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皮肤癌
概述
来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的一组恶性肿瘤
不同类型皮肤癌症状不同,多出现皮肤异常肿物、脱屑、破溃、出血等
与接触紫外线、化学物质、放射线、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手术治疗为主,其他包括药物治疗、放疗、物理治疗等
定义
皮肤癌广义上泛指发生于皮肤的恶性肿瘤,来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
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具有发展慢,恶性程度低,治愈率高等特点。
分类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日光照射部位,80%位于头颈部。常见临床分型如下。
结节溃疡型:最常见,好发于颜面。
色素型:皮损基本同结节溃疡型,差异在于结节溃疡型的皮损有黑褐色色素沉着,外露部位多见。
浅表型:常发生于躯干部。
硬斑病型:罕见,常单发于头面部。
鳞状细胞癌
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老年人多见,肉眼可分为结节隆起或菜花型、溃疡型、深在浸润型。
鲍温病
鲍温病是特殊的表皮内鳞癌,又称原位鳞状细胞癌。
湿疹样癌
包括乳腺及乳腺外Paget病。Paget病分为乳腺及乳腺外型,前者95%以上有乳腺原位或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外Paget病少见,约占全部Paget病的6.5%,最常见于大阴唇、阴囊、会阴及肛周,其次是腋窝。多认为是多种来源。
约25%病例伴有皮肤下方附属器癌,多为大汗腺型癌。
恶性黑素瘤
按照其生长模式,皮肤恶性黑素瘤可分为4种临床亚型。
肢端雀斑痣样黑素瘤:为我国常见类型,占亚洲人黑素瘤的50%。多由肢端雀斑样痣发展而来,好发于掌跖、甲及甲周区。
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好发于老年人的曝光部位,常由恶性雀斑样痣发展而来。
结节性恶性黑素瘤:好发于头颈及躯干部、足底、外阴、下肢等处。
浅表扩散性恶性黑素瘤:由浅表黑素瘤发展而来,好发于躯干和四肢。
其他类型
包括汗腺癌皮脂腺癌等,罕见。
发病情况
皮肤癌的发病率在不同肤色人种中存在差异,白人中基底细胞癌多见,有色人种中以鳞状细胞癌为主。
我国皮肤癌发病率较低,约为1.5/10万。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
皮肤癌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病因
致病原因
皮肤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紫外线损害
长期烈日下活动,头、颈等暴露部位易患皮肤癌。
X线及热辐射
从事放射工作的科技人员、铀矿工人或接受放射治疗的人群,患皮肤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
遗传性疾病
如着色干皮病、白化病等,会增加皮肤癌的患病风险。
接触化学物质
经常接触石油、沥青、焦油、砷化合物等,增加皮肤癌发病风险。
慢性皮肤疾病
在皮肤长期溃疡、瘘管、窦道、盘状红斑狼疮以及烧伤瘢痕等的基础上,可发生癌变。
病毒感染
人乳头状瘤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等感染可参与皮肤癌的发生。
多发性发育不良痣
不规则或大的异常生长皮肤痣,容易恶变,增加患癌风险。
发病机制
皮肤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外界因素,如紫外线、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造成角质形成细胞的DNA损伤,是诱发皮肤癌的基础。
症状
主要症状
基底细胞癌
表现为暴露部位,特别是颜面部,出现散发或多发的小结节,质硬。
可出现表浅性溃疡和结痂,生长较缓慢。
鳞状细胞癌
外露部位皮肤出现小而硬的红色结节。
边界不清,易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表面可有鳞屑
中央易发生溃疡,有坏死、出血,溃疡边缘可高起呈菜花状,质地坚实,伴恶臭。
恶性黑素瘤
表现为手掌、足底、甲及甲周区或暴露部位,出现淡褐色或褐色不均匀的色素性斑片,伴有暗褐色或黑色小斑点。
边缘不规则,短期向周围扩大,亦可增大成乳头瘤状等。
伴有溃疡、出血。
鲍温病
皮肤暴露部位出现孤立性、边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片或斑块,呈现圆形、匐行形或不规则形,缓慢增大。
表面常有鳞屑、结痂和渗出。
湿疹样癌
女性乳房或乳晕部,男性阴茎、阴囊等部位出现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样皮损。
常伴有湿疹样变,呈表浅糜烂、渗出或结痂,浸润明显。
其他症状
部分结节型基底细胞癌皮损呈侵袭性扩大,或向深部生长,破坏眼、鼻,甚至穿通颅骨,侵及硬脑膜,向深部生长。患者可出现眼痛、视力下降、鼻出血、头痛等。
不同类型的皮肤癌,随疾病发展,可能会出现精神减退、乏力、发热、消瘦、贫血、水肿等全身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若皮肤出现异常肿块、反复的皮肤溃疡、皮肤痣异常增大等,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医生一般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选择宽松适宜的衣服,以便更好地完成检查。
如果发现有任何变化或不寻常的痣,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皮肤表面的硬结节?
