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概述
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受孕困难、潮热等
发病与年龄增长、遗传、某些疾病等相关
有生育需求者,可采取促排卵及辅助生殖治疗
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紧张、焦虑
定义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卵巢内卵母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质量下降,同时伴有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降低,窦卵泡数(AFC)减少,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的现象。
随着年龄增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导致生育力下降。病理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时干预则有可能发展为卵巢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导致女性绝经期提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
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储备逐渐减少,直至达到绝经期。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病理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一些内外因素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如染色体异常、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内分泌紊乱、手术损伤等。此类卵巢储备下降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但给受影响的女性带来生育困难。
发病情况
约10%的女性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卵巢储备过早减少,>40岁女性群体中的该病的发病率可能超过50%。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0%~35%。目前卵巢储备功能检测方法尚不够精确,加上该病的隐匿性、渐变性,实际该病的患病率可能更高。
卵巢储备功能与年龄呈负相关。在20~25岁时,女性卵巢储备量处于最高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储备逐渐减少。在35岁左右,卵巢储备减少速度加快,40岁后降低更加明显。
一项研究发现,非洲裔美国女性在年轻时可能具有较低的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AMH的降低幅度较小。与白人女性相比,拉丁裔和华裔女性可能具有较低的 AMH 水平,标志着卵巢储备较低,可能增加绝经期提前的风险。
病因
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原因很多,如年龄增长、遗传因素、某些疾病或治疗、不良生活方式等。
致病原因
年龄
年龄是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最重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内卵母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卵泡质量下降。
遗传因素
病理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常伴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是性染色体异常的家族遗传,如脆性X综合征家族史。
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如GDF9和FSHR等)、基因突变(FMR1)、表观遗传因素和染色体易位均可能参与病理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发生发展。
医源性因素
某些化疗药物、放射线治疗可能导致卵巢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可能导致卵巢功能受损、卵巢储备降低。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紊乱或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会影响卵巢功能,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等。
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都会影响卵巢功能。
高危因素
存在以下一项或多项因素者,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风险较高。
年龄≥40岁
母亲或姐妹有绝经期提前、卵巢功能衰竭或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等情况。
40岁前进行卵巢单侧或双侧手术。
接受过卵巢放射治疗
症状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常表现为生育能力降低和月经紊乱。患者还可能有类似绝经期的表现,如潮热、盗汗等。
主要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有不孕、易早期流产、月经稀发或频发、经期或经量异常等。
生育力减低
主要表现为不孕、受孕困难、易早期流产、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或胎儿染色体畸变等。
月经紊乱
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各种月经紊乱,包括月经稀发或频发、经期延长或缩短、闭经、经量时多时少等。
其他症状
患者可能有性激素缺乏或波动的相关症状,与围绝经期症状相似,表现程度不一,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常见表现列举如下。
潮热、盗汗、失眠、情绪波动等。
阴道干涩和性交疼痛。
并发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
由于卵巢功能下降,激素分泌受到影响,女性可能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常见表现包括潮热、性欲降低、情绪波动、失眠等。
卵巢功能不全
随着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可能的表现包括月经不规律、自然受孕及试管婴儿成功率降低等。
就医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生理过程,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就医。如有怀孕计划,出现月经不规律、不孕、反复流产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科室
妇科
如果正处于育龄期(13~49岁)且计划怀孕,出现月经不规律、不孕、反复流产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
生殖医学科
有以上情况者,也可到生殖医学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记录最近半年月经来潮时间及持续天数,供医生参考。
记录性生活情况,例如同房频率、避孕措施是否使用等,有助于医生分析生育能力问题。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月经周期是否规律?周期大概多长时间?
每次月经大概持续几天?经量如何?是否有痛经、出血量异常等现象?
是否有出现过绝经期相关症状,如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
是否感觉到盆腔疼痛、不适或者生殖器官异常分泌物?
是否有尝试过怀孕?是否遇到过怀孕困难?
病史问题
以前是否有过生育?是否有流产、宫外孕等情况?
母亲或姐妹是否患过卵巢功能减退、不孕症等相关疾病?
是否有做过妇科手术?如卵巢、输卵管等有关手术?
是否曾接受过化疗或盆腔部位的放疗?
是否曾患有内分泌、代谢、感染等疾病?
