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足内翻
概述
足部内翻下垂畸形
可有足内翻下垂畸形、走路时步态不稳等症状
可能由先天遗传因素引起,也可由孕期压迫、外伤或疾病导致
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或复发者可手术治疗
定义
先天性或神经肌肉病变造成跟骨内翻、前足旋后内翻畸形。
分类
根据病因类型分类
先天型:由遗传、宫腔发育不良及先天疾病导致。根据形态进一步分类:
松软型(外因型):足小,畸形较轻,皮肤及肌腱不紧。
僵硬型(内因型):足跟小,畸形严重,跟腱细而紧。
后天型:由感染性疾病、外伤及神经血管疾病等导致。
发病情况
目前没有内翻足整体的详细数据。据研究表明,马蹄内翻足在新生儿发病率为1‰~4.5‰,男女之比为2:1,单侧多于双侧。
病因
致病原因
先天性病因尚不清楚,有多种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先天性因素
遗传因素:足内翻可能由遗传导致,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基因CASP10变异与马蹄内翻足发病有关。
胚胎发育异常:胎儿足在胚胎内发育过程中是由马蹄、内收、内翻位逐步地向正常位发展的。若3~4个月时发育受到影响,则足将维持在马蹄内翻的位置,产生畸形。
宫内胎儿足部受压:一些研究认为足内翻是胚胎发育某一阶段足部受压的结果。如孕妇习惯盘腿坐位,胎儿在子宫内容易受到压迫,导致了马蹄内翻足。
其他因素:有研究发现,环境如儿童长期足部不良姿势及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也可导致足内翻。
后天性因素
后天性足内翻一般为出生后疾病导致,可由脊髓灰质炎、外伤、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引起。
马蹄足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伤或肢体短缩所导致的最常见的畸形。由于肌力不平衡,造成跟腱挛缩。
脑瘫后遗症引起的足内翻表现为肌肉紧绷,无法放松,活动困难,为痉挛性瘫痪。
腓总神经损伤或病变,导致小腿及足部力弱,足部无法背伸(脚尖向上抬),为松弛型瘫痪,可伴有感觉障碍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高危因素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足部外伤。
脑卒中、脊柱裂神经病变等病史。
症状
主要症状
出生后一侧或双侧足出现程度不等内翻畸形。
足前半部内收、内翻,可伴有下垂;足背伸外展困难。足背侧出现皱褶。
松弛型(肌肉无力型)畸形较轻,肌肉松弛,触之软而无力。
僵硬型畸形严重,肌肉紧绷,跖面(足背侧)可见一条深的横行皮肤皱褶,跟腱细而紧,呈现严重马蹄内翻、内收畸形。
活动受限:足内翻可出现行走时足踝部疼痛,难以步行,或跛行。肌肉酸软无力。
并发症
小儿学走路后,用足外缘着地,步态不稳、跛行、畸形逐渐加重。
足背负重部位产生胼胝(老茧)及滑囊,胫骨内旋加重;病侧小腿肌肉较健侧明显萎缩。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发现一侧或双侧足内翻畸形,行走困难,影响生活,应到骨科就诊。
儿科
小儿出生后早期发现足部有畸形及皮肤异常情况,可以就诊儿科。
如果所在医疗机构设有小儿骨科,出现上述情况,还可就诊小儿骨科。
刚出生的婴儿,发现有足部外观上的异常情况,可以到新生儿科就诊。
神经内科
如果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近期出现下肢无力,足内翻畸形,可就诊神经内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有家长陪同。
避免不正规的推拿按摩,防止病情加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一侧或双侧足部内翻畸形?
足背是否有深的、横向的皮肤皱褶?
学走路时是否有步态不稳等症状?
足背负重的部位是否有老茧或滑囊?
病侧小腿是否较健侧小腿变细?
病史清单
是否有足内翻的家族史?
生产过程是否有使用产钳等医疗器械情况?
是否有足部受伤病史?
是否有脑卒中、小儿麻痹、神经病变等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足内翻家族史。
足部受伤史。
脑卒中、外伤等病史。
脊髓灰质炎病史。
临床表现
一侧或双侧足内翻、足背出现皱褶。
足背向外伸展困难。走路时足外缘着地,跛行。后期足部可为内翻、内收畸形。行走困难。
病侧小腿较健侧肌肉萎缩。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确定内翻足的程度。
X线检查时身上不要带有金属的东西。
MRI
可以更清晰地观察骨与软组织之间的病变。观察足踝部关节病变,是否存在肌腱的病变及积液等。
其他
实验室检查
可了解是否存在感染等,还能为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升高提示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
红细胞沉降率(ESR)又称血沉,加快提示可能存在急性感染。
肌电图
用于判断是否由神经病变引起足内翻,如脑卒中后遗症,导致小腿内外侧肌力不均衡。
鉴别诊断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
相似点:都有踝关节畸形的表现。
不同点: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累及四肢多关节,畸形较固定,不易矫正,早期有骨性改变。足内翻一般只累及足部,外展背伸困难,通过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矫正畸形、平衡肌力、恢复功能。
治疗原则:尽早治疗(从出生后即开始)。首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畸形复发者可手术治疗。
原发病治疗
如果是原发病导致的足内翻,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脑卒中引起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增高。
如果是小儿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引起的足内翻,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可参考脊髓灰质炎,当然,如果可以在出生时积极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为最佳。
非手术治疗
Ponseti矫形法
Ponseti矫形法是国际流行的矫正方法,一般出生后5~7天开始,治疗分为2个阶段。在9个月龄以前开始治疗最有效。
