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直肠息肉
概述
大多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见便血、脱垂、腹痛、腹泻等症状
发病与炎症刺激、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长时间便秘等有关
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及早治疗预后良好,部分息肉有癌变风险
直肠息肉是什么?
定义
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
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
直肠息肉数目不等,多为单发,多发少见,多发时可为数十至上百个。息肉数目在100枚以上者,称为息肉病。
分类
按组织学分类
非肿瘤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有肿瘤样增殖的特征,但不是肿瘤,一般不会癌变。息肉体积较大、充血明显、多有蒂,表面有糜烂、白苔附着。
增生性息肉(化生性息肉):体积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5毫米,一般认为是非肿瘤性病变,与结直肠癌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
炎性息肉(假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但仍应严格监测。可见于炎性肠病、血吸虫病、肠阿米巴病等。
肿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新生物性息肉)
多见,是明确的癌前病变,息肉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等,其中管状腺瘤最常见,占腺瘤的65%~80%。。
发病情况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中有25%~30%可查出肿瘤性息肉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直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
直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前者极少癌变,后者有癌变的风险。
肿瘤性息肉是明确的癌前病变,息肉体积越大,发展成直肠癌的风险越高。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都需通过病理组织明确良恶性,无法靠肉眼鉴别。
直肠息肉可以自愈吗?
直肠息肉一般无法自愈。
对于其他肠道疾病引起的炎性直肠息肉,可以通过内科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起到缓解消除作用。
但大部分直肠息肉是无法内科治愈的,需要通过肠镜下切除或者使用电凝治疗。
直肠息肉怎样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
直肠息肉的良恶性判断,主要通过对息肉进行病理活检来判断的。
通过病理活检,可以准确判断出息肉的性质。若病理活检判断为恶性,还可具体提示癌细胞处于哪个分化阶段,低分化至高分化等,分化程度越低,提示恶性程度越高。
病因
致病原因
致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炎症刺激
炎症长期刺激直肠黏膜,可引起肠黏膜息肉生成。
肠黏膜炎症可致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愈合后可导致瘢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
慢性炎症刺激还可导致腺体阻塞,黏液潴留而发病。
饮食因素
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高脂饮食可刺激胆汁分泌,使肠道及粪便中胆酸含量增加,从而激活体内酶,诱导正常直肠上皮息肉、腺瘤细胞异常增殖,从而生成直肠息肉。
遗传因素
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其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基因突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
其他
可能与长时间便秘有关,应避免排便时看书、看报或吸烟的习惯。
高危因素
高脂饮食、富含红肉的饮食、低纤维饮食等。
有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直肠炎等。
长期便秘。
长期吸烟。
长期作息不规律,比如熬夜等。
家族中有人患直肠息肉。
近期做过肠道手术或尿道手术。
症状
直肠息肉很少引起不适,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少数患者会出现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等症状。
典型症状
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下列症状。
便血
主要为无痛性便血。
排便中或者便后出血,色鲜红,有时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者将手纸染红。
出血量一般较少,若排便时挤压致息肉脱落、息肉体积大且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
脱垂
当直肠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黏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
患者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黏膜层松弛,并发直肠脱垂
肠道刺激症状
肠蠕动牵拉息肉,可出现以下肠道刺激症状。
腹痛。
腹泻。
脓血便黏液便:粪便中混有脓状物质以及血液;直肠息肉较大时,常出现黏液便。
里急后重: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但又无法畅快排出。
并发症
贫血
长期便血,使体内血液丢失,引起贫血。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
直肠息肉癌变
新生物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极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直肠息肉癌变可引起以下表现
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突然变细,或者是排便不太顺畅。
排便过后发现便中带血。
大便习惯改变,如出现便秘和腹泻的交替,或者排便以后疼痛。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常规体检时,肠镜发现直肠息肉,或出现排便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普通外科
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到普通外科就诊。
肛肠科
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肛肠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需要检查肛门,就诊前可清洗肛周、保持局部干燥清洁。穿宽松、易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排便时是否出现肛门疼痛?
大便是否正常?有无便秘的情况?
是否出现脓血便
是否有带长蒂的息肉脱出肛门?
病史清单
家族中或近亲属中是否有肛肠疾病病史?
有没有直肠息肉病史?
是否有直肠慢性炎症史?
是否长期便秘?
