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瘢痕增生
概述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形成的瘢痕
常有切口局部发红、发紫、变硬,并隆起于皮肤表面等症状
由于伤口刺激而使皮肤结缔组织过度增殖和透明变性引起
以早期、联合、充分治疗为原则,包括激光、药物、手术及放射等治疗
定义
剖宫产后瘢痕增生是产妇的常见疾病,是手术后腹部伤口新生结缔组织增生过度修复而形成的皮肤瘢痕。
一般会表现为切口局部发红、发紫、变硬,并隆起于皮肤表面。
发病情况
据统计,有将近90%的剖宫产女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
年纪越小的产妇越容易发生剖宫产后瘢痕增生,可能与机体生命力旺盛,免疫反应强烈,皮肤张力大有一定关系。
有色皮肤也是导致剖宫产后瘢痕增生的因素之一,黑人及有色人种,包括中国人比白人剖宫产后瘢痕增生的发病率要高。
病因
致病原因
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刺激伤口,使皮肤结缔组织过度增殖和透明变性,从而导致宫产后瘢痕增生。
竖切口的手术方式:横切口,通常与皮肤的张力线平行,比竖切口发生瘢痕增生的概率要小。
术后感染:如果伤口发生感染或愈合不良,可能会形成比较明显的瘢痕。
局部张力高:如果腹壁张力较高,可能会导致瘢痕增生。
症状
主要症状
瘢痕一般分为三个期:增生期、减退期和成熟期。
增生期
一般为瘢痕的早期,伤口会发红或发紫。
局部肌肤会条索样隆起并突出皮肤表面,质地比较坚硬,外形不规则,与周围正常肌肤形成明显分界。
可能有痛痒等不适感觉,受环境温度变化、情绪激动或进食刺激性食物时不适加重。
减退期
瘢痕开始软化,厚度减低,颜色由红色转为暗红,痒痛症状减轻。
成熟期
又称静止期。此期瘢痕已经成熟,但瘢痕仍高于正常皮肤,质地稍硬,呈暗褐色,有的接近于肤色。
瘢痕与基底和周围皮肤分界清楚,易移动。
痒痛症状消失。
并发症
瘢痕疙瘩
在外伤后所形成的瘢痕上,坚硬而有弹性的结节或斑块逐渐形成,慢慢扩张而超出原瘢痕的范围,即形成瘢痕疙瘩。
可出现圆形、卵圆形、条状、带状或不规则的隆起,表面光滑萎缩并呈淡红色。
就医
就医科室
整形外科
当剖宫产手术伤口出现发红、发硬、凸起皮面等情况时应及时到整形外科就诊。
普外科
出现上述症状时,如果当地没有整形外科,也可以到普外科就诊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瘢痕增生出现的时间及痒痛的持续时间,供医生参考。
需要向医生提供准确的剖宫产手术时间,伤口拆线情况。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剖宫产后手术伤口发红、发紫、发硬的情况?
是否有剖宫产后手术伤口呈条索样隆起?
是否有剖宫产后手术伤口发痒情况?
是否有剖宫产后伤口疼痛症状?
上述不适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
上述症状持续的时间?
病史清单
患者本人是否有身体其他部位受伤或者手术瘢痕增生病史?
剖宫产手术伤口是否有过感染?
