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paget病
概述
一种罕见的阴囊表皮低度恶性肿瘤
阴囊皮肤红斑、渗液、瘙痒、破溃、结痂、脱屑,经久不愈
病因尚不清楚
早期首选手术切除,也可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
定义
阴囊Paget病是来源于阴囊表皮的低度恶性肿瘤,较罕见。
阴囊Paget病属于乳腺外Paget病的一种,是乳腺外Paget病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乳腺外Paget病多发生于大汗腺分布部位,如耻骨部、阴囊、阴茎、会阴、肛周等。
主要表现为淡褐色、红褐色斑块,表面有结痂,部分伴有糜烂、可有少许渗出,边界清楚。易误认为阴囊湿疹或皮炎。
发病情况
阴囊Paget病发病率较低,较为少见,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阴囊Paget病多在50~60岁以后发病。
Paget病具有种族倾向,白种人多见,黑人少见,亚洲男性发病率较白种人高。
病因
致病原因
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有以下几种学说。
顶泌汗腺演化学说
由于Paget病多发生在汗腺较多部位,且Paget细胞与顶泌汗腺在结构及组织化学等方面类似,因此认为可能为汗腺腺癌发生皮内转移所致。
迁移学说
由于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他肿瘤,并且有研究发现其与前列腺癌、膀胱癌等有共同表达产物,因此认为Paget病可能为邻近器官肿瘤播散或其他内脏肿瘤转移。
异位细胞来源学说
Paget细胞与Toker细胞有类似的细胞免疫特征,因此认为Paget病可能为Toker细胞来源。
多潜能干细胞异常分化学说
该学说认为Paget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表皮原位癌,肿瘤细胞来源于一种表皮干细胞的异常分化,进而侵犯汗腺及其它器官。
高危因素
具有以下情况者,Paget病的患病风险可能会增高。
长期接触煤油焦油、润滑油、石棉、沥青及放射性物质。
长期皮肤慢性刺激,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病史。
症状
后期皮肤增厚呈橘皮样,部分皮肤形成溃疡,渗出伴恶臭。
主要症状
皮肤红斑
早期皮肤呈炎症样改变,与阴囊湿疹类似。
表现为界限不明的红色或棕色斑块,部分伴有瘙痒、灼热、疼痛等。
皮肤糜烂、溃疡、增厚硬结
皮肤可见小水泡样皮疹,水泡破裂后出现皮肤渗液,糜烂伴恶臭,结痂,脱屑。后期皮肤增厚呈橘皮样。
阴囊部可反复发生糜烂、溃疡伴液体渗出,数月或数年后,病变逐渐扩大到阴茎及会阴等处。
早期病变的边界往往较清楚。如出现深部溃疡、凸起的边界,以及斑块状肿物,需要警惕肿瘤浸润。
并发症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晚期患者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一侧或两侧淋巴结肿大。
但并非所有的淋巴结肿大都是肿瘤转移,大多数是感染炎症所致。淋巴结肿大率为32%,而病理检查证实为转移者为12.5%。
皮肤感染
肿瘤导致患处皮肤缺损,破坏正常皮肤结构,易导致皮肤出现感染。
泌尿生殖道感染
部分患者肿瘤侵及睾丸及精索,表现为睾丸附睾炎及精索走形区疼痛表现。
后期皮肤病变侵及阴茎,甚至膀胱及长期会阴部皮肤感染易出现逆行感染。
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阴囊皮肤出现红肿、溃疡等改变,建议及时就医。
皮肤性病科
阴囊皮肤出现红肿等湿疹样表现,也可以就诊皮肤性病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出现阴囊皮肤病变,经久不愈,就医前不要使用口服或外用药,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皮肤改变在哪里?有水泡吗?伴疼痛吗?伴瘙痒吗?有破溃吗?有臭味吗?
皮肤改变持续多长时间?多久皮损消失?
是否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是否有阴茎或会阴其他部位皮肤改变?
病史清单
是否阴囊皮肤反复感染?是否有人乳头状病毒感染?
