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先天性肌强直
概述
先天性肌强直是一种离子通道病。肌强直是肌肉高度兴奋的一个症状,特征为骨骼肌肉收缩后不能立即放松,重复收缩后肌肉松弛、症状消失,受冷加重、温暖后减轻。
病因
先天性肌强直与Cl-通道异常使K+在肌细胞横管的浓度增高,导致过度去极化而再度激活Na+通道,引起肌细胞重复放电,产生了临床和电生理上的肌强直。
症状
肌强直可于出生时或青春早期发现,表现为肢体活动僵硬,动作笨拙,静止休息后或寒冷环境中症状加重。患者常因吃饭时第一口咀嚼后张口不能,久坐后立即站起不能,握手后不能立即松开,发笑后表情不能立即终止而引起旁人惊异。严重者跌倒时不能用手去支撑,酷似门板倒地。上述症状均在重复运动后减轻或消失,休息或寒冷刺激后加重。体格检查可见全身骨骼肌肉肥大,酷似运动员体魄。叩击肌肉可出现持久凹陷或肌球。
检查
1.血清肌酶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
2.血清电解质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
3.肌电图
呈典型的肌强直电位,婴儿早期肌电图可见肌强直放电,1/3的本病患者有心电图改变。
4.肌活检
可见肌纤维肥大,受累肌肉易发生中央成核作用,增大的肌纤维含较多正常结构的肌原纤维,电镜观察未发现明显形态学改变。
诊断
根据家族史,且临床表现为婴儿期或儿童期开始出现肌收缩后强直性痉挛,全身骨骼肌均受累,反复运动后症状可减轻,伴肌肥大,伴肌萎缩,肌无力可不明显,动作笨拙,起动困难,寒冷加重肌强直,叩击腹肌出现叩击性肌强直等,以及肌电图表现,可进行诊断。
治疗
1.本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只能针对其肌强直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由于相当一部分轻症患者已能适应肌强直状态,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因此不需特殊治疗。对肌强直严重的病例,已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可给予药物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在病程中通常无明显加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可缓慢加重,并可伴有一过性肌无力
2.先天性肌强直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相同,对局麻药、抗心律失常药反应较好,这类药物主要对钠通道起抑制作用,对氯通道的作用尚不清楚。美西律是首选药物;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酰胺)或苯妥英钠,乙酰唑胺(醋氮酰胺),奎尼丁硫酸盐,地西泮(安定)口服。抗心律失常药妥卡尼有效,因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而不推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亦可缓解症状;可用硫酸奎宁治疗,也可用可的松治疗。
3.先天性新生儿肌强直者需注意喂养,避免吸入性肺炎。副肌强直症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环境工作。服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副反应,需定期检查血象、心电图等。乙酰唑胺(醋氮酰胺)、卡马西平、氯硝西泮也有一定疗效,中等剂量皮质激素可减轻肌强直。
儿童先天性肌强直怎么办
儿童先天性肌强直以对症治疗为主,使用药物以及避免加重因素进行干预。
儿童先天性肌强直是遗传基因突变导致,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强直,是一种罕见病。
先天性肌强直可以在成年后减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拉莫三嗪、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普鲁卡因胺、乙酰唑胺等药物减轻肌强直,但不能改善病程和预后,保暖也可使肌强直减轻症状。
先天性肌强直在变换体位时应加强防护,避免加重病情,日常要注意保温,平时多休息,不要熬夜,多喝水,饮食清淡,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建议及时就诊,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有效缓解症状。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