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憩室疝
概述
小肠憩室是发生在小肠肠壁向外膨出形成的袋状突出,当其通过腹壁薄弱处向体表突出,并发生嵌顿时就形成了小肠憩室疝。小肠憩室疝又称Littre疝,是嵌顿性疝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嵌顿的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hel憩室)。治疗原则是先回纳小肠憩室,然后切除有憩室的肠袢,最后行疝修补术。
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引起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形成腹壁薄弱点,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静脉穿过股管等处;②腹白线发育不全而成为腹壁薄弱点;③腹壁外伤及感染、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老年、久病、肥胖导致肌萎缩也会致腹壁强度降低。
2.腹内压增高
症状
1.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
2.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
3.肿块紧张发硬,并有明显触痛。
4.不完全肠梗阻表现或无肠梗阻表现。
检查
1.体格检查
可在体表触及疝块,并有明显压痛。
2.腹部多层螺旋CT
3.X线
可见腹部肠袢扩张。
4.B型超声
可鉴别包块内容物。
5.MRI
可显示疝的位置、形态、内容物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关系。
诊断
通过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辅助检查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腔积液所见肿块局限于阴囊内,其上界可明确触及,透光试验多可透光而呈阳性,无法扪及实质感的睾丸。腹股沟斜疝则可在肿块后方扪及实质感睾丸,且透光试验阴性。幼儿疝块可能出现透光试验阳性,但可通过其他触诊加以鉴别。
2.交通性鞘膜积液
肿块外形同睾丸鞘膜积液类似。每日起床后或站立活动时肿块出现并增大,平卧或睡觉后肿块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缩小。透光试验阳性。
3.精索鞘膜积液
肿块较小,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4.隐睾
隐睾肿块较小,挤压时可出现特有的胀痛感,如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诊断更为明确。
5.腹股沟斜疝
无嵌顿的腹股沟斜疝肿块可以还纳,嵌顿后为绞窄性肠梗阻表现。
6.阑尾炎
阑尾炎发热常出现在腹痛等腹部症状之前,典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其影像学检查阑尾形态异常。
治疗
1.手法复位
对于嵌顿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行尝试手法复位:①嵌顿时间在3~4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的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复位方法:患者取头低足高位,予吗啡或哌替啶,以止痛镇静、松弛腹肌,托起阴囊,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同时用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以协助疝内容物回纳。复位手法须轻柔,复位后严密观察腹部情况,注意有无腹膜炎或肠梗阻表现。手法复位仅可暂时复位疝内容物,疝并未得到根除,大部分患者仍需手术。
2.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指征严格,且具有危险性,因此小肠憩室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手术分为两部分:憩室切除和疝修补术。疝修补术有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复发率低、疼痛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较为普及。经腹腔镜疝修补术虽创伤小、疼痛轻、复发率低、恢复快、无局部牵扯感,但其需全身麻醉,多运用于双侧腹股沟疝疝修补,尤其是复发疝或隐匿性疝的治疗。
预后
及时通过手术治疗可治愈,预后好。
预防
1.保持适当规律的运动,预防腹壁强度降低。
2.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腹内压过度增高。
3.一旦发现及时就诊,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出现嵌顿或绞窄。
护理
1.卧床休息,减小腹内压,尽量避免咳嗽,小儿应防止哭闹,不可用力排便,必要时予以药物帮助排便。
2.应用适当抗生素预防感染。
3.术后2~3个月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