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粒红比例
概述
粒红比例是指粒系细胞的百分比除以有核红细胞百分比的值。该比值变化与抽吸骨髓的部位、抽吸髓液量的多少等诸多因素有关。由于粒红比例受粒系和红系任一系细胞量的影响,有时比值正常,但实质是异常的,如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粒红比例是反映细胞数量变化的指标,是较多造血系统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
适宜人群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血液病患者。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骨髓穿刺。
检查前
妊娠中晚期患者做骨髓穿刺应慎重。
检查时
根据穿刺部位,患者需要准备适宜的体位
若在髂前上棘穿刺,患者准备仰卧位。
若在髂后上棘穿刺,患者准备侧卧位或俯卧位。
若在棘突穿刺,患者准备坐位,尽量弯腰,头俯屈于胸前使棘突暴露。
检查后
48~72小时内,保持穿刺处皮肤干燥,避免淋浴或盆浴。
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感染。
参考区间
1.5:1~3.5:1
(数据来源:丛玉隆.实用检验医学:下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临床意义
比例增大
常见于粒细胞白血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类白血病反应等。
比例减小
比例正常
目录
概述
适宜人群
标本采集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