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食管瘢痕性狭窄
概述
食管瘢性狭窄指各种原因造成食管瘢痕组织形成,进而引起食管腔缩窄、食管功能障碍者。食管瘢痕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吞服强碱或强酸引致食管化学性灼伤,愈合后瘢痕组织收缩,导致食管腔狭窄。此外,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形成溃疡和瘢痕收缩,以及食管创伤和手术后亦可产生狭窄。
病因
食管瘢性狭窄指各种原因造成食管瘢痕组织形成,进而引起食管腔缩窄、食管功能障碍者。食管瘢痕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吞服强碱或强酸引致食管化学性灼伤,愈合后瘢痕组织收缩,导致食管腔狭窄。此外,食管化学性灼伤在儿童病例大多由于误服家用酸性或碱性化学物品,成年人则大多因企图自杀所致。在食管恶性肿瘤反复复发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食管瘢痕性狭窄。另外一种情况是,在食管下段长期炎症和溃疡的基础上,如果发生胃食管反流,也可以引起食管狭窄。以及食管创伤和手术后亦可产生狭窄。
症状
吞服酸碱等化学品后,口、咽、胸骨后至上腹部立即呈现烧灼痛,并有流涎、恶心、呕吐、低热、烦躁不安、拒绝进食等。灼伤程度轻者数日后黏膜水肿逐渐消退,能开始进流质食物。如灼伤程度较重并在愈合过程中形成瘢痕组织,则在灼伤后数日水肿,痉挛消退,吞咽功能一度暂时改善,2~3周后瘢痕组织收缩,造成食管腔狭窄,又呈现吞咽困难症状,并因此而出现消瘦、脱水等征象。严重灼伤引致食管穿孔或胃穿孔的病例,则在灼伤后早期即呈现休克、高热急性纵隔炎腹腔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化学品吸入喉部引致喉水肿,则临床上呈现呼吸困难。胃食管反流引致的食管瘢痕狭窄,往往有长期食管炎病史,食管黏膜形成溃疡后,可能有少量呕血。食管狭窄部位在食管下段,范围比较局限。手术后食管狭窄则常在术后2~3周开始呈现吞咽困难症状。 
检查
食管瘢痕狭窄病例均有吞服酸性或碱性化学品、食管炎或食管手术病史,然后呈现吞咽困难症状。 
1.食管钡餐造影X线检查
可显示狭窄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因化学品灼伤造成的食管狭窄常呈现食管腔狭小,狭窄段长,边缘不规则,粗细不均匀,食管壁僵硬,钡剂呈粗细不等的影像进入胃部,或食管腔高度梗阻,钡剂不能通过。食管炎引致的狭窄常位于食管下段,病变范围比较局限。病程长、狭窄程度重的病例,上段食管可能扩大。手术后食管狭窄,则食管腔常呈局限的环状狭窄。
2.食管镜检查
可窥见食管腔狭小,食管壁为瘢痕组织所替代。食管化学性灼伤后12~48小时内,早期作食管镜检查虽可明确灼伤的诊断和病变范围,但此时食管壁因急性炎症和水肿、组织脆弱,易因检查致食管穿破。灼伤后2~3周施行食管镜检查,有助于了解食管腔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食管癌手术后的病人食管镜和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别因癌肿复发引致的狭窄。
诊断
食管瘢痕狭窄病例均有吞服酸性或碱性化学品,食管炎或食管手术病史,然后呈现吞咽困难症状。
食管钡餐造影X线检查可显示狭窄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
食管镜检查可窥见食管腔狭小,食管壁为瘢痕组织所替代。灼伤后2~3周施行食管镜检查有助于了解食管腔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治疗
吞服碱性或酸性化学品后立即对食管造成损害,服用食醋或苏打水等拮抗剂、催吐药或洗胃可加重食管损伤,不宜采用。食管灼伤后早期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能预防或减轻感染和炎症反应,减少日后瘢痕形成。
早期经鼻腔放置胃管,既可用以喂饲食物,又可支撑食管腔。灼伤后2周左右经食管镜及X线食管钡餐检查显示食管腔形成狭窄者,可经食管镜试行食管扩张术,适宜作食管扩张术的病人需定期多作扩张术。狭窄程度重、狭窄段范围长的病人经食管镜作扩张术难于获得成功。由于进食困难,往往需先作胃造瘘术。事先吞咽一根粗线,如能经胃造瘘口将粗线引出体外,则可在粗线导引下作逆向食管扩张术。未能作扩张术的病例则需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后,施行手术治疗。
食管化学性灼伤往往造成食管长段狭窄,且胃也大多同时受累,甚或造成瘢痕挛缩,难于施行高位食管胃吻合术。手术治疗方式通常采用结肠替代食管。
预防
1.小儿食管烧伤对社会和家庭以及小儿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应用固定的容器存放强酸强碱化学腐蚀剂,且标记醒目,固定存放在小儿不易拿到的地方。环境安全是预防儿童意外损伤的保证。
2.加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保健意识,尤其是农村人群食管烧伤的可预防性及防治知识。
3.离医院较远时,可在家中抢救,如服强酸的立即服用食油、牛奶、蛋清、液体石蜡,以保护消化道黏膜。误服强碱立刻服柠檬汁、橘子汁或米醋等中和酸碱度。切记服强酸强碱后禁止洗胃、催吐,中和腐蚀剂需及时。治疗时间越早,食管感染和狭窄的程度越轻,行扩张食道的次数越少,效果越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