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斜疝
概述
主要表现为站立时腹股沟区出现肿块,具体症状根据分型不同,存在差异
先天性腹股沟管发育不良、后天长期腹部用力是主要的病因
以手术治疗为主
1岁以内的婴幼儿有自愈的可能
斜疝是什么?
定义
斜疝是腹股沟疝的一种类型。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可进入阴囊,称为斜疝。
分型
根据发病原因分类
先天性斜疝:与婴儿出生后腹膜鞘状突未闭有关。
后天性斜疝:与腹壁强度下降和腹内压增高有关。
根据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分类
易复性疝
疝常在患者站立或活动时出现,平卧休息后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腹腔。
难复性疝
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未发生器质性病理学改变。滑动性疝属难复性疝的一种类型,有部分疝囊是由腹腔内脏(如盲肠、膀胱等)所构成。
嵌顿性疝
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还纳,可伴有疼痛和消化道梗阻等症状,但疝内容物尚未发生血运障碍。
绞窄性疝
绞窄性疝是嵌顿疝病程的延续,疝内容物出现了血运障碍,有明显疼痛。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发病情况
斜疝是最常见的腹股沟疝类型,占腹股沟疝的95%,后天性斜疝较先天性斜疝更多,发病部位右侧多于左侧。
成年男性多见,男性与女性发病比约为15:1。发生在婴幼儿的多为先天性斜疝。
斜疝一定要做手术吗?
斜疝并不一定要手术治疗,部分1岁以内的患儿可自愈。但是对于成年患者且病情严重者来说,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起不到根治作用。
大多数斜疝可以通过传统疝修补术、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手术方式治疗。
斜疝与直疝的区别是什么?
斜疝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而直疝好发于腹壁薄弱的老年人。
斜疝基本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有的病人开始时肿块较小,疝环处仅有轻度坠胀感,此时诊断较困难;一旦肿块明显,并穿过浅环甚或进入阴囊,诊断就较容易。直疝由直疝三角疝出,呈半球形,回纳后按压腹股沟管深环仍可再次疝出,精索位于疝囊的前方。
斜疝手术后疼痛是复发了吗?
斜疝手术后出现疼痛症状一般不是复发。斜疝手术后出现疼痛多考虑和手术创口有关,伤口处的组织损伤,在麻药效果消失以后会产生疼痛,具体疼痛情况也和个人耐受性有关。
另外,如术后伤口恢复差,存在伤口细菌滋生,局部感染,也会引起周围疼痛,多会伴随红肿、渗出。斜疝手术后如出现疼痛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病因
致病原因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腹股沟管生理掩闭机制缺陷是腹股沟斜疝的重要病因之一。
胚胎发育时腹膜鞘突未闭锁或闭锁不全,可导致腹内脏器突破腹股沟管内环形成斜疝。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腹部肌肉及筋膜等相关功能下降,导致腹股沟区域相对薄弱。
劳动、排便、排尿、腹水、提重物等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可促使腹膜向外突出形成疝囊,肠管组织也随之进入疝囊。
症状
主要症状
肿块
站立、劳动、跑步、剧烈咳嗽或婴儿啼哭时腹股沟区出现肿块,平卧消失。
初始肿块较小,随着病程延长,肿块逐渐增大,甚至进入阴囊。
疼痛
通常情况下斜疝无特殊不适。
偶尔伴有局部胀痛。
发生嵌顿、绞窄时局部出现突发性疼痛。
并发症
肠坏死
斜疝随着肿块逐渐增大,可进入阴囊或阴唇,发生嵌顿。
嵌顿的肠管可因缺血发生坏死,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
肠穿孔
斜疝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持续性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就医
就医科室
普通外科
发现腹股沟出现肿块,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出现严重腹痛、呕吐等情况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建议穿着宽松、易穿脱的衣物,以便医生进行检查。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出现腹股沟肿块有多久了?大小有变化吗?
有没有局部疼痛、坠胀感?
什么时候肿块明显突出或消失?
病史清单
有没有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长期增加的情况?
