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
简介
具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可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禁用;有含羞草过敏史的人禁用
中药介绍
含羞草(Mimosa Pudica)为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含羞草的全草。由于稍有触动,其叶子即闭合,如人作含羞状,因此被称为“含羞草”。
主要药性
味甘、涩、微苦,性微寒。有小毒。归心、肝经。
产地选材
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
古籍记载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尿,化痰止咳。主治小儿高热,支气管炎,泌尿系结石。。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
主治病证
作用分析
凉血解毒
含羞草可以凉血解毒(即治疗血热毒蕴的方法),用于治疗感冒,小儿高热。
还可以治疗支气管炎,可见鼻塞,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
清热利湿
含羞草可以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用于治疗水肿;以及泌尿系结石,可见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尿血,或排尿困难等症状。
镇静安神
含羞草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安定神志,可以用于治疗失眠;以及神经衰弱,可表现为脑力和体力衰弱,部分患者也可有易兴奋、易烦恼等症状。
此外,含羞草捣敷可以治疗跌打肿痛;痈肿,即气血受邪毒所困而壅塞不通,引起局部肿胀的症状;以及带状疱疹,表现为在身体一侧或脸部一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伴局部疼痛等。
临床应用
胃肠炎、泌尿系结石
劳伤咯血
神经衰弱、失眠
治疗失眠;以及神经衰弱,可表现为脑力和体力衰弱,部分患者也可有易兴奋、易烦恼等症状。含羞草可以与夜交藤一起使用。
跌打损伤
治疗跌打损伤,含羞草可以与伸筋草一起使用。
使用方法
含羞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含羞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鲜品可用30~60克。还可以外用(捣敷),需适量。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含羞草
6~7月采收,鲜用,或扎成把,晒干。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含羞草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含羞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忌服。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含羞草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有麻醉作用,内服不宜过量。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