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胃窦血管扩张症
概述
胃窦血管扩张症(GAVE)根据胃镜下表现,被形象地称为“西瓜胃”,胃窦部纵向、含有红色可见的、扩张的、扭曲的血管黏膜皱褶,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这些血管受压后颜色变苍白,胃镜活检可致出血。
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通常伴随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GAVE发病机制亦不明确,可能是机械和体液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管发育异常,胃酸及胃内食物损伤黏膜下充血血管导致临床上明显的出血。
症状
以慢性消化道出血多见,表现为黑便、呕吐等,可有明显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需要依赖定期输血。口服铁剂通常不能改善其缺铁性贫血症状。部分GAVE患者出现胃酸减少或胃酸缺乏,90%以上患者均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部分可出现高胃泌素血症。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缺铁性贫血表现,部分患者可有血小板减少
2.胃镜
(1)胃窦部典型的从幽门部发出的卷绕、脊状扩张血管组织;
(2)放射状扁平条样的黏膜损伤;
(3)散在的多种黏膜损伤;
(4)可出现很少遇到的“蜂窝胃”,即巨大的、红色、联合的血管发育异常病灶;
(5)除了胃窦部,病变还可累及其他部分的胃黏膜,合并十二指肠及空肠广泛血管扩张;
(6)胃镜下GAVE常合并幽门黏膜脱垂,在脱垂的黏膜顶部可见扩张的血管及淤斑样出血;
(7)胃镜下发现西瓜样条纹是本病特有的表现;
(8)胃镜活检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上消化道造影
可显示从幽门部延伸的黏膜皱褶,无特异性。
4.CT
可显示胃窦壁增厚。
5.血管造影
可显示胃窦部增多的血管。
6.超声内镜
可清晰区分胃黏膜各层,定位黏膜和黏膜下扩张的血管,扩张的血管在黏膜层中显示弱回声血管结构。
诊断
胃镜下可清晰辨认胃窦部红色条纹或弥漫性红斑这种特征性的表现,加上病理检查固有层小血管明显扩张、淤血,而无或仅有轻度炎症改变。此种表现不见于或极少见于其他类型的胃病和胃血管疾病,因而被认为是GAVE所特有的。所以本病诊断并不困难。对胃镜检查发现的胃窦部红色条纹病变或弥漫性红斑病变,甚至类似于出血性胃炎的病变,均应考虑到GAVE的可能性,并根据病理检查而获确诊。
鉴别诊断
1.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病变多发于胃底,胃镜下黏膜有特异的马赛克征、猩红热样疹及樱桃红斑点,在组织学上差异更大。
2.其他疾病如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酒精性胃炎、药物相关性胃炎、胃血管发育不良等,上述疾病既无GAVE所特有西瓜皮样内镜特点又无其特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容易鉴别。
治疗
内镜治疗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可以完全控制症状并且减少或避免输血依赖。GAVE的药物性治疗效果不明确。目前多数认为胃窦切除等外科手术是惟一可以治疗该病的方法。
1.内镜治疗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热探头及激光电凝治疗GAVE均有效。目前广泛采用一系列接触性或非接触性热烧灼异常发育血管的方法。内镜下激光治疗通常对门脉高压患者无效,可致多种并发症。重复的电凝治疗会损伤胃窦黏膜,导致息肉样增生或胃窦溃疡,进一步导致明显的再出血。
氩离子凝固术(APC):应用电离的气体凝固2-3mm深病灶,但并不直接接触病灶。广泛应用后已证实APC较其他的热治疗方法更具有优越性。
2.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但激素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其他如氨甲环酸、5-羟色胺等治疗仅限于个案报道。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本病。
3.外科治疗
内镜及药物治疗无效后外科手术可能是治疗该病惟一可靠的方法。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胃窦切除术,患者住院天数短,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