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
概述
急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炎症的统称
常表现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
病原体感染是急性盆腔炎的病因
抗生素是主要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急性盆腔炎是什么?
定义
急性盆腔炎是指发生在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急性感染性炎症,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的炎症。
炎症既可以局限在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波及多个部位,其中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分类
按照炎症发生部位分类
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
卵巢炎
输卵管卵巢炎
盆腔腹膜炎
盆腔结缔组织炎
流行病学
急性盆腔炎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女性很少发生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发病率与性传播疾病关系密切,有很大的地区差异,中国的发病率在2%~4%。
急性盆腔炎要疼几天?
急性盆腔炎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疼痛时间也有所不同,病情轻的疼痛1~2天,病情重的可能疼痛1~2周。
使用抗生素是急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疗方式,如果炎症较轻,使用抗生素后1~2天就能缓解疼痛。
如果炎症较重,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较慢,可能需1~2周后疼痛才能逐渐消失。而对于盆腔炎形成脓肿的患者,可能抗生素治疗还不能缓解疼痛,需要手术治疗清除脓肿后疼痛才能缓解。
急性盆腔炎输液要输几天?
急性盆腔炎输液指的是静滴抗生素,静滴抗生素天数根据盆腔炎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急性盆腔炎,如果腹痛较轻,没有发热,化验检查炎症指标不高,可以不输液,采用口服抗生素。
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要注意规范治疗、增强免疫力和性生活卫生。
急性盆腔炎治疗一定要注意抗生素使用疗程,规范使用14天,如果不足14天就停药,容易造成盆腔炎反复发作。
盆腔炎的发作跟自身免疫力也有关系。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规律生活,有利于增强体质,减少盆腔炎发作。
另外,性生活时推荐使用安全套、避免月经期同房,可减少病原体传播机会,减少盆腔炎的发作。
病因
致病原因
病原体感染是急性盆腔炎的病因,可以是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病原体分为内源性病原体和外源性病原体。
病原体
内源性病原体
内源性病原体指已经存在于体内的病原体。
绝大多数的盆腔炎是由于阴道或子宫颈的菌群上行播散引起,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多为混合感染。
主要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有: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
厌氧菌有: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厌氧菌的感染容易引起盆腔脓肿。
外源性病原体
外源性病原体指体外的病原体。
衣原体感染常导致输卵管结构及功能严重破坏,发生盆腔广泛粘连。
蔓延途径
病原体可以通过4种途径蔓延。
沿生殖道黏膜向上扩散:外阴、阴道的病原体,可向上扩散至卵巢和腹腔内。这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葡萄球菌等,常以这种方式扩散。
沿淋巴系统扩散:病原体借助淋巴管扩散,是产褥期(通常指产后42天)感染、流产后感染、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感染的主要途径。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多以这种方式扩散。
经血液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入身体其他部位,通过血液循环感染盆腔内器官,是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感染途径。
直接蔓延:病原体感染其他脏器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
危险因素
高危因素会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性卫生:性交过于频繁、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月经期性交、使用不洁月经垫、经常阴道冲洗等。
下生殖道感染:有淋病奈瑟球菌或沙眼衣原体导致的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等。
邻近器官炎症:阑尾炎、腹膜炎等可直接蔓延,引发炎症。
发病机制
健康女性的生殖道结构、内部环境等并不适宜病原体生存,多种免疫细胞和相关因子也聚集在黏膜上,一起构成了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当生殖道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者身体免疫力下降,激素水平变化或外源性病原体感染,都可以导致炎症。
症状
急性盆腔炎的症状与炎症范围、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较轻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常见的症状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不规则阴道流血等。如果有其他部位感染或形成脓肿,可以出现伴随症状。
主要症状
下腹痛:呈持续性,在活动后、性生活后或月经期后可加重。
阴道分泌物增多:通常为脓性,可伴有异味。
发热。
异常阴道出血:可出现在性交时、性交后,或两次月经之间。
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腹胀、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
次要症状
月经异常:盆腔炎如果发生在月经期,可以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腹膜炎:可以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脓肿形成:如果脓肿部位在子宫前方,可出现尿频、尿痛或排尿困难等;如果脓肿部位在子宫后方,可以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感(未排便之前出现下腹部不适;排便时有排出不畅,肛门沉重下坠的感觉)等。
肝周围炎:可有右上腹疼痛。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372
急性盆腔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妇科
出现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异常阴道流血等不适,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注意清洗外阴,但应避免自行进行阴道冲洗、阴道用药。
就医前一晚避免性生活。
就医时,须避开月经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下腹痛?
