分泌物,可用温水清洗,不建议过度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瘙痒是否会缓解还是持续发作?瘙痒是白天还是夜间更剧烈?
除瘙痒外,是否还有红斑、丘疹、水疱等皮肤病变?
是否还伴有烧灼感、性交痛、外阴肿胀等不适?
外阴阴毛上是否有白色鳞屑样物质?
病史清单
是否已绝经?
是否有糖尿病、肾脏疾病、肝功能异常
配偶是否也有类似瘙痒症状?
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血糖、性激素水平、肝肾功能
阴道分泌物培养
皮肤组织病理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清凉止痒药:薄荷脑、25%甘油溶液等
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
诊断
诊断依据
外阴瘙痒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外阴查体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和明确病因可能需要做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病史
有阴道炎病史或白带异常病史。
阴虱病疥疮蛲虫病等寄生虫病史。
有不洁性生活史,或性传播疾病史(尖锐湿疣淋病传染性软疣等)。
有外阴部位皮肤病史,如外阴湿疹股癣、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等。
有全身性疾病史,如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贫血等。
临床表现
症状
外阴瘙痒,伴或不伴皮肤损害,如水疱、丘疹、皮肤增厚、皮肤潮红等。
体征
外阴部位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皮损。
外阴部位皮肤可有抓痕、血痂。
外阴部位皮肤潮红、增厚、粗糙、苔藓化、皴裂、溃疡等。
外阴部位皮肤上可有水疱、丘疹、红斑等皮损。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引起的外阴瘙痒症者,可见大阴唇、阴唇间沟和后联合处皮肤暗红或粉红,皮肤增厚,皮纹增深,色素增加,多角行扁平丘疹;溃疡长期不愈合等。
外阴硬化性苔藓引起者,可见小阴唇变小,甚至消失,大阴唇变薄,阴蒂萎缩,外阴皮肤颜色变白、发亮、皱缩、弹性差,常伴有皲裂及脱皮。
实验室检查
根据可能的病因选择具体实验室检查项目,可能要做血常规、血生化、白带细菌培养等。
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可以用来初步观察有无贫血、感染、血糖升高、肝功能异常等问题。
阴道分泌物检查会采集白带,通过检查判断病原体。
组织病理学检查
部分原发疾病的确诊需要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观察病变组织、确认病变性质。
影像学检查
MRI检查并非常规检查,用于观察女性盆腔内是否存在病变、软组织成分和解剖关系,了解有无阴道恶性肿瘤等。
鉴别诊断
外阴瘙痒症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判断是哪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外阴瘙痒,也就是病因之间的鉴别。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外阴瘙痒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除瘙痒症状外,常见外阴潮红,豆腐渣样、异味白带等症状。妇科查体可见阴道黏膜红肿、附有白色块状物。阴道pH值检测及阴道分泌物培养有助于鉴别。
滴虫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是外阴瘙痒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由阴道毛滴虫寄生在女性阴道内所致,可通过性交传染。常伴灼热、疼痛、性交痛,泡沫样、臭味白带。阴道分泌物培养直接发现阴道毛滴虫即可确诊。
外阴炎
外阴炎常伴外阴皮肤疼痛、烧灼感,活动、排尿或性交时加重。妇科查体可见外阴肿胀、充血、糜烂,皮肤增厚、粗糙等皮损表现。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培养)有助于鉴别。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者,外阴瘙痒难以忍受,患者会不停搔抓,引发苔藓样变。妇科查体早期见外阴皮肤黯红或灰白,角化过度部位呈白色。后期皮肤增厚似皮革,皮肤纹理明显突出,皮嵴隆起,呈多数小多角性扁平丘疹群集成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外阴硬化性苔藓
外阴硬化性苔藓主要表现为外阴、肛周皮肤变白、萎缩变薄,伴性交痛、外阴烧灼感,晚期可出现性交困难。阴道分泌物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鉴别。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外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赘生物,大小和形态多变。醋酸白试验、病原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鉴别。
淋病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播。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脓,宫颈口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可通过阴道分泌物培养及病原学检查鉴别。