穿内衣是否经常摩擦皮肤?是否接触过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男性肿瘤五项等检查。
专科检查:皮肤活检报告、超声、平扫CT、增强CT、磁共振水成像、PET/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磺胺类药:丁苯羟酸乳膏、他克莫司乳膏、吡美莫司乳膏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
保湿类药物: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阴囊皮肤湿疹样改变,按湿疹正规治疗后仍不见好转或反复复发病史。
有膀胱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病史。
临床表现
阴囊皮肤红斑、渗液,糜烂伴恶臭,结痂,脱屑,增厚甚至出现硬结。
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男性肿瘤标记物检查,如PSA、CEA、AFP、CA199等,用于判断是否合并其他肿瘤及肿瘤的可能组织来源。
血、尿常规检查:用于判断是否同时存在感染。
凝血、生化常规检查:用于术前评估是否适合行手术治疗。
影像学检查
超声
腹股沟超声:可了解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为疾病分期提供依据。
泌尿系及腹部超声:明确膀胱及前列腺是否同时存在肿瘤病变,可判断肿瘤来源及是否有转移。
平扫+增强CT
可明确阴囊病变范围、腹部及盆腔脏器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肿瘤或存在转移。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对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PET检查
可以确定原发灶及全身转移情况,对于提供临床治疗方案及评价治疗效果有帮助。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阴囊Paget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活检病理光镜下于表皮层找到特有的Paget细胞。
免疫组化检查,发现 CK7、HER-2、CDK4、CD44v6、P53 等多种产物。
鉴别诊断
阴囊Paget病最主要的症状是阴囊皮肤红斑,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阴囊湿疹
相似点:均有皮肤红斑、瘙痒、糜烂、渗液。
不同点:血常规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lgE增高,阴囊Paget病病史较长,症状反复。皮损久治不愈。病理学表现阴囊Paget病表皮层找到Paget细胞,阴囊湿疹多为炎症细胞。
Paget样Bowen病
相似点:均有皮肤慢性炎症表现。
不同点:Bowen病的皮损颜色通常为暗褐色,病理检查为原位鳞癌。
浅表扩散型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点:光镜下Paget细胞若黑色素沉积时两者表现相似。
不同点:病理检查可鉴别诊断。
蕈样霉菌病
相似点:光镜下形成的成群的异型淋巴细胞聚集时两者表现相似。
不同点:蕈样霉菌病为真皮弥漫淋巴细胞浸润是,免疫组化染色T细胞标记阳性。
治疗
治疗目的:延缓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长期随访。
疾病早期首选病灶局部广泛切除手术治疗,晚期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是阴囊Paget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进行阴囊皮肤广泛切除术,同期或后期再行阴茎阴囊皮肤重建治疗。
早期局限于表皮层,可行病灶局部广泛切除,手术效果好,预后较好。
国外多应用Mohs显微外科技术,可在最大保留正常组织前提下完整切除肿瘤组织,但存在高风险和高复发率的情况。
术中切缘冰冻切片,能够减少局部切缘阳性和肿瘤细胞残留造成的局部复发。
大面积的阴囊Paget病术中或术后须进行阴茎阴囊皮肤重建。
其他治疗
如果患者因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或一般情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或术区创面感染、术前已经明确发生转移等不适合手术情况,或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时,可进行其他治疗。
包括:放疗、全身化疗、局部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光动力学疗法、激光治疗等。
放射治疗
适应证:年龄过大,术后复发可能性大,手术面积大等情况。
多用于手术后辅助治疗,也可单独应用。
全身化疗
化疗药物可选择:氟尿嘧啶类、紫杉类、铂类、蒽环类、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药物。
暂无标准的化疗方案。
局部药物治疗
病变处可局部外用5%的咪喹莫特乳膏。
靶向药物治疗
光动力学疗法
原理:光敏剂(5-ALA)介导产生光化学反应选择性地摧毁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
单独或联合使用均有一定效果。
激光治疗
包括:钬激光、CO2激光。
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原有解剖结构和功能,但有较高复发率。
预后
治愈情况
阴囊Paget病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局限在表皮,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
阴囊Page病复发率高,手术切缘阴性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如病变浸润真皮或发生淋巴结及体内脏器转移,预后较差。
危害性
长期皮肤溃疡甚至恶臭,严重影响正常日常生活、学习、工作。
晚期出现转移对生存时间存在影响。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加强优质蛋白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
卫生管理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皮肤干爽。
避免搔抓阴囊破损皮肤,防止皮肤出现感染。
病情监测
当出现阴囊部位皮肤病变时应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治疗期间遵医嘱用药,治疗后按时复诊,必要时复查影像学检查。
术后的密切随访至关重要,如再次出现阴囊部位皮肤病变,应及时就诊。
预防
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无有效预防措施。
要避免长期接触煤油焦油、石棉及放射性物质。
积极治疗皮肤湿疹、膀胱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其他疾病。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