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概述
概述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常表现为乳腺导管内的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细胞有轻至重度异型,但未突破导管和(或)小管的基底层。一般认为DCIS是浸润性乳腺癌的先兆,因而切除病灶、预防浸润癌的发展极其重要。原位癌属于癌前病变,采取手术治疗可基本治愈,复发率低。内分泌治疗可以预防对侧乳腺癌变。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普通外科、肿瘤科
别名
导管内癌、导管上皮内肿瘤
临床症状
早期最常见乳腺包块、乳房的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分泌血性或者是其他颜色的液体。
危害
是浸润性乳腺癌的先兆。
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流出血性或者是其他颜色的液体、乳房肿块,皮肤侵破溃烂,感染坏死、全身消瘦、乏力、食欲差。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诊断。
治疗原则
DCIS以手术切除为主,保乳手术辅以放射治疗。酌情给予内分泌治疗。
治愈性
早期积极正规治疗,基本可获治愈。
饮食建议
勿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宜清淡富含营养饮食。
病因
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当前比较明确的主要是遗传因素,占整个乳腺癌10%左右,还有20%属于家族性,家族性乳腺癌不表示都是遗传性的。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乳腺肿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分泌血性及其他颜色液体。
其他症状
晚期肿块可侵袭皮肤形成皮肤溃烂,感染坏死,癌细胞可以向腋窝淋巴结转移,也可以转移到肺脏、肝脏、脑等部位。病人出现恶液质,表现为全身消瘦、乏力、食欲差。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流出血性或其他颜色的液体、皮肤溃烂,感染坏死、全身消瘦、乏力、食欲差。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以及相关的临床检查,如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乳腺MRI检查以及粗针穿刺活检及开放活检,获取DCIS组织学资料加以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为辅。必要时内分泌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接受保乳手术加放疗的患者,尤其是ER阳性的DCIS患者,术后可口服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降低对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绝经后的DCIS患者,保乳手术及全乳切除术的术后,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以降低肿瘤残留或对侧乳腺癌的风险。
放化疗
DCIS保乳手术后行全乳放疗可以降低约半数同侧复发风险。一般不需化疗。
手术治疗
1.全乳切除术
全乳切除术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
2.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
需要保乳的患者可行肿块切除。如切缘阳性可再次扩大切除,乳房肿瘤切除术不能做到切缘阴性时应行全乳切除。在全乳切除或肿瘤再次扩大切除时发现有浸润性病变的患者,应按照浸润性癌的原则进行处理。
预后情况
早期积极正规治疗,可改善DCIS的预后。
中高级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治疗方法
中高级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根据风险程度及病理可联合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1.中高级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是局限在乳腺导管的肿瘤,根据年龄、切缘、大小等因素又分为低、中、高风险,低风险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建议行局部肿块切除术,中风险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建议行局部肿块切除术+乳腺放疗,高风险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建议行全乳房切除术。
2.若术后病理提示雌激素受体阳性,则建议行术后行内分泌治疗。
温馨提示:乳腺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建议早期治疗。
护理
日常护理
适当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控制体重达标。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饮食调理
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