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仰趾外翻足
概述
足背伸肌力正常,小腿三头肌瘫痪或力量减弱,导致足背伸、足外翻的畸形
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背伸,且向外翻,严重者足背可触达小腿前外侧
常由先天因素、创伤、神经性肌肉疾病等原因导致
以手术治疗为主,也可选用保守治疗方法
定义
仰趾外翻足是指足背伸肌力正常,小腿三头肌瘫痪或力量减弱,导致踝关节跖屈力量不能对抗背伸力量。
表现为足部跖屈困难(较难向下踩),内翻(足底向内侧翻转)受限,出现足背伸、足外翻的畸形状态,伴有足趾背伸,严重者足背可触及小腿前外侧。
分类
仰趾外翻足根据严重程度分类:
重度仰趾外翻足:小腿三头肌瘫痪,其中趾长肌、长伸肌、胫前肌肌力正常。
出现踝前部的组织萎缩及骨性的仰趾畸形,且跟胫角<60°。
中度仰趾外翻足:小腿三头肌瘫痪,合并胫前肌瘫痪,足背伸肌力减弱,仰趾外翻足表现不明显,且跟胫角在60°到70°之间。
轻度仰趾外翻足:小腿三头肌部分瘫痪,肌力减弱,多见于青少年,畸形表现尚不明显。
隐性仰趾外翻足:小腿三头肌肌力约3~4级,其他肌肉肌力均正常。日常生活,活动受限不明显;剧烈运动,可出现活动不便,表现为跛行等。
发病情况
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0.6:1。在新生儿中,发病约为1/1000。
病因
致病原因
仰趾外翻足多是因为孕妇胎位异常,压迫胎儿足部。也与创伤、神经肌肉疾病等影响因素密不可分。
先天因素
由于胎儿足部在子宫内长时间压迫,造成跟骨背伸及外翻,从而引起先天性仰趾外翻足的发生。
此外,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患者,也会出现仰趾外翻足。
创伤
创伤后遗症也会引起仰趾外翻足,如踝部损伤等。
不当的运动,如跑步用力过度等,可能引起跟腱的损伤,跖屈力量减弱,也会引起仰趾外翻足的发生。
神经性肌肉疾病
脊髓灰质炎、马尾综合征等疾病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造成小腿三头肌肌力减弱,使足背伸与跖屈肌力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仰趾外翻足的发生。
其他
临床治疗中,如跟腱延长术中过度牵拉跟腱,会导致小腿后侧肌肉力量减弱,也可能引起仰趾外翻足的发生。
高危因素
以下因素均与仰趾外翻足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以下人群属于本病的高危人群:
胎儿宫内胎位异常,足部长期受压
有仰趾外翻足家族史
曾患脊髓灰质炎等神经肌肉疾病
足踝部受伤者
症状
主要症状
足部畸形
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背伸和外翻畸形,休息放松时足部背伸,被动背伸活动范围增加,严重时足背可触及小腿前外侧。
可有足?趾外翻、旋转以及足外翻。
长期足跟负重,前足负重功能减弱,肌肉得不到锻炼,可出现萎缩,加重足部畸形。
疼痛
负重行走时呈跟骨一点负重,足趾仰起,脚跟疼痛。
后足长期过度负重,容易引起足跟慢性疼痛。
行走困难
足跟疼痛、足外翻导致步行困难,步态异常
出现“蹲伏步态”,即步行时膝、髋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向足背侧伸展。
并发症
足骨发育异常
患病时间过长会导致足骨发育的异常,舟状骨、距骨向内侧凸出,足内侧缘凹陷等,影响步行。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当出现足部畸形、足背伸角度异常、外翻畸形,则需要及时去骨科就诊。
如果医院有足踝外科,请选择足踝外科就诊,尽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就医时肢体紧张,影响疾病诊断的结果。
出现足部疼痛,应尽量减少步行,减轻足部负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走路时是否有前脚掌不能着地?多长时间了?
走路时有脚跟疼吗?
是否难以走路,或者出现走路缓慢?
是否伴有足部感觉异常,如麻木?
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上述表现?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仰趾外翻足?
最近是否有过足踝部的外伤?