是否有皮肤表浅性溃疡和结痂?
是否有淡褐色或褐色不均匀的色素性斑片
近期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下降?
病史清单
是否长期在烈日下活动?
是否有皮肤癌等恶性肿瘤家族史?
是否有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EB病毒感染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是否有皮肤长期溃疡,或盘状红斑狼疮以及烧伤瘢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专科检查:皮肤镜、活检病理、肿瘤标志物
影像检查:磁共振、CT、PET-CT。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检查等。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尤其有反复的皮肤溃疡、出血、感染者,加以详细的全身检查和专科检查并进行皮肤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
病理检查确诊为皮肤癌后,根据具体情况作X线胸片检查,超声检查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依据以上检查结果确定临床分期。
诊断依据
病史
日晒史。
有着色干皮病、白化病等病史。
人乳头状瘤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史。
临床症状
皮肤无诱因出现异常肿块、反复的皮肤溃疡、皮肤痣异常增大等。
影像学检查
皮肤镜
皮肤镜是一种可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用来观察各种皮肤疾病,具有使用方便、非侵入性、分辨率高和图像清晰等特点。
主要用来辅助皮肤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助于色素痣与黑素瘤的鉴别。
皮肤镜检查对于相当多的黑素瘤有确诊价值,可表现为不对称、色素不均匀、不规则条纹/小点/球、污斑及蓝白幕等。
皮肤超声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皮肤的各层次结构,皮肤疾病的形态、大小、范围及血供,有无浅表淋巴结的转移等。
局部病变皮肤超声有助于病变的检出和大小、位置的判断,还能明确病变侵犯范围,为治疗前分期提供重要依据。
有助于诊治方案的选择,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减小创伤程度,监测放疗期间肿瘤厚度与浸润深度的变化。
CT/MRI检查
CT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方式。
目前除应用于黑素瘤临床诊断及分期外,也常应用于黑素瘤的疗效评价,肿瘤体积测量、肺和骨等其他脏器转移评价,临床应用广泛。
PET-CT
一般不推荐使用PET-CT评价皮肤癌的局部浸润情况。
对于怀疑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推荐有条件者使用PET-CT。
核素骨扫描
仅用于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且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
用于头颈部癌、食管癌、鼻咽癌、外阴部鳞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肿瘤诊断与病情监测。
皮肤鳞状细胞癌可以有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的升高。
病理学检查
一般由皮肤科医师进行操作与取材,切取局部皮肤,送至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诊断。
病理检查结果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日光性角化病
相似点:略高出皮面的红斑样丘疹、皮肤溃疡、瘙痒等。
不同点:日光性角化病有粗糙的高出皮面的红斑,表面覆有鳞屑,除去鳞屑后,红斑常无明显隆起,但鳞屑及痂皮较原位鳞状细胞癌更明显,病变更具实质性。
角化棘皮瘤
相似点:皮肤溃疡、瘙痒等。
不同点:角化棘皮瘤常发生于阳光照射的暴露部位,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2~3周迅速出现光滑的红色结节。原位鳞状细胞癌的结节是不光滑的,且结节边缘呈半透明状。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去除肿瘤,最大化地保留功能,减少外貌损伤。
皮肤恶性肿瘤部位浅表,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局部药物物理腐蚀疗法、化学疗法、生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皮肤癌。
手术治疗建议应用Mohs外科切除术。对于小的原位鳞癌和分化好的直径<1cm的鳞癌也可以采用刮除联合电干燥法。
对于已证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淋巴结清扫术,但不必做预防性的清扫术。
当骨或主要血管和神经受累时,则需要截肢。电刀切除优于单纯手术切除,因为干燥对开放伤口有利。
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对切除范围较大者应实施植皮。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化学药物
有限证据表明,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顺铂治疗转移性肿瘤有效,可考虑将其作为单一药物治疗或综合治疗应用。
最常用来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药物是5-氟尿嘧啶/顺铂、5-氟尿嘧啶/卡铂,或者紫杉醇/卡铂等联合治疗。
当禁忌或不可进行外科手术及放疗时,5-氟尿嘧啶、咪喹莫特等可用于低危险性、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和低危险性的原位鳞状细胞癌(Bowen病)。
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靶向和免疫疗法现在一般用于不能切除并且不能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以及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
目前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抗体/CTLA-4抗体和IL-2。上述药物能显著延长晚期皮肤黑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黑素瘤患者以肢端型和黏膜型为主,上述治疗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放射治疗
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十分敏感,对鳞癌中度敏感。
本法也适用于已有或可能有淋巴转移的部位,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放疗禁用于易感皮肤癌的遗传病患者(如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和相对禁用于有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的患者。