是否有发热?
月经正常吗?月经期外会出现阴道流血吗?
阴道分泌物较之前有改变吗,如量、气味、性质(脓性)?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减轻?
病史清单
是否有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
是否曾患盆腔炎?
近期是否接受过宫腔内手术?
是否未注意过性卫生?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中成药:妇炎康片、妇科千金片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372
急性盆腔炎风险自测
疾病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性生活频繁、多性伴侣,有阴道炎、宫颈炎或性传播疾病史。
近期接受过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史。
性卫生不佳,曾经患过盆腔炎等。
临床表现
症状
病情较轻时,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
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异常阴道出血等常见症状,可伴有或不伴其他不适。
体征
妇科体格检查适用于已有性生活的女性。需要避开月经期,检查前24~48小时内不要有性生活、阴道冲洗或局部用药。检查时需要暴露隐私部位,如果是男医生,必须有除受检者之外的其他女性在场。
可能会使用双合诊(阴道、腹部)、三合诊(直肠、阴道、腹部)来了解盆腔内器官情况。
视诊:可以在阴道内发现脓性臭味分泌物。观察到子宫颈充血、水肿。如果宫颈管黏膜或宫腔有急性炎症,可以发现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
触诊:子宫体稍大,并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有明显压痛。可能会发现附件区增厚,并有明显压痛。
体格检查时会取阴道分泌物做进一步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体内出现感染性炎症时,都可以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没有特异性。
C-反应蛋白
升高,病情好转时可下降至正常。C-反应蛋白虽然没有特异性,但为反映炎症情况比较敏感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病情。
红细胞沉降率
升高。指标缺少特异性。
阴道分泌物检查
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或检查特定病原体抗原或基因,来判断感染的具体类型。
并做药物敏感实验,指导下一步治疗。
尿常规
如果白细胞高于正常值,则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影像学检查
经腹超声
如果没有异常发现,并不能排除盆腔炎。
阴道超声:可较经腹超声更清晰的发现盆腔脓肿、盆腔囊肿、输卵管积液、盆腔积液等病变。
腹腔镜
是有创的检查和治疗方式,需要医生谨慎评估后再决定。
诊断标准
对于盆腔炎,常采用2015年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诊断标准:
最低标准
子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附加标准
体温超过38.3℃(口表)。
子宫颈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血C-反应蛋白升高。
实验室证实的子宫颈淋病奈瑟球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
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
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或卵巢肿块,或超声检查提示盆腔炎性疾病(如输卵管出血)。
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
相同点:都可能出现右下腹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
不同点:急性阑尾炎发病前常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有特定位点的压痛。盆腔炎的下腹痛可能不仅仅局限在右下腹,并且有触诊疼痛等。急性阑尾炎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的程度可能不如盆腔炎,但两者可能同时存在。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相同点:都可以出现急性下腹痛、发热。
不同点: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常有停经史,或者已经明确妊娠,尿液检查可发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盆腔炎大多月经正常,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阴性。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可发现腹腔内出血,甚至休克,盆腔炎一般没有类似症状。
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
相同点:都可能出现下腹痛、发热,可伴有恶心或呕吐。
不同点: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大多没有相关病史,妇科检查无阴道分泌物异常等,超声检查可发现囊肿、出血等改变。盆腔炎常有阴道炎、宫颈炎等病史,妇科检查可发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子宫等部位触痛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同点:都可能出现下腹痛。
