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川楝子
简介
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
是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中药介绍
川楝子(toosendan fruit)来源于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川楝子能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虫积腹痛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四川。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用时捣碎。以个大、饱满、外皮色金黄、果肉色黄白者为佳。
性状特征
川楝子
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炒川楝子
本品呈半球状、厚片或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焦黄色,偶见焦斑。气焦香,味酸、苦。
盐川楝子
本品呈半球状、厚片或不规则的碎块,表面深黄色,味微咸。
储存方法
川楝子应该放置在干燥容器内,盐川楝子密闭,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霉、防蛀。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本草经疏》:“楝实,主温病伤寒,大热狂烦者,邪在阳明也,苦寒能散阳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
功效作用
治疗功效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主治病证
川楝子可以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
作用分析
疏肝泄热
川楝子味苦,性寒,能清肝火、泄肝经的郁热。可以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所导致的胸腹、肋胁疼痛,及疝气疼痛属于肝经有热的情况。
行气止痛,杀虫
川楝子苦寒,有小毒,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可以用治小儿虫积引起的腹痛,时而发作,口吐清水,常与驱虫药同用。
此外,川楝子味苦性寒,外用具有杀虫止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疥癣瘙痒、头癣、秃疮。
临床应用
肝郁化火,胸腹疼痛
治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导致的胸腹疼痛,常与延胡索同用。
治肝胃不和引起的胸部和腹部作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等合用。
治因热引起的疝气疼痛,可与延胡索、香附橘核等同用。
治虚寒或实寒导致的急性腹痛,则宜配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同用。
虫积腹痛,疥癣瘙痒
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常与使君子、槟榔等同用。
治疥癣瘙痒,可单用研末,以油调膏外涂。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川楝子具有镇痛、抗炎、驱虫、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使用方法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川楝子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川楝子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外用时适量,可以研成粉末调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川楝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川楝子
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放置在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盐川楝子
取净川楝子片或碎块,用盐水拌匀,稍闷,等盐水被吸尽后,放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常见配伍
川楝子配小茴香
川楝子味苦性寒,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小茴香辛温芳香,能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两药一起使用,一寒一热,可以治疗肝经的寒凝气滞,增强止痛的作用。共同治疗寒凝肝脉,妇女月经期行经时小腹坠胀疼痛,以及疝气疼痛。
川楝子配香附
川楝子味苦性寒,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清泄肝经的郁热;香附味辛甘,性平,可以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两药配伍,可以起到疏肝解郁与行气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以治疗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胸胀,乳房胀痛,经常叹气,月经不调。
川楝子配生地黄
川楝子可以疏肝泄热,理气止痛;生地黄可以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两药合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肝气郁滞所致的胸部和胁肋部疼痛,吞酸口苦,咽干口燥。
川楝子配郁金
川楝子归肝经,可以疏肝行气止痛,其性寒凉又能清肝火、泄郁热;郁金性寒,辛散苦降,入肝肺二经,行气解郁,活血散瘀。
二者配伍使用,能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可以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胁痛,胃痛。
川楝子配泽兰
川楝子苦寒,入气分,可以疏肝泄热,解郁止痛;泽兰辛温,入血分,活血利水,通经化瘀。
两药配伍使用,相互为用,可以起到疏肝行气,活血调经的作用,能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血瘀,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
组成方剂
一贯煎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川楝子、枸杞子
功能与主治:滋阴疏肝。适用于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症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也可以治疝气、腹部包块等。
镇肝息风汤
药物组成:牛膝、代赭石茵陈、川楝子、麦芽龙骨、牡蛎、龟板、白芍天冬玄参甘草
功能与主治:镇肝息风,滋阴潜阳。适用于类中风,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叹气,或肢体感觉不通利,口眼逐渐歪斜;甚至眩晕,昏迷不省人事,移动时才醒。
橘核丸
药物组成: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厚朴、姜汁、木通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软坚散结。适用于寒湿疝气,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甚则阴囊肿大,轻者时出黄水,重者成脓溃烂。
制成中成药
苏南山肚痛丸
药物组成:郁金、香附(制)、白芍、陈皮、木香、川楝子、丹参乳香(炒)、没药(炒)、血竭、甘草。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用于气滞所致的胃痛、脘腹胀痛、痛经、小肠疝气痛、胁痛。
阴虚胃痛颗粒(片)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川楝子、白芍、炙甘草。
功能与主治:养阴益胃,缓急止痛。可以用于胃阴不足所导致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乳块消胶囊(片)
药物组成:橘叶、丹参、川楝子、王不留行皂角刺地龙
功能与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散乳块。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乳腺增生、乳房胀痛。
痛经宁糖浆
药物组成:香附(制)、当归(炒)、川楝子(炒)、延胡索(炒)、川芎(炒)、丹参、红花、白芍(炒)、炙甘草。
功能与主治:活血理气调经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经行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经水畅行后则痛减、经前烦躁。
慢肝养阴胶囊
药物组成:地黄、枸杞子、北沙参、麦冬、人参、党参五味子、当归、川楝子、桂枝
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胁痛、癥积,症见胁痛、乏力、腰酸、目涩;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川楝子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川楝子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川楝子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脾胃虚寒者不宜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川楝子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本品苦寒有毒,脾胃虚寒者不宜用,亦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
服用药物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川楝子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中毒较轻时可见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时会出现呼吸中枢麻痹、中毒性肝炎、内脏出血、精神失常等症状。
鉴别用药
生川楝子、炒川楝子、盐川楝子与焦川楝子
生川楝子有小毒,擅长杀虫、疗癣,也能泻火止痛,常用于治疗虫积腹痛,头癣
川楝子炒后可缓和苦寒的药性,降低毒性,还可以减轻滑肠的弊端,经醋炒后增强了川楝子疏肝行气止痛和驱虫的功效,疏肝理气的作用增强,常用于胁肋胀痛及胃脘疼痛。
盐制川楝子能引药下行,作用于下焦,擅长疗疝止痛,常用于疝气疼痛。
焦川楝子可以消积化痞,多用于食积胃脘痞满。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