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辣蓼
概述
药物介绍
辣蓼是蓼科植物水蓼或辣蓼的干燥全草。
辣蓼味辛,药性温。归胃、脾、大肠经。有小毒。
辣蓼的成分为黄酮、挥发油、蒽醌、脂肪酸、糖苷等。其中,黄酮和挥发油是辣蓼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作用
用途
辣蓼具有除湿化滞、祛风止痒、散瘀止血、解毒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辣蓼有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等作用。
辣蓼可以用来治疗脘腹闷痛、泻痢、小儿疳积、崩漏、食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毒蛇咬伤等。
有临床报道显示,辣蓼还可治疗肠炎、细菌性痢疾、子宫出血。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辣蓼可煎汁内服,用药时要遵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5~30克。
外用时,可取适量辣蓼捣烂敷于患处,或煎汁后擦洗患处,可治疗疔疮肿毒、蛇咬伤等。
温馨提示
辣蓼有毒,服用时要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药量,以防中毒。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辣蓼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辣蓼。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月经期女性不宜使用辣蓼,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
孕妇禁止服用辣蓼;如果需要外用,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辣蓼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使用辣蓼前请咨询医生。
使用禁忌
服药期间,要避免与生鱼同食;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影响药效,请在食用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辣蓼出现变质迹象时,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辣蓼有小毒。
动物实验显示,辣蓼水灌胃后,小鼠会出现惊厥抽搐、尖叫、跳跃、挣扎到最后匍匐不动等表现,较大剂量可使小鼠死亡。
有文献记载,过量服用辣蓼可导致心痛;生食辣蓼,可引起阳痿。
功效对比
辣蓼是蓼科植物水蓼或辣蓼的干燥全草,辣椒茄科植物辣椒的干燥成熟果实,二者功效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辣蓼和辣椒都有化滞、止痛、止痒的功效,可治疗脘腹闷痛、饮食积滞、泻痢、跌打损伤、皮肤瘙痒等。
不同之处:辣蓼具有除湿祛风、散瘀止血、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崩漏、经闭痛经、便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等。辣椒还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治疗寒滞腹痛、冻疮等。
用药误区
用药误区:辣蓼只具有除湿、化滞作用。
辣蓼不仅具有除湿、化滞作用,可治疗痢疾、肠炎、食滞,还具有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崩漏、痛经、跌打损伤、便血、皮肤瘙痒、风疹、毒蛇咬伤等。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辣蓼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主要产于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福建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地。
水蓼和辣蓼具有如下特征:
水蓼为紫褐色的根须状。茎段为圆柱形,长有分枝,表面通常为灰棕红色或绿色,节膨大,有细棱痕;质地脆,容易被折断,断面为浅黄色。叶片有柄,互生;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的叶片展平后为卵状披针形,基部为楔形,先端逐渐变尖,叶片边缘整齐,没有锯齿;叶片上表面为棕褐色,下表面为褐绿色,长有细小半透明的腺点和棕黑色斑点;托叶鞘筒状,紫褐色。
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略微弯曲,下部间断长有淡绿色的花,花被5裂,裂片密集生长有腺点。水蓼气味轻微,味道辛辣。
辣蓼的茎多为淡红紫色。叶片较宽,披针形,托叶鞘长,长有缘毛长。
质量好的水蓼和辣蓼都带花、叶多、辣味浓。
放于干燥、阴凉的地方保存,并注意防潮、防虫蛀。
相关中成药
康肤酊:可杀虫去臭、润肤止痒,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及湿疹等。
胃肠宁片、颗粒:能清热健胃、祛湿止泻,可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
复方地锦糖浆: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肠炎、细菌性痢疾
六神曲:能消食调中、健脾和胃,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饮食停滞、小儿食积、胸痞腹胀、呕吐泻痢。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功效作用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注意事项
选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