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乳房外湿疹样癌
概述
乳房外湿疹样癌(EMPD)是起源于大汗腺导管开口部细胞,或是自表皮内向大汗腺分化的多潜能基质细胞的恶性肿瘤。本病多见50岁以上的人群,好发于大汗腺丰富的会阴等部位,临床以边界清楚的、长期不愈的湿疹样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有复发可能。
病因
目前认为正常免疫监视功能的丧失,免疫抑制剂的致癌作用,潜在病毒的活跃和某些物理性(如放射线)、化学性(如抗癫痫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物质的长期应用,均可能导致癌症。
症状
本病好发于大汗腺分布部位如外生殖器部,少数见于会阴和肛周,偶或脐窝、腋下、前臂、颈项、耵聍腺分布部位(外耳道)和Moll腺分布部位(眼睑)。病损大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同时发生于两个不同部位的甚为少见,病变稍隆起皮面,浅淡褐色至褐色,表面潮红,糜烂,覆盖鳞屑和痂皮,界限清楚,有瘙痒、疼痛感觉,少数有出血,但在肛周和会阴部可呈疣状或乳头状瘤样,女阴部损害有时颇似增殖性红斑,损害直径范围为0.4~12cm,平均为3cm左右。
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内Paget细胞呈单个或集群分布,细胞大而圆,无细胞间桥,核大,胞浆丰富而淡染或空泡化。
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一般不难,关键在于提高警惕。
鉴别诊断
1.湿疹
皮损瘙痒重。常两侧对称,只发生在乳晕和周围皮肤而一般不侵犯乳头。
2.Bowen病
空泡细胞与周围表皮细胞间分界截然,有多核表皮细胞和个别角化细胞。瘤细胞PAS反应阳性,但不耐淀粉酶。
3.原位恶性黑素瘤(Paget病样型)
瘤细胞可直接与真皮相接,且常侵入真皮,PAS反应阳性,多巴反应阳性。
治疗
1.手术切除
首选治疗。手术切口宜在病损边缘外l~2cm处。为防止复发,可在预先标记好皮损方位后,从切下的皮片周缘多处采样做冷冻切片,若某处仍能找到瘤细胞,将该处切缘再适当往外移1~2cm。阴囊部皮肤松弛,局限在该处的损害经切除后可直接缝合。若损害较大,累及腹股沟和肛周时,则需作植皮术。
目前提倡Mohs外科技术,即在显微镜控制下的手术切除。此法在彻底去除肿瘤组织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组织。
2.化疗
对不宜手术的复发性损害可采用2%~5%氟尿嘧啶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霜剂外用亦有一定疗效,但刺激性大。
3.放疗
EMFD对X线照射不敏感,放射治疗效果不肯定,有学者认为无效,但也有人主张可以试用。继发性EMPD则视其原发病变作相应处理。
乳房外湿疹样癌如何治疗
乳房外湿疹样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配合化疗来治疗。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射治疗,晚期患者可以给予最佳营养支持治疗。
早期乳房外湿疹样癌,没有真皮侵犯者一般会进行单纯外科手术治疗,一般多是局部广泛性切除术,即距病变2.5cm切除正常皮肤。
显微外科描记切除术是目前首选最佳治疗选择,手术横向切除,范围是病灶边缘清晰者,切缘为距病灶边缘1cm的正常皮肤,手术纵向切除范围是将病灶所在的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全部切除。
手术治疗后可以局部使用化疗药物辅助治疗,比如局部外涂氟尿嘧啶软膏、肌肉注射平阳霉素。
若患者年龄较大或合并于其他较为严重的疾病以及无法手术、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可选择放射治疗的方式,以杀死肿瘤。
对于晚期患者可通过输液,给予最佳营养支持治疗。
如果出现乳房外湿疹样癌,应及时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继发性乳房外湿疹样癌预后不良,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
预防
主要是针对可能导致乳房外湿疹样癌的各种因素进行预防。因此,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避免药物滥用,在有害环境中作业时注意个人防护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