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幕脑膜瘤
概述
小脑幕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小脑幕(包括幕切迹和窦汇区)的脑膜瘤,可向小脑幕上或幕下两个方向发展,亦可呈哑铃型生长。肿瘤可发生在小脑幕的任何部位,常与窦汇、直窦、横窦等处粘连,也可与小脑幕切迹和脑干毗邻。
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颅脑外伤性和放射性照射可能是形成脑膜瘤的因素之一,还可能与内环境改变、基因突变、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症状
检查
1.体格检查
(1)视力检查:主要判断是否有视力减退。
(2)视野检查:肿瘤向幕上生长者,影响大脑半球枕叶和颞叶,可引起视野改变,出现象限性视野缺损或同向偏盲。
(3)神经系统检查:小脑受压的体征多出现在一侧,或以一侧为主,如粗大水平眼球震颤,指鼻及轮替动作不准等,通常病变侧的表现更为典型。
2.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平扫多呈较均质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T1WI常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肿瘤与脑表面之间常有低信号环存在,称为"瘤-脑界面"。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均质显著强化,部分可见脑膜尾征。
除上述检查外,还可能会做眼底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2.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还可出现同侧肢体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以及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等。
3.查体可见粗大水平眼球震颤,指鼻及轮替动作不准,象限性视野缺损或同向偏盲等。
4.影像学检查要点
(1)常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
(2)CT平扫多呈较均质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
(3)MRI检查可见T1WI常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肿瘤与脑表面之间常有低信号环存在,称为"瘤-脑界面"。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均质显著强化,部分可见脑膜尾征。
结合这些要点,即可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
2.手术治疗
手术难度根据肿瘤的具体部位及大小而异。
(1)位于幕上者大多采用顶枕入路。
(2)位于幕下者大多采用单侧枕下入路或枕下正中入路。
(3)侵犯小脑幕者可将肿瘤连同受累之小脑幕一并切除,必要时可采用上下联合切口。
3.放疗
放疗方式包括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即X刀或伽马刀),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1)年龄较大,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以单独进行放疗。
(2)对于手术难度大,不能完全切除的脑膜瘤,术后辅助性放疗能显著降低肿瘤进展的发生率。
(3)直径≤3cm的脑膜瘤,也可以考虑放疗。
左侧小脑幕脑膜瘤怎么治疗
左侧小脑幕脑膜瘤可以采取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栓塞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
1.手术切除:当机体出现左侧小脑幕脑膜瘤的情况时,可选择手术切除治疗,以起到切除肿瘤、改善预后的作用。
2.放射治疗:对于未能全切的左侧小脑幕脑膜瘤的患者可以进行放射治疗,以起延缓肿瘤复发的作用。
3.栓塞疗法:患者还可以选用栓塞疗法,从而使脑膜瘤的血供减少,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左侧小脑幕脑膜瘤患者,建议咨询专科医生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