第一阶段:应用专业的手法矫形、连续的系列石膏固定及经皮跟腱切断术,使畸形得到完全矫正。
第二阶段:在畸形完全矫正后佩戴足外展矫形支具,直至4岁,以防复发。
手法扳正
手法扳正适用于6个月内或较轻型者,在医生指导下,家长配合作手法扳正。
1岁以内的婴儿
哺乳时,由母亲及一名助手共同协助进行手扳法矫正。
婴儿屈膝的目的是使 跟腱 松弛,助手固定患儿膝关节,操作者一手握患儿 踝关节 上方,一手托扶足前部跖面,用力使患 足外翻 、外展及背伸。每日2次,手法轻柔,以免受伤,矫正适度即可。
畸形矫正后用柔软绷带,由足内跖面向足背外方向缠绕,固定足于矫正位,严密观察,切莫过紧,以免影响足部血运。
若是畸形矫正显著改善,脚的外展背伸弹性阻力消失,即可改换足托,持续维持矫正位,这种方法应持续到患儿满1周岁后,一般疗效满意。
如果畸形未完全矫正,也可使痉挛的软组织变得松弛,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1~3岁
1~3岁可进行分期手法矫正。
方法:石膏固定,全身麻醉下患儿仰卧屈膝15度,或俯卧屈膝90度,助手扶持膝关节及小腿。术者一手托足跟,矫正足跟内翻下垂,一手平推足前跖面,同时矫正足下垂、内翻、内收畸形。最后进行石膏管型固定。
1~2岁,每2周更换1次;2~3岁,每月更换1次。术后注意防止石膏压迫肢体。
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矫正适度即可。效果一般比较满意。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畸形复发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软组织手术
手术年龄以6~18个月为宜。大多数采用软组织手术,主要是软组织松解和肌力平衡。术后长腿管型石膏固定2~3个月。
跟腱延长术
常用的延长方法,有以下几种:
直视下延长:硬膜外或全身麻醉。由上向下,纵行切开跟腱,在跟结节处切断其内侧半,肌腹端切断外侧半,待足畸形矫正后,作Z字形延长。
皮下跟腱延长:全身麻醉,患儿俯卧,在无菌下操作。助手一手扶持膝关节,保持伸直位,另一手握足前部,使足背屈,跟腱挺紧。包括斜切延长法和直切延长法。
足内侧挛缩组织松解术
手术大体步骤:
自耻骨起向下沿长收肌走行做纵行切口。
将长收肌自耻骨附着点切断,向外牵开,显露闭孔神经前支和短收肌。分离断端。即在大内收肌表面见到闭孔神经后支。内收肌痉挛严重者,切除2cm,再将下肢外展,切断股薄肌等其他挛缩组织。
伤口内放橡皮条引流,缝合皮肤。
关节囊切开及韧带切断
矫正跟骨内翻畸形,需将三角韧带及跟距 关节囊 切断,不缝合。
待手法将跟骨矫正后,依靠纤维性愈合。三角韧带与关节囊应在不同平面切开,以防愈合时对线不佳。
跖腱膜切断
直视下跟骨结节处切断术:助手将足外翻外展背伸,拉紧跖腱膜,由跟骨结节处切断该腱膜起点。
经皮跖腱膜切断术
助手一手握患足前部分,另一手扳着足跟,使跖腱膜挺紧。术者轻轻用小的拉锯动作切断跖腱膜。之后握住足跟,用力外翻,矫正跟骨畸形。根据矫正位置,缝合所有延长的肌腱,用管型石膏固定患肢于屈膝15度位。
对严重型先天性足翻下垂畸形,2~3个月更换一次石膏,每次均应在麻醉下矫正畸形,直至足畸形完全消失,改用矫形足托。半年内日夜穿戴,半年后改换矫形鞋。
骨性手术
适应证:10岁以上仍有明显畸形者。
手术方式:三关节融合术(跟距、距舟、跟骰三个关节的截骨融合)及其他截骨手术。
注意事项
手术后应注意观察全身情况,抬高患肢,观察足部血液循环,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术后应严格执行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做足背伸、外展、外翻位活动,逐渐负重练习行走。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足内翻如不进行治疗,可造成足部终身残疾,影响外观和行走,可伴有慢性疼痛。
治疗后
经过早期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但是治疗后有一定的复发率。
预后因素
治疗的时间越晚,预后越差。
治疗依从性差,术后不能很好地进行功能锻炼,会影响预后。
危害性
足内翻患儿如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会造成终身残疾,影响外观和步行,给生活、工作带来影响。
异常步态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引起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患儿饮食一般正常饮食即可,应注意营养均衡,给予营养丰富、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牛奶、豆腐、海鱼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运动管理
非手术治疗后需佩戴矫形支具,家长应加强陪护,精细护理,行走过程中注意防止跌倒,摔伤。
手术的患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应严格执行医嘱,做足背伸、外展、外翻位活动,逐渐负重练习行走。
家长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和纠正患儿的不良姿势。
心理支持
家长应积极乐观面对患儿的病情,多陪伴、安慰患儿。
年龄较大的患儿家长应积极疏导患儿不良情绪,鼓励其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病情监测
石膏固定者应注意观察足部末梢血运的情况,有无肿胀,颜色变紫、皮肤温度降低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佩戴矫形支具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患儿走路姿态,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姿态。
随诊复查
随诊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可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处理。
随诊时间:患儿应根据医嘱,定期复诊,应长期随诊到14岁。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X线检查。
预防
先天性内翻足病因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孕期定期进行超声孕检,尽早发现胎儿内翻畸形,采取相应措施。
接种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
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避免脑卒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