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中华跌打丸
概述
药物成分
金不换、假菊叶、地耳草、牛尾蕨、鹅不食草牛膝乌药、红杜仲、鬼画符、山桔叶、大力王、刘寄奴、过江龙、毛老虎、穿破石两面针鸡血藤丢了棒岗梅木鳖子、丁茄根、半边莲独活苍术急性子、栀子、制川乌、丁香、香附、钻朗风、桂枝、樟脑。
性状特征
中华跌打丸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辛辣。
制剂规格
大蜜丸,每丸6克。小蜜丸,每30丸重6克。
中华跌打丸多少钱
中华跌打丸为10元~25元/盒左右,受不同地区等因素影响,价格存在波动。
中华跌打丸常用规格有6g*6丸/盒、6g*8袋/盒等。因不同规格、不同地区、不同医药机构等因素影响,没有统一定价,目前市面上售价为10元~25元/盒左右,具体售价需按照当地正规医药机构定价。
中华跌打丸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生肌、舒筋活络、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新旧瘀痛、挫伤筋骨、风湿瘀痛、创伤出血。孕妇忌服本品,皮肤破伤出血处不可外敷。本品不良反应尚不明确,需遵医嘱规范用药。
功效作用
用途
消肿止痛、舒筋活血、止血生肌、活血祛瘀。
治疗病证
用于治疗挫伤筋骨、新旧瘀患、风湿瘀痛等症状。
用于治疗各种间接、直接暴力等造成的跌打损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筋膜、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出现皮肤青紫、瘀血肿痛、功能活动受限,甚则创伤出血等症状。骨折、软组织损伤患者,也可以服用中华跌打丸辅助治疗。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之邪、经脉瘀阻等造成的痹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得温则减等症状。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也可以服用中华跌打丸辅助治疗。
中华跌打丸过敏会痒怎么办
如果服用中华跌打丸后出现过敏、发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
中华跌打丸属于中成药的一种,该药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牛尾菜、鹅不食草、牛膝、乌药、红杜仲、鬼画符、山桔叶、羊耳菊、刘寄奴、过岗龙、山香等。
因为该药在临床上有消肿止痛(消除肿胀和疼痛)、舒筋活络(舒展筋骨、疏通经络)、止血生肌、活血祛瘀的作用,所以,对于挫伤筋骨、新旧瘀痛、创伤出血、风湿瘀痛等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过,孕妇、皮肤破伤出血者不可外敷该药。而且该药的不良反应不明确,如果服药后出现过敏、发痒的表现,多考虑是过敏反应。建议立即停药并就诊。
具体用药应咨询医生。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服用时间:最好在饭后服用。
服用方法:按照说明书,口服或外用。
服用剂量:1次1丸,1日2次。儿童及体虚者减半。
温馨提示
儿童一定要在成年人的监护下服用。
中华跌打丸可以长期吃吗
中华跌打丸可以活血祛瘀、舒筋活络(舒展筋骨、疏通经络)、止痛消肿、止血生肌,中病即止(对于药性猛的药物,疾病大体痊愈之后就应该停药,以免造成损害),不建议长期服用,疾病痊愈或者服用未见效后需遵医嘱停药。
中华跌打丸是由牛尾藤、过岗龙、乌药、制川乌、刘寄奴、鸡血藤、穿破石、牛膝、苍术、独活、香附等中药组成。临床上对于外伤的出血、筋骨的挫伤、风湿的瘀痛、新旧瘀血导致的疼痛具有治疗作用。
由于该药物中含有较多的活血化瘀(促进血液运行,消除体内瘀血)药,长期服用可能损伤人体正气,一般达到治疗目的后就可以停药,如果服药效果欠佳的更不建议长期服用,需要及时就医更换药物。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禁用;皮肤破伤出血者不可外敷;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服药需要医生的指导。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中华跌打丸为处方药物,需凭医师处方购买,并在医师、药师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
对中华跌打丸过敏者禁用。
皮肤破伤出血者不可外敷。
患有高血压、肝病、肾病、心脏病、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忌服。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过敏体质者谨慎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忌服。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遵医师指导使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中华跌打丸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用药注意
服药期间应该避免抽烟、喝丸,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以防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效。
目前还不清楚哪些药物会与中华跌打丸发生相互作用,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咨询医生,以防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服用中华跌打丸3~5天后,如果肌肉、筋骨、关节疼痛、淤青等症状无改善,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温馨提示
不要自行根据症状盲目加量、减量服用,也不可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长期服用。
出现不适症状时请停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调换药物。
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使用中成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成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密封保存。
如果希望了解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功效作用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注意事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