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低分化腺癌
概述
概述
胃低分化腺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分化程度较低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病迅速。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肿瘤科、消化内科
临床症状
上腹隐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消瘦、呕血、黑便、贫血、腹水等。
危害
本病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多可危及生命。
检查
诊断
根据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消瘦、呕血、黑便、腹水等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多可诊断。
治疗原则
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支持治疗等综合方法治疗。
治愈性
预后较差。
饮食建议
注意饮食卫生,予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呕血或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予以静脉补充营养。
胃低分化腺癌增殖指数80%是什么意思
胃低分化腺癌增殖指数80%,说明此时患者的癌细胞增殖速度较快。
在对癌细胞进行病理检测的时候,会描述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大小,此时用的医学术语为Ki-67指数。
Ki-67是一种由MKi-67基因编码的核蛋白质,又称之为MKi-67。癌症患者的病理报告中多数情况下会报告Ki-67指数的数值用以提示癌细胞的增殖活跃程度。
Ki-67的数值越大,癌细胞增殖越活跃,说明肿瘤细胞的危害性越高。此时可以针对Ki-67数值调整治疗方案。
病因
病因
发病与地域及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诊断依据
1.40岁以后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明显食欲减退和消瘦。
2.X线钡餐检查
采用气钡双重造影,通过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观察作出诊断。
3.纤维胃镜检查
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可获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有效方法。采用带超声探头的纤维胃镜,对病变区域进行超声探测成像,有助于了解肿瘤浸润深度以及周围脏器和淋巴结有无侵犯和转移。
治疗
治疗方针
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支持治疗等综合方法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放化疗
2.本病对放射治疗有一定敏感性,术前、术后均可应用。术前放射治疗,可缩小癌肿,提高手术切除概率;术后放射治疗,可消灭可能存在的残留病灶,以防止转移和复发。
手术治疗
胃低分化腺癌因发展迅速,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故多采取姑息性手术切除。
其他治疗
1.靶向治疗
可针对性地损伤癌细胞,减轻正常细胞损害。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细胞凋亡促进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
2.免疫治疗
3.支持治疗
旨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包括镇痛、纠正贫血、改善食欲、改善营养状态、缓解梗阻、控制腹水、心理治疗等。
预后情况
预后较差。
胃低分化腺癌的化疗方案是什么
胃低分化腺癌的化疗方案有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以及单药氟尿嘧啶方案等,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等因素,在专业生指导下治疗。
若为进展期胃低分化腺癌或有淋巴结转移,可以进行3个周期表柔比星、顺铂以及氟尿嘧啶化疗,根据疗效评价结果选择手术或继续化疗等。
若胃低分化腺癌术后病理分期为ⅠB或是Ⅱ期及以上,可以进行术后辅助化疗,重复6~8周期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还可进行单药氟尿嘧啶治疗等,治疗时间不可超过1年。
若为胃低分化腺癌晚期,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等方案化疗,必要时还可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等。
胃低分化腺癌的化疗方案有很多,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化疗期间要保持乐观心态,加强营养。
胃低分化腺癌是如何进行分期的
胃低分化腺癌的分期是根据TNM分期进行。依据原发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转移情况(M),并根据TNM的不同组合胃低分化腺癌主要可分为Ⅰ、Ⅱ、Ⅲ、Ⅳ四种临床分期。
0期为原位癌,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未侵入黏膜固有层,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Ⅰ期原发肿瘤侵犯固有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ⅡA期原发肿瘤侵犯固有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或者固有肌层,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ⅡB期原发肿瘤穿过浆膜下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邻近结构或者侵犯了浆膜,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Ⅲ期原发肿瘤穿过浆膜下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邻近结构或者侵犯了浆膜,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ⅣA期原发肿瘤侵犯邻近结构,伴或未伴淋巴结转移未出现远处转移;
ⅣB期原发肿瘤浸润程度很深,伴或不伴淋巴结,但出现了远处转移。
确诊胃低分化腺癌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明确分期,选择相应治疗。
护理
日常护理
1.积极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治疗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2.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1.改变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和牛奶,鲜鱼、肉、蛋。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进食不宜过快、过烫、过硬;少食熏腌食品,避免高盐饮食。
3.少饮烈性酒,不吸烟。
4.做好粮食的防霉去霉工作,保护饮用水的卫生。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