物理治疗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是在病变外敷光敏物质前体5-氨基酮戊酸,被病变组织选择性吸收后转化为光敏物质。
卟啉Ⅸ生成的单态氧的最大优点在于不会杀灭正常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灭作用,可反复应用。
光动力疗法特别适合于头面部及外生殖器部位的多发性、较大面积皮损。
其他物理方法
包括电烧灼、冷冻或激光治疗,促使肿瘤细胞坏死、脱落或气化。
适用于较小皮损。
化学药物腐蚀治疗
应用有效浓缩的腐蚀性较强的化学药物进行局部烧灼或涂抹。
预后
治愈情况
总体预后情况
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一般用5年生存率来大致评估。5年生存率是指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5年后再次复发概率很低,一般可视作临床治愈。
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发展缓慢,手术切除治疗,治愈率达90%~100%。
原位黑素瘤在经过传统治疗之后,5年生存率可达95%;转移性黑素瘤5年生存率仅为10%,中位生存期少于10个月。
患者的个人生存期需要结合多种因素来决定,具体病情建议咨询就诊医师。
复发与转移情况
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发展缓慢,较少发生淋巴转移,经手术、药物等治疗后,复发较少。
黑素瘤恶性度高,对治疗反应差,易发生淋巴转移和骨转移,容易复发。
湿疹样癌伴发乳腺癌或存在潜在内脏肿瘤者,以及淋巴结转移者容易复发。
黑素瘤转移多见,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为区域淋巴结转移,或沿淋巴管扩散入血液系统。湿疹样癌多伴有乳腺癌,可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基底细胞癌极少发生转移。
预后因素
临床分期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手段,临床期别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随着皮肤癌临床分期的升高,其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
组织学类型
不同类型皮肤癌存在不同的预后。总体而言,除恶性黑素瘤外,多数原发性皮肤癌预后良好。
皮肤癌中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发展慢,恶性程度低,治愈率高。
早期进行手术切除,乳房Paget病可获得痊愈,乳房外Paget病损害行手术切除联合光动力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黑素瘤整体预后较差,特别是转移性黑色素瘤,由于其对传统的放化疗和免疫调节药物的抵抗性强而治疗效果极差。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是黑素瘤细胞的浸润深度或厚度。
最新的美国抗癌联合会(AJCC)黑素瘤分期标准证实了黑素厚度测量的预后意义。在厚度≤1.0mm的患者中,10年生存率约为92%;在厚度≥4mm的患者中10年生存率降低至50%。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放化疗期间饮食
治疗期间尊重患者的选择,以安全不难受为进食原则。
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吃自制或医院提供的安全食品,少吃或不吃外购凉菜、熟食类食品。化疗期间免疫力低下,不洁食品会加重胃肠道反应。
可适当进食动物肝类、含铁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增强机体免疫力,为下次化疗储备能量。
日常饮食
皮肤癌手术对消化道功能的影响很小,建议患者正常进食,保持营养均衡即可。
日常可选择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蛋类或鱼肉等。
如果食欲欠佳,建议增加营养补充,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选择营养粉等,切勿盲目迷信保健品广告。
生活管理
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熬夜、不吸烟和酗酒。
注意卫生,尽量保持卫生的生活环境,尤其应注意经期卫生。
身体情况允许时,应进行适当的运动,帮助恢复机体功能,防止器官功能的衰退。
手术后要注意防止伤口感染。
心理支持
确诊后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感,会害怕疼痛、被遗弃和死亡等。家人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症状。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支持,让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及其他治疗。
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建议家属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随诊复查
患者要重点关注是否有伤口长期不愈合、反复流血、流脓液等情况;同时注意身体其他部位有无不适,及时就医。
随诊频率
皮肤癌治疗结束后,一般性的随诊计划请遵医嘱,易于复发者应增加复诊频率,减少时间间隔。同时加强自查。
低级别鳞状细胞癌(cSCC)患者诊断后的几年内建议每6个月复诊一次。
高级别鳞状细胞癌患者应每4个月复查皮肤和淋巴结。
对于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治疗后2年内应每6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神经侵犯的患者采用MRI,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CT。
随诊项目
全身体格检查、原发病灶皮肤检查。
胸片、胸部CT,盆腔MRI、超声,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必要时行PET-CT检查
预防
做好皮肤防护和防晒
日常生活注意防晒,特别是对易被忽视的部位(嘴唇、耳根、头、颈、背、手和脚等)。
避免不必要的阳光暴晒,特别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太阳光线最强时。
使用防晒系数(SPF)为30或更高的防晒霜,可以抵御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
在出门前30分钟涂抹防晒霜。
穿戴防护衣物,例如阔边帽、长袖衬衫及长裤,以及防紫外线太阳镜。
不要使用日光灯或日光浴床。
进行其他疾病放射治疗时,做好皮肤防护。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合物
减少化学品的接触,如沥青及煤焦油产物等,必须接触时,需要做好防护。
做好皮肤自检
找一个光线充足、有镜子的私人区域,然后脱掉衣服。洗澡前后通常是最佳时机。
从头部、头皮和面部开始,依次沿着整个身体检查,包括前面和背面。
检查皮肤时,记住观察皮疹或痣等皮损是否对称、边界、颜色、直径、感觉等。
如果发现有任何变化或不寻常的痣,建议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