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软骨瘤
概述
一组具有许多相同组织学特点,由透明软骨构成的良性肿瘤
症状主要为局部肿块或肿胀,多不伴有疼痛;也可无不适症状
病因不明,可能与骨损伤、慢性感染、放射性刺激、遗传等因素有关
无症状者定期观察,症状明显或怀疑恶变者须手术治疗
定义
软骨瘤是一组具有许多相同组织学特点,由透明软骨组织构成的、软骨源性的良性肿瘤。
分类
依据部位、临床和遗传学特点分类。
内生性软骨瘤
是发生在骨髓腔内的软骨瘤,又称内生软骨瘤,较多见。
男女发病相等,好发年龄为10~40岁。
只有单个病灶时,称为单发内生性软骨瘤或孤立性内生性软骨瘤。
有两个及以上病灶,且而无骨畸形或生长紊乱时,称为多发内生性软骨瘤。
骨膜软骨瘤
是发生在骨表面的骨膜内或骨膜下的软骨瘤,又称外生性软骨瘤,较少见。
好发于10~30岁,无性别差异。
其他类型
奥利尔病​(Ollier病):指非遗传性、多发内生性软骨瘤伴有一侧肢体累及和骨生长紊乱,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马富奇综合征​(Maffucci综合征):指Ollier病伴有软组织血管瘤
软组织软骨瘤:又称骨外软骨瘤,指发生于软组织的软骨瘤,与深部的骨之间并无关系,主要位于手足部位的软组织内,极少数位于硬脑膜、喉、咽、口腔、涎腺、皮肤和输卵管等处。
发病情况
患病率:目前尚无权威公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软骨瘤占原发骨肿瘤的8.11%,占良性骨肿瘤的14.57%,患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
性别分布:男女发病之比为1.73:1。
好发年龄:多发生在21~30岁(28.3%)。
好发部位:多见于手和足的管状骨(如手的掌、指骨),其次为肱骨和股骨。
病因
致病原因
软骨瘤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骨损伤、慢性感染、放射性刺激、遗传及骨发育过程方向转位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骨组织某处软骨细胞发育不良,在骨骼生长过程中异常增殖,并逐渐移向骨干、骨膜、软组织等导致的。
症状
软骨瘤通常生长缓慢、体积小,大部分长期无明显症状,往往因为继发病理性骨折或体检进行影像学检查而偶然发现。
主要症状
肿块或肿胀:早期不明显,随着瘤体逐渐增大、膨胀才会出现肿胀,多见于手部或其他浅表部位。
疼痛:常为不严重的间歇性钝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剧痛,可伴有压痛。
活动受限:由于局部肿块或肿胀,病变关节可出现屈伸等活动受限,程度较轻。
有时可出现病变部位其他不适感觉,如酸胀感,常被忽视。
并发症
病理性骨折:肿瘤逐渐增大,可破坏正常骨结构,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发生骨折,出现相应部位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表现。
畸形:肿瘤逐渐增大可导致畸形,如手指或足趾变形、膝外翻、双下肢不等长等。
恶变:部分软骨瘤可发生恶变,主要恶变为软骨肉瘤,也可恶变为纤维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骨肉瘤等,临床表现与软骨瘤相似,有时局部疼痛症状更明显。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果出现骨骼周围肿块、肿胀时,无论是否伴有疼痛、活动受限,都建议及时就诊。
如果轻微外伤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不适时,也建议及时就诊。
肿瘤科
如果是确诊为本病的患者,也可以到肿瘤科或肿瘤内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医生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选择宽松适宜的衣服,以便更好地完成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骨骼疼痛,或压痛?
有没有骨骼的局部肿块或不明原因的肿胀?
有没有出现轻微外伤引起的骨折?
是否有手指或足趾变形、膝外翻、双下肢不等长?
病史清单
本人或家人是否有骨肿瘤病史?