生活习惯如何?如饮食、锻炼、作息情况,是否吸烟饮酒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激素(FSH)、甲状腺功能检测等。合并不孕时需要男性精液常规检查。
影像学检查:经阴道或经腹妇科超声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来曲唑等。
诊断
医生常根据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并结合年龄、症状等,对卵巢储备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家族史。
有卵巢或输卵管手术史、化疗史或卵巢放疗史。
临床表现
不孕、受孕困难、易早期流产。
月经紊乱,包括经期延长或缩短、闭经、经量时多时少等。
有潮热、盗汗、失眠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
AMH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最可靠的指标之一。AMH<1.1ng/m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AMH可抑制原始卵泡的募集,准确反映窦卵泡池的大小。AMH水平在月经不同时间段的波动较小,任意时间都可检测。
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
基础FSH和E2水平指自然月经周期第2~4天的血清测定结果,同时测定用于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连续两个月经周期的基础FSH≥10 I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逐渐下降。基础E2>80pg/ml者,其妊娠率较低。
其他
为了明确病因,需要根据临床表现有选择地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空腹血糖检测、染色体检查等。
经阴道超声检查
可以发现子宫和卵巢的大小有无异常,以及子宫、卵巢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诊断。
卵泡数(AFC)<5~7个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检查前患者需排空膀胱。无性生活、阴道畸形、月经期及阴道炎症者不宜进行此检查,可选择经腹部或经直肠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似点:都可有闭经、不孕表现。
不同点:多囊卵巢综合征还可有多毛、痤疮、肥胖等表现,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多囊改变。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者,AMH通常明显升高。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相似点:两种疾病都是卵巢功能有问题,都可有月经改变、不孕、自然流产的表现。
不同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患者多在40岁前出现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是闭经,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在40岁之后也可发病,而且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闭经。一般认为,如果年轻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症状持续加重,就会导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月经失调、促进排卵、提高生育力并减轻围绝经期症状。
治疗原则:根据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临床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生育需求者可采取促排卵和辅助生殖治疗。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就是部分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心态等方法来帮助缓解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状态。
除调整生活方式、心态之外,还可做好以下几方面。
控制体重
女性体重超重或肥胖以及体重过轻与生育力的降低有关。
避孕及性健康指导
和谐的性生活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增进夫妻感情,促进家庭和谐。
对暂时无生育需求的患者需进行避孕及性健康指导、避免人工流产。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女性鼓励积极试孕,监测排卵,酌情采取促排卵治疗。
促排卵药物
有生育需求、明确诊断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女性,可以使用促排卵药物,促进成熟卵泡的发育和排卵,提高怀孕的机会。
常用药物有克罗米芬、来曲唑等,改善卵子数量和质量,治疗后所获优势卵泡及妊娠率均显著升高。符合IVF-ET指征者积极考虑实施IVF-ET助孕。
这些药物可能引起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监测激素水平和卵泡发育,避免过度刺激卵巢或多胎妊娠
性激素
患者如出现月经紊乱或性激素缺乏相关症状,需进行性激素治疗。临床上推荐使用天然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常用药物有戊酸雌二醇加天然黄体酮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等,但对生育力改善的效果不明显。
存在以下情况者禁止使用激素治疗。
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
已知或可疑患有乳腺癌。
已知或可疑患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
最近6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辅助生殖
如果促排卵治疗效果不佳或积极试孕3~6个月未孕者,应积极进行不孕症相关评估和治疗,必要时采用辅助生殖助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通过体外取卵、受精和培养胚胎,然后将胚胎移植至子宫。适用于卵巢储备下降、多次排卵障碍性不孕或其他原因未能自然受孕。
可能需要多次试验以取得成功,须遵循临床指南以避免并发症,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卵巢组织冷冻及移植
将患者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待卵巢功能进一步下降时将其移植回体内。适用于即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等可能引起卵巢功能下降的患者。
技术要求高,可存活卵子数量有限,成功率未知。
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卵巢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是“脾肾虚弱,天癸不充,冲任不盛”。中医治疗方法是补肾健脾,行气养血填精,如坤泰胶囊左归丸滋肾育胎丸等,可有效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不全患者的卵巢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其他治疗
包括体外卵巢激活、骨髓干细胞疗法、基因检测治疗等,具有临床治疗潜能,但疗效需要进一步验证。
预后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生育年龄、卵巢功能剩余程度和治疗方案等因素均会影响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未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以下预后情况。
患者可能出现生活质量降低的绝经期症状(如潮热、心情波动、失眠等)。
卵巢储备下降的患者可能面临生育高峰期错过、排卵异常、妊娠率降低等问题。
已治疗
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与卵巢功能下降相关的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生育能力受损的患者,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可以提高妊娠率。
预后因素
该病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列举如下。
年龄:年龄越大,卵巢储备下降越明显,且治疗效果可能受限,反之越年轻则越容易争取良好的预后。
基础疾病: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等疾病可能导致预后不良,相反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获得积极的预后。
治疗情况:如果治疗及时且恰当一般预后较好,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则相对预后较差。
生活方式:抽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大不良预后的风险,如生活习惯良好有利于争取良好的预后。
危害性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能导致以下危害。
生育困难:卵巢功能下降可能使患者错过生育的最佳时期,面临不孕不育的风险。
更早进入绝经期: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女性可能会在绝经期前已经出现类似绝经期的症状,如潮热、盗汗、失眠等。
骨折风险增加:随着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分泌减少,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日常
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紧张、焦虑。
定期复查,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确立合适的生育计划。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均衡饮食,膳食多样化,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保持健康的体重。
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如慢跑、游泳、瑜伽等。
避免熬夜,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戒烟、酒精。减少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奶茶等。
心理支持
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紧张。
向医务人员咨询疾病相关知识,纠正认知偏差,增强治疗信心。
有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可采取与亲友沟通、听舒缓音乐、亲近大自然等方式改善不良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随诊复查
定期复查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规律复查,较常见的复查周期为3~6个月。
复查时,常需要检查以下项目:基础卵巢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超声检查等。
预防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延缓,患者可以通过以下做法来减缓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进程。
尽早发现并治疗卵巢相关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避免生活中可能影响生育能力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饮酒过量等。
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要积极控制病情,防止卵巢功能受到影响。
此外,年龄是影响卵巢功能的关键因素。如有生育需求,应谨慎权衡延迟生育的风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