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多为性传播或皮肤直接接触传播。表现为皮肤上有蜡样光泽的圆形丘疹,中央有脐窝样凹陷。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鉴别。
阴虱病
阴虱病是外阴及肛周毛发上寄生的阴虱叮咬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夫妻同时患病。瘙痒症状剧烈,多伴局部皮肤上红斑、丘疹、青色瘀斑。体格检查、皮肤镜检查直接发现阴虱即可确诊。
疥疮
疥疮由疥螨寄生在外阴部位皮肤上引起,传染性强。表现为针头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瘙痒剧烈,夜晚加重,指缝有隆起的灰白色线条。染色检查有助于鉴别。皮肤镜检查或刮检法直接找到疥螨或虫卵可确诊。
蛲虫病
蛲虫病是由蛲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幼儿多见,夜间肛周及会阴部瘙痒剧烈。寄生虫检查找到寄生虫即可确诊。
外阴湿疹
外阴湿疹导致的瘙痒剧烈,伴灼热、疼痛等不适,病程较长者因长期搔抓引发苔藓样变。妇科查体见外阴部位皮肤丘疹、水疱。阴道分泌物检查有助于鉴别。
股癣
股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特殊部位体癣,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瘙痒的主要部位是腹股沟及臀部,会伴有明显的红斑、鳞屑皮损。真菌镜检有助于鉴别。
糖尿病
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降低。但糖尿病容易并发细菌、真菌感染,可引起外阴炎导致外阴瘙痒症状。部分人患糖尿病后疾病本身的症状不明显,因外阴瘙痒症状就医才发现糖尿病。血糖监测、尿常规检查有助于鉴别。
黄疸
黄疸是多种疾病都可引起的一种体征,主要病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体液等出现黄染现象。胆管梗阻性黄疸常引起皮肤瘙痒症状,其瘙痒一般是多部位发生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外阴。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尿常规、便常规有助于鉴别。
外阴肿瘤
外阴肿瘤有良恶性之分。大阴唇等部位有皮下肿块或隆起,可伴疼痛、渗血、溃疡、坏死。晚期可发生转移,出现相应的转移部位症状,如淋巴结肿大。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急性子宫颈炎
脓性白带、白带增多是急性子宫颈炎的主要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腰骶部坠痛以及膀胱刺激症状。血常规、阴道分泌物涂片有助于鉴别。
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局部外用药物
清凉止痒药
外用药物具有缓解瘙痒的功效与作用,应选用低刺激,且具有清凉、滋润、止痒效果的药物,如薄荷脑、25%甘油溶液等。
抗真菌药
股癣、念珠菌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症,可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特比奈芬、环吡酮胺阿莫罗芬十一烯酸、醋酸、克念菌素、咪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伊曲康唑等。
抗寄生虫药
阴虱病可外用苯甲酸苄酯凝脂治疗,具有灭虱的功效与作用。
疥疮引起的外阴瘙痒症,可外用10%硫黄软膏等药物,此类药物用药方法较特殊,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如一些药物需自颈部以下外搽,保留药物12小时。
抗菌药物
伴有感染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局部涂抹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莫匹罗星乳膏、夫西地酸乳膏、氧氟沙星软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首选咪康唑、克霉唑等局部用药。
激素类药物
瘙痒严重时,可短期外用中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塞米松、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以缓解症状。
外阴硬化性苔藓引起的外阴瘙痒症,可使用吡美莫司、0.03%他克莫司、2%丙酸睾酮鱼肝油软膏均匀涂擦患处治疗。
熏洗药物
高锰酸钾:每日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或坐浴2~3次。
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
疑似过敏引起的外阴瘙痒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瘙痒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等。
镇静安眠药、抗抑郁药
夜间瘙痒较重,影响睡眠者,可服用镇静安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帮助改善睡眠。
常用药物包括多塞平阿米替林等。
激素
严重瘙痒或疾病急性发作时,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来缓解症状。
抗菌药物
合并感染时,可酌情选用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
合并细菌性阴道炎者,应首选甲硝唑治疗。
治疗原发疾病
