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腺性膀胱炎
概述
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增生并分泌黏液的化生性疾病
可以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会阴部不适
发病机制不明,与感染、结石等长期慢性刺激有关
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手术治疗
定义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尿路上皮增生,最终分化为局灶性或弥漫性腺上皮样增殖性病变。
正常膀胱黏膜被覆尿路上皮,不存在腺上皮细胞。
各种原因导致尿路上皮化生为腺上皮,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耻骨上区或会阴区疼痛,甚至性交痛,症状反复发作。
过去把腺性膀胱炎视为癌前病变,进行外科治疗。现在认为:膀胱腺癌的发生率极低,大部分腺性膀胱炎不会恶变为腺癌。
分型
根据膀胱镜下黏膜的形态进行临床分型
2020版《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根据膀胱镜下黏膜形态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便于指导治疗。
低危型
镜下见膀胱黏膜性炎症改变,黏膜粗糙或颗粒状、血管纹理增粗;单发或小范围滤泡样改变。
很常见,基本不会恶变。
高危型
镜下见乳头状瘤样改变;肠腺瘤样,肿物外观红润近似腺瘤(红润型CG);广泛肠上皮化生样改变,如大面积滤泡或铺路石状。
较少见,文献报道持续观察多年后发生恶变,可视为癌前病变。
根据膀胱镜下大体表现分类
慢性炎症型:膀胱黏膜局部粗糙充血,黏膜下血管纹理增多变粗。
滤泡样水肿型:膀胱内多发的滤泡样水肿或绒毛样增生,病变区域分片且可浸润至黏膜下。
乳头状瘤样型:带蒂的乳头状瘤样增生物,表面有水肿及充血。
无明显改变型:膀胱黏膜大体正常,通过活检可见典型病变细胞。
根据活检显微镜下组织学分型进行分类
经典型:也称移行上皮型、泌尿上皮型,有明显的Brunn巢。
肠上皮型:也称肠化生型,其内含有肠上皮化生的杯状细胞。
前列腺上皮型:呈立方状或假复层状上皮。
混合型:泌尿腺上皮与化生的腺上皮混合。
发病情况
腺性膀胱炎的具体发病率仍不清楚,曾有病例报道约0.1%~1.9%。
由于黏膜无明显改变型腺性膀胱炎往往难以被发现,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
高发年龄段为50~60岁,实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女性比男性多见。
病因
致病原因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由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膀胱增生性病变。这些刺激性因素包括:
下尿路感染
尿道感染容易逆行性侵袭膀胱,造成慢性膀胱细菌感染。长期的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刺激可最终形成腺性膀胱炎。
下尿路梗阻或功能异常
下尿路流出道的异常,如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可造成尿液在膀胱内滞留较长的时间,或使尿液不能排干净。
尿液本身无菌,但这些因素可使尿液中杂质在膀胱中积聚最终形成炎症。
异物或增生
膀胱内结石、息肉肿瘤或置管及异物等因素都可引起膀胱黏膜的破坏,若不及时去除,就会引起慢性的炎症刺激。
其他
腺性膀胱炎可能还存在其他不常见的病因,如维生素缺乏、变应原、代谢毒性物质、激素分泌紊乱和致癌因素的刺激等。
症状
腺性膀胱炎无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也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和上尿路梗阻症状。
主要症状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有些人还会有会阴及下腹部的疼痛、不适感。
女性还有可能有性交痛。
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其他症状
根据合并症的不同,还可能有其他伴随症状。
排尿困难
下尿路梗阻患者严重时可有排尿异常尿潴留症状。
腰酸不适
病变侵犯到输尿管、肾脏,长期排尿不畅者还会导致肾积水,引起腰部不适、肾绞痛
尿流中断
合并膀胱结石者,有特异性尿流中断症状,改变体位可缓解。
并发症
慢性肾功能不全
腺性膀胱炎本身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器质性损伤。
但少数病人如果引起长期尿路梗阻,则有可能最终影响肾功能,严重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还可能需要长期透析。
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当出现尿频、尿急或有血尿时,应及时至泌尿外科就医。
肾内科
若腺性膀胱炎同时发现有肾功能受损的情况,建议及时至肾内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适当饮水,保持小便通畅及会阴部清洁,便于留取尿液样本化验。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是否曾经出现过血尿?
是否出现过排尿困难
是否有腰部或会阴部不适或疼痛?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慢性尿路感染?
