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矢状窦旁脑膜瘤
概述
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占脑膜瘤的23%~28%,多发生于蛛网膜粒,一般不侵入脑组织,但常与大脑镰有粘连,约1/4为双侧性。多数肿瘤位于矢状窦中1/3段,其次为前1/3和后1/3。
病因
发病原因不清楚。
分类
1.习惯上将矢状窦旁脑膜瘤按其所在部位分为矢状窦前部(前1/3,即鸡冠到冠状缝)、中部(中1/3,即冠状缝到人字缝)和后部(后1/3,即人字缝到窦汇)。
2.根据脑膜瘤对静脉窦的累及情况可分为VI型:Ⅰ型  附着于静脉窦壁外表面;Ⅱ型  累及侧隐窝;Ⅲ型  累及外侧壁;Ⅳ型  累及整个外侧壁及静脉窦顶部;Ⅴ型  静脉窦完全受累,仅有一侧窦壁未受累;Ⅵ型  静脉窦完全受累,静脉窦壁亦全部受累。
症状
1.矢状窦前1/3者以多年头痛为主要症状,有慢性进行性加重的人格改变、痴呆、木僵和感情淡漠等,可有癫痫大发作及继发性视乳头水肿或锥体束征。
2.矢状窦中1/3者约占窦旁脑膜瘤的50%,多表现为局限性癫痫发作,对侧肢体力弱、下肢远端重、上肢轻;双侧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有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肢体内收呈剪刀状(与脊髓疾病相鉴别)。
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可见颅骨骨增生、破坏、血管压迹和肿瘤钙化。
2.脑CT
表现为均一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有点状、星形或不规则钙化或肿瘤全部钙化;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以广基与硬脑膜和/或颅骨内板相连,可有局部的颅骨增生和破坏;大者可有瘤周水肿;增强后多均一强化,15%因瘤内出血、囊变或坏死而出现瘤内高密度或低密度,或非均一强化等非典型表现。
3.脑MRI(核磁共振)
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可据流空现象评价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及血供情况;增强扫描多呈均一强化,可见特征性的鼠尾征或硬膜尾征;术后MRI示硬膜增厚多说明肿瘤残存或复发。
4.脑血管造影
特征性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静脉早期出现肿瘤染色,还可有循环加快、早期出现引流静脉但缺乏持续性引流静脉,供养动脉早期充盈、扩大迂曲呈供养血管抱球状,供血动脉邻近肿瘤段变粗等4种表现。
诊断
对有上述典型表现或有长期头痛、成人癫痫、精神改变、颅骨局限性肿块等表现者均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1.硬脑膜转移癌
多有原发肿瘤及肺部、肝脏等部位转移病史,常合并颅骨破坏和脑实质多发转移灶,在MRI上可有硬膜外脂质信号。
2.脑胶质瘤
多发生于灰白质交接部,MRI检查可明确。
治疗
1.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需注意:①防止锯开骨瓣或掀起骨瓣时矢状窦或周围病理性血管的撕裂引起大出血。②矢状窦表面出血可用止血海绵、或止血纱布、或可吸收的止血剂止血。③开颅后先电灼或结扎脑膜中动脉向肿瘤供血的分支。④硬膜翻向中线侧,沿蛛网膜间隙分离并切除肿瘤,必要时先行囊内切除。⑤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时应特别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Rolondo静脉),以免引起对侧偏瘫和同侧下肢瘫的三肢体瘫痪;如术中中央沟静脉断裂,可考虑行静脉吻合术。④肿瘤位于冠状缝前者(前1/3)结扎与切除上矢状窦多不致引起严重后果;冠状缝后者应根据情况行矢状窦修补或重建术。
2.术后残留、复发或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者可行放射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分类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