之前有没有患过其他疾病,如脊髓灰质炎、马尾综合征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解热镇痛药:如塞来昔布、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家族中有人曾患仰趾外翻足。
临床表现
足部畸形:单侧或双侧足背伸和外翻畸形,休息放松时足部呈背伸位,被动背伸活动范围增加,严重时足背可触及小腿前外侧。可出现前足肌肉萎缩。
患者负重行走时呈跟骨一点负重,足趾仰起,脚跟疼痛。
步行困难,出现“蹲伏步态”,即步行时膝、髋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向足背侧伸展。
X线检查
能够清楚准确测量仰趾外翻足的外翻角度,用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先天性直立距骨
相似点:足部背屈外翻。
不同点
距舟关节脱位,足部外侧出现骨性畸形,足前侧部分韧带挛缩。
可以通过X线进行鉴别。
2、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相似点:小腿内旋畸形。
不同点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现足底向内侧翻起畸形,而仰趾外翻足会导致双侧或单侧足部外翻畸形、疼痛。
可以通过观察畸形部位,结合有无疼痛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及早治疗,增加足跖屈力量,改善足部功能和步态,减少并发症。
治疗原则:新生儿采用绷带固定,轻症患者通常采用手法治疗和外固定的保守治疗,中、重度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
跟腱移位代跟腱术
胫前肌、腓骨长肌移位代跟腱术
目的:用肌力好的胫前肌和腓骨长肌代跟腱,增加足跖屈力量,效果较好。是首选治疗方法。
适应证:适用于轻、重度仰趾外翻足。
腓骨长短肌移位代跟腱术
目的:用肌力好的腓骨长、短肌移位代跟腱,既可以解决足内外翻动力失衡的问题,又增加了足跖屈的力量。
适应证:适用于仰趾外翻足的患者。
腓骨长短肌、胫后肌移位代跟腱术
目的:用腓骨及胫后肌代跟腱活动,增加足部力量。
适应证:适用于中度仰趾外翻足合并胫前肌瘫痪和跟行高弓足的患者。
注意事项:跟行高弓足的患者还应同时结合跖筋膜松解术,矫正高弓畸形。
骨性手术
重度仰趾外翻足及合并其他畸形时,需要增加稳定性,单纯的肌腱移位效果不好,需要结合骨性手术。
Jones手术
胫前肌移位替代跟腱时,易形成鹅颈畸形,此时可以使用Jones手术矫治。
如果伴有肢体短缩等情况,应穿补高鞋或行肢体延长术,以免畸形复发。
跟距关节融合术
需要维持内外翻方向稳定时可结合此手术方式,可以维持跟距骨之间正常力的传导。
如果行跟距关节融合术可以能纠正畸形,则不需要行三关节融合术。
三关节融合术
足部存在严重外翻畸形,同时还伴随前足外展等畸形时,可选择此手术方式进行手术。
指在距舟关节、跟骰关节和距下关节进行截骨,用于矫正畸形,之后再调整肌力平衡。
保守治疗
通过以下两种手法矫正足部外翻及过度背伸畸形,使挛缩的软组织放松,并将患足固定于过度矫正位置。后期可结合主动功能锻炼避免复发。
矫正治疗
患者仰卧,膝关节微屈,用毛巾热敷后手指按摩踝前部挛缩的软组织。用力不要过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保持在内翻跖屈位,维持12分钟。
固定治疗
用绷带固定踝关节足部,防止绷带松脱。1周后重复上述手法治疗,更换弹力绷带至畸形完全矫正后继续固定2周左右。亦可用支具固定。
固定后应密切观察足部的血运及活动,如果局部疼痛剧烈,伴有肤色变深,或患儿哭闹不安,则需警惕血运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需及时作出调整。
预后
治愈情况
仰趾外翻足应尽早治疗,一般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多数患者进行手法的矫正、按摩,并配合固定支具,都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较严重的会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如能早期规范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危害性
仰趾外翻足可造成步行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同时还会给个人带来焦虑、自卑等心理层面的压力。
如果长期不采取积极治疗,还会出现足跟慢性疼痛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心理调节:此病导致步行困难,容易引起患者心理负担,需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日常运动:可适度进行踝关节活动。如果进行步行等足部受力的运动,需佩戴护踝,穿舒适、有弹性的鞋,防止关节及足跟损伤。
矫正治疗:平时注意拉伸足踝部肌肉,进行适度按摩、推拿等治疗。
预防
该疾病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多为先天因素所致。应注意预防,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接种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发生。
运动前需充分活动踝关节,运动时注意足部保护,避免足部创伤,必要时可佩戴护踝。
出现外伤需要及时治疗及康复锻炼,以防仰趾外翻足的发生。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胎儿异常。
有神经系统相关疾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