是否有泌尿系统慢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尿液分析
细菌或病原学培养
泌尿系B超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长期使用的慢性病用药也应告知接诊医师。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慢性泌尿系及生殖系疾病史,如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等。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
肉眼或镜下血尿。
耻骨上区或会阴区疼痛,甚至性交痛,症状反复发作。
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
慢性细菌感染是腺性膀胱炎最常见的病因,尿常规可发现红细胞及白细胞。
尿液培养
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来确定尿路感染的来源,并确定治疗药物,有助于有效去除病因。
生殖系病原学检查
由于女性生殖道与泌尿道邻近,而男性更是泌尿道与生殖道共用输出道,因此也有可能从生殖道蔓延造成膀胱炎症。
常用检查:男性前列腺液检查、女性宫颈分泌物检查。
常见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等。
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B超
超声检查能观察病灶的形态、部位、范围、内部回声及血流等。
还可观察有无肾积水、膀胱残余尿量、结石和下尿路梗阻等。
腹部CT
建议选用对泌尿系显影效果较好的检查方式,如盆腔CT、泌尿系分泌期CT等。
能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密度、内部结构、是否累及膀胱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以及是否存在盆腔内肿大淋巴结等,对观察膀胱顶部及底部的病变尤为重要。
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是对膀胱内病变最直接的观察方法。
可以观察膀胱黏膜表面发生病变的范围以及形态。
可直接在镜下取组织送活检明确病理。
根据大体表现可分为慢性炎症型、滤泡样水肿型、乳头状瘤样型、无明显改变型5型。并判断高危型与低危型。
组织病理学检查
确诊依靠经尿道膀胱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若常规染色无法明确判断细胞类型,或需要进行细胞危险性评估,可以通过组织的DNA含量、免疫组化染色等特殊方法来判定。
鉴别诊断
间质性膀胱炎
相似点:均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
不同点:间质性膀胱炎不常有血尿症状,往往难以在早期发现,晚期发生膀胱纤维化挛缩,在膀胱镜下两者表现不同。
膀胱癌
相似点:两者均有膀胱内占位(少数腺性膀胱炎可呈现膀胱内占位),并且伴有血尿症状。
不同点:膀胱癌发病前不一定有慢性炎症状态,有时通过膀胱镜仍难以鉴别,需要通过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病因治疗,切除已经恶变或恶变倾向高的增生组织。
治疗原则:积极寻找病因,以处理原发疾病为主。针对不同类型治疗方式不同,不能笼统地进行保守治疗或外科干预。
低危型腺性膀胱癌
积极寻找和消除病因;
治疗原发病,如存在膀胱憩室、膀胱颈肥厚、膀胱结石、尿路狭窄、前列腺增生、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盆腔脂肪增多症等可能引起下尿路梗阻和感染的因素,可给予相应的手术以解除致病因素;
合并感染者,适量使用敏感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高危型腺性膀胱炎
给予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
术后不推荐化疗药物灌注;
积极随访,一旦发生癌变,按照膀胱癌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口服药物可用于病因治疗和缓解症状。
抗感染治疗
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根据尿液中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控制膀胱内的感染及炎症。
针对泌尿系感染,常用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松弛膀胱平滑肌
针对下尿路梗阻的情况,选用α受体阻滞剂松弛膀胱出口的平滑肌来缓解症状。
常用药物: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等。
手术治疗
膀胱镜下电切术
适应证:高危患者,病灶较小,一般直径<2cm,且无明显恶变征象者。
目的:膀胱镜下入路以电切的方式将病灶切除。
术后注意事项:需要留置导尿管冲洗膀胱,应留意冲洗液的颜色及出入量,及时调整流速。
开放、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适应证
对于膀胱内病变严重、弥漫的情况,或高度怀疑已经恶变或病理证实肿瘤恶性且侵袭至膀胱肌层者。
病变引起尿路梗阻,如膀胱颈口或双侧输尿管开口,严重影响上尿路通常损害上尿路者。
膀胱病变致膀胱容量明显缩小者。
手术方式
膀胱部分切除或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
术后注意事项
需要格外注意尿量及尿色,全膀胱切除者还需要学习造口护理知识。
灌注治疗
膀胱内化学药物灌注治疗尚存在争议,需根据具体情况由临床医生的评估决定,目前专家共识不推荐膀胱内灌注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低危型:可随访观察,不需特殊治疗也有良好的预后。
高危型:主张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危害性
多数腺性膀胱炎可以无症状,危害性较小。少数如果严重影响肾功能则可能导致需要长期透析,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
少数需要全膀胱切除的患者术后的造口状态及护理也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因此产生病耻感。
腺性膀胱炎癌变的概率极低,但目前缺少大范围、多中心研究数据,还不能完全说腺性膀胱炎无癌变倾向。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需要保证充足饮水的习惯,及时排尿,不长时间憋尿。
同时保证营养和休息,并戒烟戒酒。
心理支持
由于尿路症状易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家属在日常照料及护理中应予以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在患者心境明显不佳时则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其他
患者需要学习留置导尿、造口护理及膀胱灌注前后的日常注意事项及护理工作要点。
病情监测
当出现血尿,或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等)明显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低危型:若能明确病因,在解除慢性刺激因素等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后,若症状消失,则视为临床治愈,可不进行随访。
高危型:手术治疗后可不定期随访,首选无创检查(尿脱落细胞学),必要时行膀胱镜检。在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中,每0.5~1年需要进行1次膀胱镜检查。
预防
腺性膀胱炎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预防重点在于去除明显诱因。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问题。
积极治疗慢性尿路感染、重度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盆腔脂肪增多症等慢性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