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张力性气胸
概述
气体只能进入而不能排出胸腔的气胸
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
胸部受伤、肺部疾病或机械通气可引起
首选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进行治疗
定义
胸壁、肺、支气管或食管上的创口呈单向活瓣,与胸膜腔相交通,吸气时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从胸膜腔排出,因此随着呼吸,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增高,以致超过大气压,形成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胸膜腔内压大于大气压,抽气为负压后不久又变为正压。此类型的气胸较严重,胸腔压力巨大,影响呼吸和循环,可迅速危及生命,需要急诊处理。
发病情况
张力性气胸在气胸中的发病率为1%~2%。
胸部创伤患者和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出现张力性气胸的概率可能更高。
张力性气胸是什么意思
张力性气胸属于气胸的一种,又称为高压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属于气胸的一种急症,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会随着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逐渐积累,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为高压性气胸,使得肺脏受压,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
张力性气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烦躁、意识障碍、大汗淋漓、发绀等。气管明显移向健侧,颈静脉怒张,多有皮下气肿,伤侧胸部饱满,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
对于张力性的患者,可以采取穿刺抽气等院外急救,入院后行胸腔闭式引流等院内急救治疗。对于怀疑有胸腔内脏器损伤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则需剖胸探查。张力性气胸存在复发的可能,建议患者定期复查。
对于张力性气胸治疗后的患者,日常需要多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避免过度劳累。调节不良情绪,合理释放压力。
病因
致病原因
胸部受损:车祸、刺伤等胸部外伤,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等)或麻醉失误均可导致胸膜、肺组织受损,引起张力性气胸。
肺部疾病:多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过形成肺大疱(肺部原本存在正常的肺泡,受到炎症、感染等破坏后,几个肺泡融合形成大泡的表现)或直接损伤胸膜所致,常见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会在胸部产生不均匀的压力,从而迫使空气从肺部进入胸膜腔,容易引起张力性气胸。
诱发因素
吸烟:吸烟会导致小气道发炎,可能引起肺气肿,从而导致张力性气胸。
剧烈动作:抬举重物用力过猛、剧烈咳嗽、运动、屏气等,也可能诱发张力性气胸。
气压变化:从高压环境进入低压环境(如潜水、飞行等),导致胸膜腔压力发生变化,更易诱发张力性气胸。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会加剧肺部疾病,可以引起张力性气胸。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为张力性气胸的高危人群。
肺部疾病: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肺结核等),可能导致肺组织异常,易出现张力性气胸。
吸烟:吸烟会损害肺部组织,增加了张力性气胸的患病风险。
气胸史:气胸的复发率较高,有气胸史人群再次发生气胸的风险较高。
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的患者,肺容易受疾病侵害,如肺部感染、肺间质纤维化等,更易发生张力性气胸。
高龄:老年人更易患肺部疾病,增加了张力性气胸的患病风险。
发病机制
当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空气持续进入胸膜腔,但不能排出时,胸膜腔内空气不断增加,气压持续升高,导致肺逐渐塌陷,影响呼吸,从而诱发张力性气胸。
症状
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
气胸发作时病人均有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与发作的过程、气胸的类型、肺被压缩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状态有关。
单侧闭合性气胸,在年轻的呼吸功能正常的病人,可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即使肺被压缩>80%,亦仅能在活动时稍感胸闷。
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老年病人,肺被轻度压缩就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急性发作的气胸,症状可能更明显,而慢性发作的气胸,健侧肺脏可以代偿性膨胀,临床症状可能会较轻。
胸痛
疼痛是气胸病人最常见的主诉,而且在轻度气胸时,可能是唯一症状。
常在发生气胸当时,突然出现尖锐性刺痛和刀割痛,与肺大疱突然破裂和肺被压缩的程度无关,可能与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壁层胸膜受牵张有关。
疼痛部位不确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合并纵隔气肿,可出现持续的胸骨后疼痛。
刺激性咳嗽
自发性气胸偶有刺激性咳嗽。
其他症状
张力性气胸时,患侧肺被极度压迫,同时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等)亦向健侧移位,病人除了呼吸困难外,临床上还会出现发绀、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意识障碍、窒息、休克。
并发症
胸腔积液
胸膜裂口短期未愈合或治疗不及时者易发生。
表现为心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血气胸
肺压缩、纵隔移位可导致胸膜破裂或胸膜粘连带撕裂,周围血管出现破裂,诱发血气胸
表现为胸闷、呼吸短促、脸色苍白等症状。
气胸合并血气胸时,如出血量多,病人会心悸、血压低、四肢发凉等。
脓气胸
如果肺部发生感染,脓液聚集在胸膜腔内,可能发展为脓气胸
表现为发热、畏寒、呼吸困难等。
纵隔气肿
当空气沿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进入纵隔时,可发生纵隔气肿。
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
皮下气肿
如果空气进入皮下组织,可能导致皮下气肿,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在前胸及颈部皮肤触及握雪感。
表现为前胸、颜面部肿胀。
纵隔移位可造成心脏、大血管移位、大静脉扭曲,影响血液回流,出现体循环淤滞的表现,如静脉怒张等。
胸膜支气管瘘
气胸长期不愈合可形成胸膜支气管瘘,可表现为气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有时伴有发热、咳血。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求救。
张力性气胸病势凶险,优先考虑就诊急诊科。
胸外科
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情况,病情稳定后,可就诊于胸外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休息,减少活动量,尽量少说话,减少肺活动,放松心情,避免焦虑。
特别提醒:如果颈部有异常表现,就医前不要化妆掩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
是否有发热、畏寒?