平时是否吸烟喝酒,量如何?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是否有骨损伤、慢性感染、放射性刺激?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专科检查:肿瘤标志物、骨组织活检。
影像检查:发病部位的X线或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PET-CT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等。
诊断
诊断依据
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有时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病史
医生在接诊时,会询问开始发病的时间、主要症状、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等,以便指导下一步检查和治疗。部分可在儿童时期有类似软骨瘤的临床表现,或者曾患有软骨瘤。
临床表现
症状:可出现局部肿块或肿胀、疼痛等。也可无不适症状。
体征:局部有包块,严重时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和压痛;病变关节活动受限。也可无异常发现。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是诊断内生软骨瘤最基本、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CT检查较X线检查更清晰,更能明确钙化情况及肿瘤范围。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检查对软组织显示更加清晰,对确定肿瘤在髓腔的范围有很大的帮助。
病理学检查
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典型特征可确诊,还可帮助鉴别软骨肉瘤等疾病。
鉴别诊断
软骨肉瘤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病变部位缓慢增大的肿块。
不同点:软骨肉瘤是恶性肿瘤,可原发,也可由软骨瘤恶变而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都可见软组织和骨皮质浸润和破坏,病理学检查中软骨细胞更丰富、异型性更明显。
腱鞘囊肿
相似点:发生在手部的软骨瘤与腱鞘囊肿都可出现局部肿块或肿胀,二者根据症状难以鉴别。
不同点:腱鞘囊肿还可出现劳累后局部疼痛、运动无力和麻木感,可能会自行消失,超声检查发现囊性病变可鉴别。
骨膜骨肉瘤
相似点:骨膜软骨瘤与骨膜骨肉瘤发病部位、病程相似,且都可出现不伴有疼痛的肿块。
不同点:骨膜骨肉瘤是恶性肿瘤,病理学检查发现分化好的、未钙化软骨及梭形细胞包绕的肿瘤样基质才能明确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软骨瘤的治疗与有无症状、是否持续生长(通常成年后不持续生长)、生长部位和类型等有关。
内生性软骨瘤:确诊后大多数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即定期观察;部分发生在扁平骨的,影像学提示局部侵袭性的,可考虑手术治疗。
骨膜软骨瘤:无症状且不持续生长者,多采取非手术治疗;有症状或持续生长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其他软骨瘤:首选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定期观察:不采取干预措施,仅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变化,以便在发现肿瘤持续生长、恶变等情况时,能及时改变治疗方案。
避免外伤: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病变部位受到撞击、挤压等,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放射治疗:很少使用,有引发恶变的风险。对于发生在手术困难部位的软骨瘤,可以考虑采取放射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是清除病灶,改善症状,纠正畸形,预防病理性骨折、恶变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手术适应证
病变范围较大。
出现明显症状。
有病理性骨折倾向或已发生病理性骨折。
有恶变倾向或已发生恶变。
手术方式
病灶刮除术
是用刮匙刮除病灶组织的疗法。
病灶刮除术通常建议选择改良的扩大刮除术。
病灶刮除后需要采取磨钻、苯酚等物理、化学方法灭活,以消除残留肿瘤组织,减少复发。
植骨术
是将骨组织转移到骨质缺损部位的手术方法。
可填补病灶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
方法包括自体骨(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采集的健康骨组织)、异体骨(取自健康捐献者的骨组织)或人工骨(人工合成替代材料)植骨术。
其他手术方式
已发生恶变者,或者是有症状的多发内生性软骨瘤,有时需要采取切除术,甚至截肢术,特别是发生于一列或多列指、有畸形者。可通过截骨矫正。
有骨折倾向的,可以在进行病灶切除术的基础上,采取内固定手术。
预后
治愈情况
软骨瘤不可自愈。
多数软骨瘤可在手术后治愈,尤其是内生性软骨瘤
少数软骨瘤在手术后可局部复发或恶变,多为Ollier病和Maffucci综合征
危害性
出现局部肿块或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对生活造成一定困扰。
部分患者会出现消极情绪,危害心理健康。
可能会导致病理性骨折、畸形等并发症。
可能会发生恶变,恶变率与疾病类型有关。
单发内生性软骨瘤的恶变率极低,不足1%。
骨膜软骨瘤恶变率也较低。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恶变率较高,约为10%。
Ollier病和Maffucci综合征的恶变率非常高,报道的恶变率为10%~50%,恶变多发生在30~50岁。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打架斗殴、跌倒等。
避免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等。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饮食管理
均衡饮食,摄入食物种类丰富,避免偏食。
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避免辛辣刺激、煎、炸食物,如辣椒、烧烤、甜点、蛋糕、冰淇淋或含糖饮料等。
适当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肉类、蛋类、禽类、水产、奶类、豆制品等。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取。
心理支持
可以用听轻音乐、深呼吸、观看娱乐节目等方法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保持乐观的心态。
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随诊复查
无论是否手术,都需要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以便了解病情变化,如是否恶变或复发。
如果复查期间症状有加重或外伤后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软骨瘤的病因尚不明确,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每年体检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