检查清单
肠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阿司匹林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长期便秘、肠道炎症等病史,或家族中有人患直肠息肉。
临床表现
症状
一般无症状;少数出现便血、直肠脱垂、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脓血便等表现。
体格检查
主要通过肛门视诊、直肠指检等。
可直视到凸起的息肉,或触摸到肛管内有凸起物。
注意事项
直肠指诊前,可以清洁肛周附近皮肤。
做直肠指诊时,放松身体,不要害羞。
医生把手指探入直肠时,会有异物感,需要暂时忍耐。
实验室检查
大便潜血试验
直肠息肉患者大便潜血试验常为阳性。
大便潜血试验可发现隐性的大便出血,以便早期干预。
注意事项
检查前3天,避免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血制品等。
如果正在服用铁剂,检查前3天需要停药。
检查前排空尿液,避免尿液污染粪便标本。
排便后,取少许粪便中间部分作为标本,将标本放入专用容器内。
取完标本后,尽快送检,避免污染。
血常规
可观察到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形态分布,以及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
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贫血。
有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
贫血时,可见血红蛋白降低。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
肛门镜检查
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可清楚观察到病变特点,辨别是痔疮还是息肉。
可直接观察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如可见腺瘤外观略呈红色,有蒂或广基,形态呈球形或半球形。
对于可疑恶性的息肉,可于镜下取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
除检查外,还可作为治疗手段。
注意事项
肛门镜检查前8小时禁食禁水,排空粪便。
肛门镜需要放入肛门中,可能会引起不适。
检查完成2小时后,可先适量饮水,麻醉作用消失后可吃些易消化、较软的食物。
检查后如出现剧烈腹痛、呕血等,及时就医。
病理检查
取少量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
判断直肠息肉是否癌变的金标准。
钡剂灌肠
可发现肠道内的大息肉。
检查准确率不如肠镜,无法活检及治疗息肉。
适用于有肠镜禁忌证或肠镜不能耐受的患者。
其他
如直肠腔内超声、腹部CT等,可进行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肠炎、肠道肿瘤
相似点:都有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
不同点: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可鉴别。
相似点:都有出血、脱垂等症状。
不同点
痔表现为便血及肛门坠胀、疼痛、瘙痒,初始为手纸染血,偶见滴血和射血,晚期则便后痔核脱出,局部有异物感,兼见大便秘结,或排便不爽等。
痔是肛门隆起的静脉血管团,肉眼见其呈灰白色或灰黑色,颜色较暗。
息肉多位于肛管直肠内部,从内长至肛门外,颜色偏红。
直肠癌
相似点:都可以有腹痛。
不同点:直肠癌表现为高低不平的硬块。可通过直肠指检及病理检查鉴别。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患者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或中医治疗等。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直肠息肉经常采用的治疗手段。
一般情况下,可以去除大多数息肉
部分患者在切除后有复发可能,需多次手术。
息肉摘除术
手术方式
直径小于2厘米的广基息肉:可行经肛门切除术或内镜下圈套摘除、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消除。
直径大于2厘米的广基息肉
经肛门手术:适用于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息肉。对于距肛缘5~10厘米者,可行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的切除术;对于距肛缘5~15厘米者,也可行经肛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如病变仅位于黏膜层,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经腹手术:适用于位于腹膜反折以上的息肉;息肉太大而无法在结肠镜检查时去除者,可考虑外科手术。
手术并发症
出血
主要表现为便血或黑便。
术中出血时,首先经内镜下止血。
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者,应静脉使用止血药物,或急诊肠镜检查,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严重者或需手术治疗。
感染
术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主要是静脉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部分肠切除术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无法用息肉摘除术,且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行部分肠切除术。
微波治疗
微波治疗是利用微波热效应,在息肉基部周围放置一个套索或圈套器,通过电灼法将息肉烧灼切除。
切除息肉后,烧灼还有助于止血。
可能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
术前
术前1天流质饮食。
术前需要清洁肛门,并保持肛门处的干燥和清洁。
术前应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
术后
术后密切观察有无便血、腹痛、发热、血压降低等情况,有异常需及时与医生沟通。
术后遵医嘱定时换药,同时注意伤口护理,若出现伤口出血或感染应及时就医。
术后注意休息1~3天,1周内避免过度体力活动。
术后3天内进流质、少渣半流质(米糊、粥、粉、软面条等)饮食,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术后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煎炸、辛辣食物(大蒜、辣椒等)。
术后2周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饮,避免大便干结或便秘影响创口愈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可用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炎性息肉病的治疗。
主要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和舒林酸等。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直肠息肉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息肉恶变前切除通常不会影响寿命。
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一旦恶变则反复发作,预后较差,难以治愈。
腺瘤性息肉早期筛查、及时切除,可以预防癌的发生。
直肠息肉部分切除后可复发,严重者有癌变的可能。
危害性
部分肛门息肉有癌变的可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等。
增加纤维素的摄取,适当多吃韭菜、芹菜、地瓜等新鲜水果、蔬菜、全麦或杂糖食物。
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增加体育锻炼,肥胖者适当减重。
调整生活习惯
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保持乐观,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
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要看报纸、听广播、玩手机,排便时间不宜过长。
适当地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强体质。
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
随诊复查
肠镜检查发现息肉者,应在规范治疗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
肿瘤性息肉一般在术后6个月复查,或按照医嘱定期复诊。
非肿瘤性息肉一般在术后1年内复查,或按照医嘱定期复诊。
如果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所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复诊时可能会做直肠指诊、粪便隐血试验等检查。
预防
结肠癌家族史者,应在50岁之前定期筛查肠镜。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人,建议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肠镜筛查。
50岁以上者建议行肠镜检查,没有发现息肉的情况下可以10年后复查。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和痔疮等。
研究表明,增加钙摄入、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预防肠息肉或结肠癌患者形成新息肉。不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多吃蔬菜、水果和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喝水,预防便秘。
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如慢跑、打球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