是否有发绀、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意识障碍、窒息、休克?
是否有心悸?
是否有其他异常?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外伤或手术?
是否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是否长期吸烟?
是否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是否患过气胸?
肺部是否接受过相关的有创医疗操作?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等。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胸片检查较易诊断,也可根据胸腔穿刺见高压气体将针筒芯向外推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史
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史、手术史、有创医疗操作史。
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有气胸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咳嗽。
严重还会出现发绀、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意识障碍、窒息、休克。
体征
患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增宽。呼吸频率增快、口唇发绀。
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气管、心脏向健侧移位。
听诊患侧呼吸音弱或消失。
左侧气胸并纵隔气肿时,在胸骨左缘可闻及与心搏一致的高调粗糙的杂音,称Hamman征(纵隔气肿综合征),可能与心脏搏动时撞击左侧胸膜腔内气体和纵隔内气体有关。
张力性气胸合并皮下气肿时,可在前胸壁、头面部触及捻发感。
影像学检查
X线表现
胸片是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肺萎陷的程度、肺部情况,有无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及纵隔移位等。
显示无肺纹理的均匀透亮的胸膜腔积气带,其内侧为与胸壁平行的弧形线状肺边缘。
少量气体往往局限于胸腔上部,常被骨骼掩盖,此时嘱病人深呼气,使萎陷的肺更为缩小,密度增高,与外带积气透光区形成更鲜明的对比,从而显示气胸带。大量气胸时,患侧肺被压缩,聚集在肺门区呈球形阴影。
根据线胸像胸部X线,大致可计算气胸后肺脏受压缩的程度,对临床处理气胸有一定指导意义。
当胸内积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的1/4时,肺被压缩大约35%。
当胸内积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的1/3时,肺被压缩50%。
当胸内积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的1/2时,肺被压缩65%。
胸部CT
能清晰显示胸腔积气的范围和积气量、肺被压缩的程度,有些人可以见到肺尖部肺大疱的存在,同时胸部CT还能显示胸腔积液的多少。
对含极少量气体的气胸和主要位于前中胸膜腔的局限性气胸,在线胸像胸部X线上容易漏诊,而CT则无影像重叠的弱点,能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肺大疱
相似点:都可有呼吸困难症状。
不同点
肺大疱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气胸常常起病急,病史短。
X线检查肺大疱为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位于肺野内,其内仍有细小条状纹理;而气胸为条带状影,位于肺野外胸腔内。肺周边部位的肺大疱易误诊为气胸,胸片上肺大疱线是凹面向侧胸壁,而气胸线是凸面常朝向侧胸壁,胸部CT有助于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点:都有急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休克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急性心肌梗死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心音性质及节律改变,无气胸体征,心电图或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肺栓塞
相似点:都有急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休克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肺栓塞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疾病,无气胸体征,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
相似点:都有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不同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是长期缓慢加重的,支气管哮喘有多年哮喘反复发作史。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且有胸痛时,应考虑并发气胸的可能,胸部X线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迅速降低胸腔压力,排出胸膜腔内空气,缓解症状,促进肺复张,消除病因,尽可能降低复发率。
治疗原则:张力性气胸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首选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进行治疗。
急救处理
包括入院前或院内急救,主要进行胸腔排气减压。
用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刺入胸膜腔。