剖宫产手术伤口缝合及愈合情况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瘢痕软化类药物使用情况。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有剖宫产手术史。
有瘢痕体质。
剖宫产后手术伤口有感染。
临床表现
瘢痕局部发红、发紫、发硬,呈条索样隆起,高出体表。
患者伴有疼痛和瘙痒的症状。
辅助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可以监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判断是否有感染因素存在。
腹部超声检查:帮助观察和测量剖宫产后瘢痕的厚度,是否有皮下粘连,并排除瘢痕内感染和异物的可能。
鉴别诊断
剖宫产后瘢痕增生主要和瘢痕疙瘩进行鉴别。
相似点:均可出现剖宫产后伤口处瘢痕。
不同点:瘢痕疙瘩超出最初切口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持续性增生为特点,不能自行退化;剖宫产后瘢痕增生局限在腹部切口瘢痕处。随着时间进展,可逐渐缓解。可据此特点进行鉴别。
治疗
剖宫产瘢痕增生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激光、手术及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硅酮凝胶类制品
通常为产妇的首选外用药品,直接贴或涂抹于瘢痕表面。
可辅以弹力塑身衣固定。
用药周期一般较长,瘢痕成熟时才能停用。
糖皮质激素或五氟尿嘧啶
如果硅酮制剂治疗一段时间无效或效果不理想,或瘢痕增生较为严重,出现瘙痒症状时,可采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或五氟尿嘧啶辅助治疗。
含洋葱提取物制剂
为外用药物,适用于未成熟或红色增生性瘢痕。
放疗
剖宫产后瘢痕增生行切除手术,术后早期24小时内可采用电子线或浅层X线照射,帮助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功能或外观毁损的产妇,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局部切除术
对于面积较小的增生瘢痕,可通过精细手术切除,彻底减张,减少二次损伤。
同时根据需要辅以局部小剂量X线照射,以增强治疗效果。
术后注意事项
伤口拆线前避免碰水或接触污染物。
可配合使用皮肤缝合器、减张胶带等减少伤口张力,防止伤口裂开。
忌辛辣食物,戒烟、戒酒,以免伤口充血。
拆线后建议配合使用弹力塑身衣。
若出现明显的痛、痒、凸起皮面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光电治疗
可采用plasma、射频和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来促使增生性瘢痕尽快的成熟和软化。
对增生较重的瘢痕也可以配合药物封闭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
局部按摩
通过按摩增加血液循环,松解粘连,从而降低增生瘢痕的坚韧度,提高其柔韧度。
压迫疗法
可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瘢痕组织在发病早期的可塑性较大,因此主张早期实施加压疗法。
持续压迫,每天松开的时间不多于半个小时。
可通过穿戴弹力塑身衣进行压迫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部分剖宫产后瘢痕增生有自愈的可能,但不可一概而论,主要与患者体质、瘢痕状态、伤口张力等因素有关。
瘢痕体质的患者,剖宫产后的瘢痕增生更加明显,一般在拆线后开始增生,表现为局部发红、变硬,突出于皮肤表面。
如果形成瘢痕疙瘩,通常不会自行消退。
危害性
影响美观:剖宫产瘢痕增生的位置看起来会有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疙瘩,会导致腹部皮肤外观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影响美观。
疼痛、瘙痒:部分患者会伴随着后期的增生部位疼痛、瘙痒,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9]。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多吃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少吃或不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戒烟、戒酒。
生活管理
在剖宫产术后早期,要及时采用收腹带或弹力塑身衣对伤口加压,这样就能够减轻手术伤口的张力,减少日常活动对伤口的牵拉,再加上压力的作用,可大大的减少瘢痕组织的血液供应,尽可能避免出现瘢痕增生。
如果瘢痕出现瘙痒情况,千万不要用手抓伤口,否则只会让局部刺激更加严重,引发瘢痕组织增生。
病情监测
注意瘢痕是否超出最初的手术切口边缘,有无增生凸起的迹象。
手术后注意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随诊复查
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等。
复查时间
建议术后第一个月复诊,进行腹部检查,之后每两个月进行门诊复查。
复查需要持续到剖宫产后六个月左右。
如果出现剖宫产后切口处红、肿、痒、痛,并有瘢痕变硬等情况,不排除有剖宫产后瘢痕增生的可能,需要及时就医。
复查时医生一般会对瘢痕进行视诊,可能会检查血常规、腹部超声等。
预防
目前尚无法使皮肤创伤后无瘢痕愈合。
及时拆除缝线。
创面愈合后可采用加压、硅胶膜贴敷或其他药物治疗来预防瘢痕增生。
早期采用plasma治疗来减轻瘢痕。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