有没有受过外伤或接受过腹部手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检查
超声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菌药物(口服):青霉素类、头孢拉定、红霉素、阿奇霉素
镇痛药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长期有举重物、劳动等腹部用力经历。
临床表现
斜疝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突向体表的包块,平躺时肿块消失。可有疼痛等不适感。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根据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指标,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发生感染。
如果发生细菌感染,可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等改变。
超声检查
超声可用于斜疝的鉴别诊断,判断疝内容物。
鉴别诊断
腹股沟直疝
相似点:都可出现腹股沟肿物。
不同点:直疝很少进入阴囊。将肿块回纳后按住疝环,斜疝患者肿块不再突出,直疝患者仍可突出。
睾丸鞘膜积液
相似点:都可出现阴囊肿物。
不同点:睾丸鞘膜积液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透光试验检查透光(即透光实验阳性),而腹股沟疝组织不透光。睾丸鞘膜积液的肿块周围均呈囊性,睾丸在积液中间,所以不能触及睾丸,但腹股沟疝可在疝块后方触及睾丸。
交通性鞘膜积液
相似点:可出现阴囊肿物;肿物在每天起床或站立活动时缓慢地出现并增大,平卧或睡觉后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可缩小。
不同点:交通性鞘膜积液透光试验为阳性,可以与腹股沟疝相鉴别,彩超有利于辨明内容物。
精索鞘膜积液
相似点:都可出现阴囊肿物。
不同点:精索鞘膜积液的肿块较小,穿行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时肿块可以移动,而腹股沟疝牵拉睾丸疝块不移动。
隐睾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腹股沟部位肿物。
不同点:隐睾肿块较小,挤压时出现特有的胀痛感觉,病侧阴囊内没有睾丸,而腹股沟疝阴囊内有睾丸。
治疗
1岁以内的婴幼儿的腹外疝有自愈的可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可选择随诊观察,暂不手术。
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使用疝气带等其他非手术措施阻止疝块突出,缓解症状。
无症状或疝块极小者,可密切观察,如症状持续进展,且有手术指征,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目前尚无治疗斜疝的药物。
术后疼痛明显者,可适当应用布洛芬等镇痛药。术前为避免掩盖肠梗阻等症状,不建议口服镇痛药。
可能存在感染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治疗
不同手术的优缺点各不相同,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修补。
传统疝修补术
适用于急诊手术,腹腔内可能存在污染情况时。
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缺点: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拉感、疼痛等,复发率较高。
无张力疝修补术
是目前外科治疗最主要的方法,不影响正常的解剖结构,常用的修补材料为人工补片。
优点: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无牵拉感,复发率低。
缺点:当嵌顿疝需进行急诊手术时,高分子修补材料有潜在排异和感染的风险,不宜使用,对于腹股沟管未发育完全的儿童亦不提倡使用补片。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LIHR)
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费用较高。
术后护理
手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预后
治愈情况
斜疝及时正确治疗后,大部分可以痊愈。
若治疗不及时,预后较差,严重者会发生嵌顿或绞窄。
危害性
腹股沟区肿物逐渐增大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
如果发生嵌顿或绞窄,则可能出现剧烈疼痛,未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防止便秘。
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生活管理
避免托举、推挤重物。
适度锻炼,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项目,如举重等。
养成正确的排便习惯,便秘患者可适当服用药物,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腹腔压力增大。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可能导致腹腔压力增大的疾病。
预防
先天性腹壁结构缺陷导致的疝气难以预防,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增加腹壁肌的力量,减少腹内压力和腹壁肌受力,以降低斜疝发病率。
成人预防
避免托举、推挤重物,少抽烟或戒烟,长期咳嗽可能加速疝的发生和发展。
少吃容易引起便秘、肠胃胀气的食物,如豆类等;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谷物杂粮、水果、青菜,多喝水。
保持健康的体重,适当运动。
婴幼儿预防
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注意观察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有肿块,遇有疑问及时就医。
避免将孩子的腹部包裹太紧,以免使腹内压增高。
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疝。
改善孩子饮食,保持排便通畅。大便干燥时,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排便。
防止腹内压增高:避免孩子大声咳嗽及啼哭,咳嗽较重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止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