紧急情况下可在针柄处外接剪有小口的塑料袋、气球或避孕套等,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腔。
也可将数个大孔径穿刺针头同时刺入上胸部胸腔并让伤员咳嗽以加快排气,待症状改善后尽快换用其他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
经急救处理,症状改善后,可行正规胸腔闭式引流。
患者于斜坡半坐位安置胸腔闭式引流。
有时需要在X线透视下选择合适的部位插管引流。
引流后,症状多可迅速缓解,被压缩的肺可在数天或数小时内复张。
数字式胸腔引流系统有利于缩短置管时间。
待漏气停止24h后,X线复查证实肺已经膨胀,才能拔管[6]
在引流过程中注意导管堵塞、引流管脱落、引流速度,以及无菌操作等。
手术治疗
若胸腔引流管不断有气排出,呼吸困难不见好转,往往提示肺、支气管有较大裂口,不能自行愈合,应及早进行手术修补治疗。
用于控制肺漏气,处理肺部病变。
手术方式: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
电视胸腔镜是目前首选的微创手术,用于切除肺大疱或修复肺部破口,具有疼痛轻、创伤小、愈合快、功能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还可同期进行VATS胸膜固定术治疗,关闭胸膜腔,避免气胸复发。年龄较大、肺部疾病严重者应慎选。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化学性胸膜固定术。
开胸手术:通过开胸进行破口修补,或肺大疱结扎。此方法远期效果更好,复发率更低[9]
康复治疗
排痰康复训练
患者在卧床期间应多采用半卧位、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的恢复措施,以及协助翻身、拍背,对肺复张、提升引流质量和防止肺部感染有较好的作用[8]
其他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尽量少说话,减少呼吸运动。
氧疗:持续氧疗,促进氧气吸收。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有助于治疗或预防细菌引起的感染。
注意事项:使用前应进行皮试,防止过敏反应。
预后
治愈情况
张力性气胸极易危及生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一般恢复需要1个月,具体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张力性气胸一般可痊愈。若未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患者会因呼吸衰竭迅速死亡。
对于初次发作的张力性气胸患者,其治疗有效率可达90%,但复发率也高达50%。再次发作的患者治疗后二次复发率高达85%。
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有2次以上的气胸发作史、胸部X线显示巨大囊泡、身高与体重的比值增大。有研究表明手术治疗较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复发率降低。
危害性
张力性气胸多为突然发病,胸痛、呼吸困难症状较重,病人常常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且急救和手术容易造成患者压力增大,引发心理问题。
张力性气胸属于危急重症,不及时治疗极易迅速致死。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建议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如鸡蛋、鱼、瘦肉等,以增强体质。
多食用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如芹菜、玉米等。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苹果等,以补充维生素。
尽量少食用酸辣、油炸、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凉菜等。
严格戒烟禁酒。
生活管理
出院1个月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打球等),可适量进行散步等运动。
出院3~6个月内不要做牵拉(肌肉拉伸等)和扩胸运动,防止再次诱发气胸。
气胸病人禁止乘坐飞机,经治疗好转的患者,建议复查胸部X线肺部完全复张后1周,再考虑乘坐飞机。
咳嗽、排便等时不要用力过度,也不要抬举重物、屏气,避免复发。
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注意保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心理支持
张力性气胸多为突然发病,胸痛、呼吸困难症状较重,病人常常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患者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可鼓励其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
病情监测
患者需注意自身的症状变化,是否仍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就诊。
随诊复查
张力性气胸复发率较高,需要定期复诊,一般在治疗后第2周复诊,如病情好转,可在3~4周后复诊,以后3个月或半年复诊,具体遵医嘱。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胸部X线或CT检查。
预防
目前没有预防张力性气胸的有效办法。以下措施用于预防气胸发生。
抬举重物时,应避免用力过度。
尽量不要进行太过激烈的运动,如踢足球、打篮球等。
平时应适当增加运动,增强肺功能,提高免疫能力,以预防感冒等疾病。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吸烟者应戒烟,并拒绝二手烟。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道感染等),控制病情。
既往有气胸史的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