不同点: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下腹痛出现在月经期,并可能会伴有不孕,B超和腹腔镜检查可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盆腔炎的下腹痛常为持续性,B超和腹腔镜可发现炎症改变。
盆腔肿瘤
相同点:都可能会出现盆腔包块。
不同点:盆腔肿瘤可以借助B超、CT或磁共振成像等发现占位性病变,盆腔炎则会发现炎症改变。盆腔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盆腔炎则会发现炎症细胞。
治疗
急性盆腔炎治疗主要是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建议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使炎症局限。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豆浆、豆腐、奶类、鸡蛋、新鲜蔬菜水果。
减少不必要的盆腔检查,以避免炎症扩散。
抗菌药物治疗
应用原则为依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有急性盆腔炎的孕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禁忌使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注意氨基糖苷类药有致新生儿听力受损的风险。
中医治疗
中药可以与抗菌药物治疗一起使用,提高治疗效果,但需要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大多使用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的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合于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囊肿或盆腔囊肿,以充分引流、尽量切除病灶为原则。
手术适应证
脓肿经药物治疗无效
脓肿持续存在
经药物治疗病情有好转,继续控制炎症1~3月,包块仍未消失但已局限化,可手术治疗。
脓肿破裂
突然腹痛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腹部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一旦出现,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范围、身体情况等全面考虑,包括经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保守性手术:适合需要保留卵巢功能的年轻女性。
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适合年纪大,波及双侧附件或多次发生附件脓肿者。
经皮引流技术:适用于极度衰弱、病情危重者。
切开排脓:如果盆腔脓肿位置低、突向阴道后穹隆,可切开引流脓液。
性伴侣治疗
盆腔炎症状出现前60天内接触过的性伴侣,都需要检查,必要时治疗。
如果最近一次性交发生在6个月前,需要对最后的性伴侣进行检查,必要时治疗。
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
预后
治愈情况
如果能及时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大多数盆腔炎可以治愈。
危害性
妊娠期的盆腔炎比较少见,但会增加产妇死亡和早产的风险。
日常
日常生活
复诊
按照医生要求用药,并在72小时内复诊。了解症状是否缓解,如果没有缓解,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球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还应在治疗结束后4~6周重新检查相关病原体。如果没有及时检查,治疗后1年内复诊时检查。
生活习惯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养成规律的作息。
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或搔抓外阴。向远离阴道口的方向擦拭粪便,防止粪便污染。
适度运动,提高抵抗力,可以选择跑步等强度适当的运动。
治疗期间最好避免性生活,直至痊愈。
下腹疼痛可以通过热敷等减轻。
客观、正确认识疾病,不必过度恐慌或焦虑,但也不能轻视,不进行治疗。
饮食
少食多餐,食物多样化,合理、均衡营养。
多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豆浆、豆腐、奶类、鸡蛋、瘦肉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不宜食用煎炸、烧烤、油腻、生冷以及辛辣刺激类食物,如油条、糕点、冰淇淋、炸鸡、辣椒、咖啡等。
如果出现发热的情况,可进食粥、面条、藕粉、馄饨等半流质,同时多饮水、果汁和蔬菜汁。
预防
个人卫生
性生活时注意卫生,月经期避免性生活。
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使用宫内节育器前要知晓其并发症。合理使用安全套,避免性传播疾病。
盆腔炎与多个性伴侣有关,建议限制性伴侣数量。
定期用清水清洗外阴并擦干,清洁用具不作其他使用,不要经常性进行阴道冲洗。
选择宽松、透气性好、无刺激性的衣物,内裤等贴身个人用品应当及时更换,并做好清洁、消毒。
及时治疗妇科疾病
如果性生活频繁,建议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盆腔炎。
如果有阴道炎、宫颈炎等,应当及时治疗。
如果需要接受妇科手术,应当选择正规、可靠的医院,能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及感染的发生概率。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