明确病因后,应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糖尿病,可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维生素缺乏,可口服维生素补充剂。
贫血,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应及时补铁。
局部封闭和静脉注射
局部注射封闭治疗,将一些药物注射到皮下或皮内,作用于感觉神经,使局部感觉消退来缓解瘙痒症状。常用药物包括酒精、维生素B1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普鲁卡因亚甲蓝溶液、泼尼松龙等。
静脉注射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药物,可缓解瘙痒症状。
中成药治疗
瘙痒症多为湿热所致,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具有清热、燥湿、止痒作用的中成药治疗。
口服
目前常用的有大败毒胶囊金鸡胶囊等。
外用
主要有利夫康洗剂、杀菌止痒洗剂、维妇康洗剂、苦参软膏等。
特别提示
以上治疗药物,包括外用和口服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之下使用。
物理治疗
紫外线、红外线照射
采用紫外线、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可能缓解症状。
超短波、微波治疗
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激光治疗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可以采用激光破坏深达2毫米的皮肤层,同时破坏真皮层内神经末梢,减轻瘙痒症状。
激光治疗后要注意保护创面,定时换药,及时清洁分泌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结痂要自然脱落,不可用手撕掉或擦破。
手术治疗
外阴肿瘤引起的外阴瘙痒症,可考虑手术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外阴瘙痒,很少需要手术治疗,并非本病的常规治疗或首选治疗。
主要包括局部病灶切除术、单纯外阴切除术。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4~6小时更换护垫。
手术后注意创口有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定时换药避免感染。
手术后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排尿后要清理尿液,避免残留。
术后2个月禁止同房、盆浴。
预后
治愈情况
针对病因治疗,一般可缓解或治愈。
病情严重者治疗后可能会复发。
传染性疾病(如疥疮阴虱病)引起者,如不注意预防和保健,容易反复发作。
性传播疾病引起者,需要夫妻双方同时治疗,否则易复发。
全身疾病引起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控制后,症状可缓解。
原因不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者,不能治愈,通过治疗可缓解症状。
危害性
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可引发继发性皮损:如毛囊炎、苔藓样变、湿疹等。
继发感染。
引起焦虑抑郁状态。
可出现睡眠障碍。
日常
日常管理
皮肤管理
清洗外阴: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或遵医嘱用洗剂、药物清洗外阴,但不建议未经医生指导、自行购买洗剂清洗外阴。
便后擦拭:排便后用清洁、柔软的纸巾擦拭,注意从前向后擦,先擦拭外阴,再擦拭肛周。
保持干燥
白带过多时,除每日清洗外阴、更换内裤外,可适当使用护垫或增加换洗内裤次数,以尽量保持会阴部干燥。
月经期间注意及时更换卫生巾,选用棉质网面卫生巾,以白天2小时更换一次为宜,如月经量大,可适当缩短更换时间。
清洗内裤:更换下来的衣裤,遵医嘱高温烘干、紫外线杀菌或用沸水煮一定时间。
不共用私人物品
个人用品不与他人共用,尤其是内衣裤、衣服、床上用品、清洁外阴的盆等物品。
疥疮阴虱病等传染病引起者,需要严格做到个人物品的专人专用、清洁、消毒处理等工作。
避免刺激
选择合适衣裤:穿着纯棉、合体的内裤,不穿化纤内裤、过紧衣物。
避免刺激性清洁剂:不用刺激性清洁剂(如肥皂、香皂、沐浴露)清洗外阴。
避免烟酒、刺激性食物:避免抽烟、饮酒,避免辛辣、刺激性、荤腥、油腻食物。
避免搔抓
避免搔抓皮肤,如瘙痒严重可用清洁的纱布轻轻揉擦患处。
夜间瘙痒严重者,需剪短指甲,或夜间佩戴薄手套,以避免搔抓皮肤。
急性期应避免性生活,传染病治愈前禁止性生活。
避免接触可疑变应原(即过敏原),如清洁剂、避孕套等。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障睡眠。
适当运动,但要避免容易摩擦会阴部位的运动。
避免久坐。
多喝水,不要憋尿,及时排尿。
阴虱病需要剔除病变部位的体毛。
饮食管理
避免进食辣椒、生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戒酒,少喝咖啡、可乐等饮品。
有食物过敏史者应避免食用曾经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
预防
避免焦虑、过度紧张。
贴身内衣裤最好选用棉织品,衣裤应宽松合体,不宜过紧、过硬,以免反复摩擦会阴皮肤。
注意外阴卫生,用柔软的纸巾及温水清洁外阴皮肤,排便后注意只能从前往后擦。
避免过度刺激会阴皮肤,如热水烫洗、外用高浓度皮质类固激素、指甲搔抓等。
多喝水,避免久坐、憋尿。
避免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积极治疗阴道炎、疥疮、阴虱病、糖尿病、贫血等疾病。
避免不洁性生活,预防淋病传染性软疣等疾病,一旦患病,及时就诊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