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茄
简介
具有清热解毒、敛肺止咳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中成药中。本品还可以用于保健食品中
对玫瑰茄过敏的人群禁用
中药介绍
玫瑰茄是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干燥花萼和小苞片。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咳嗽,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中暑等。
主要药性
味酸,性凉。归肺、肝经。
产地选材
我国引入栽培,主产于台湾、福建、广东、云南等地。
11月中下旬,叶黄籽黑时,将果枝剪下,摘取花萼连同果实,晒1天,待缩水后脱出花萼,放置在干净草席或竹箩上晒干。
性状特征
本品全体皱缩略压扁,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小苞片披针形,肉质,近顶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花萼合生,疏被长硬毛。花萼杯状,厚软革质,裂片顶端长渐尖,基部具1腺体,疏被小刺和粗毛。
体轻,质脆,气微清香,味酸。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防潮。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清热解毒,敛肺止咳。
主治病证
高血压,咳嗽,中暑,酒醉。
作用分析
清热解毒
玫瑰茄性凉,可以清解热邪,发挥清热解毒的功效,该药可以入肝经,清解肝经的实热。
可以用于治疗肝火旺盛,上扰头目引起的高血压,暑热邪气引起的中暑,以及醉酒等。
敛肺止咳
玫瑰茄味酸,酸性收敛,玫瑰茄可以入肺经,发挥敛肺止咳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肺虚引起的咳嗽等。
临床应用
高血压
咳嗽
中暑
酒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玫瑰茄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排结石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玫瑰茄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玫瑰茄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也可以用开水泡服。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春夏采收,可以鲜用或除去杂质后晒干。
制成中成药
山茄子清凉颗粒
药物组成:玫瑰茄。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开胃生津。用于暑热口渴,可作为高温、刺激性气体作业清凉剂。
药膳食疗
支气管炎、咳嗽等
玫瑰茄1克,金莲花1克,玉蝴蝶1克。
将以上药物用热开水冲泡,加入冰糖调味作为代茶饮,有清肺热、利咽喉的功效,可以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
咽喉不适
将以上药物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加入冰糖适量调味。
脾虚食滞
玫瑰茄、山楂干若干。
用水煮沸3分钟,晾凉后加入蜂蜜。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玫瑰茄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玫瑰茄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对玫瑰茄过敏的人群禁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玫瑰茄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玫瑰茄与玫瑰花
玫瑰茄和玫瑰花的药物名称类似,但是功效作用不同。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花蕾,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胃气滞证、月经不调、跌仆伤痛等。
玫瑰茄是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干燥花萼和小苞片,有清热解毒,敛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中暑,酒醉等。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